固镇县村庄绿化实践和几种模式的探讨

2019-03-14 14:21姚善君
安徽林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管护造林村庄

姚善君

(固镇县林业局,安徽 蚌埠233700)

固镇县地处淮河中游北岸,境内无山,为纯平原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固镇县积极推进乡村绿化工作,充分发挥造林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作用。村庄绿化覆盖率由57%提高到61%,实现了沟路渠林阴化、村庄片林化、树种多样化、环境优美化的华丽转变。创建省级森林村庄56 个、市级绿化特色村12 个,建设了一批美丽乡村绿化精品工程。2017 年4 月连城镇禹庙村还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广大农村的生态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乡村游”成为新的热点,探索出一条平原地区乡村绿化的新路子。

1 基本情况

人类自古以来就离不开森林,也未曾离开森林,人类与森林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植树造林,改善环境,作为居住的村庄更是离不开造林绿化[1]。因此,尽可能地增加绿量是提升村庄绿化水平的基础。主要做法有:

1.1 见缝插绿,提升村庄绿化水平

一是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闲宅基地、小块闲置空地,实现零星地块绿化。二是充分利用村庄周边空闲地、荒地营造观赏林。三是充分利用进村路、环村路两侧进行绿化,形成村庄“绿色长廊”。四是充分利用村庄沟边、渠边、塘边进行绿化,形成滨水风光带,如王庄镇洪曹村隔子沟、濠城镇华巷村华石沟、石湖乡钟黄村五固河、任桥镇和谐新村环村河等。五是充分利用村中心广场绿化,营造一定规模的小森林,配备假山、水塘、凉亭、体育健身设施等,为村民休闲提供舒适的活动场所。

1.2 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绿化资金

一是加大县乡财政投入力度。统一购买苗木、统一组织栽植,用于村庄文化活动广场及主干道路绿化。二是吸引社会投资。通过土地流转,由合作社或大户承包投资,如王庄镇引进友水苗木专业合作社,先后在陈渡村、南屯村、五铺村投资造林40 hm2;任桥镇和谐新村引进春雨苗木专业合作社造林22 hm2。三是争取省市项目资金投入。主要是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专项资金和市财政重点工程造林补助资金。四是整合其他涉农项目资金。优先用于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绿化配套建设。全县累计投入村庄绿化资金5 000 余万元。

1.3 多措并举,落实造林管护机制

一是对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采取“树随地走,谁栽谁有”的方式落实林权,实行谁家树、谁管护、谁负责。对因管护不到位造成树木死亡,不仅要求农户在当年秋季完成补植,而且给予经济处罚。二是对集中连片的规模造林全部确权到户,发放林权证,明确管护主体。三是每个村聘用1~2 名护林员,由乡镇林业站给予技术培训,加强巡查管护,及时发现问题,费用由乡镇负担。四是由村级负责管护。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人员开展抚育管护,费用由村级负担。五是把抚育管护承包给专业管护公司,费用由镇级负担。六是在需要开展除草、修枝、抚育的时候,由乡镇政府组织统一开展管护,每年3~5 次,费用由乡镇负担。七是由村级购买修枝剪等工具,由村组干部自行修剪、除草。八是制定护林公约,竖立林木管护警示牌,提高村民爱林护绿意识。采取这些措施后,全县村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95%以上。

1.4 积极引导,把乡村绿化与脱贫攻坚有效结合

一是开展植绿扶贫。通过政策扶持和产业资金补贴,引导贫困户利用房前屋后和村庄内外空闲地,发展小果园、小林园。全县营造经济林107 hm2,集中流转土地发展林苗两用林151 hm2。为增强贫困户的责任意识,前期投入由贫困户适当承担。二是培育新型主体。全县共组建农民林业合作社34 家,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三是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四是聘请贫困户为乡村绿化护林员,增加就业收入。通过采取有效的扶贫措施,广大贫困户收入大幅度增加,使广大乡村的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

2 绿化模式

按照“美化家园、绿化为主”的要求,依照生态优先、适地适树、建管并重[2]的原则,每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都制定了造林绿化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到以乡土树种和经济林树种为主,以常绿树种和花木树种为点缀,做到不栽大树、不栽名贵树、不栽无主树,切实提高示范村绿量,扩大绿化效益,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绿化新靓点。主要有以下六种绿化模式:

2.1 老村改造型

老村改造型的绿化目标是增加绿量,如石湖乡钟黄村、王庄镇南屯村,保留村庄原有的杨树、柿树、榆树等乡土树木,尽量减少采伐已成林的大树,在村庄道路、沟塘边、庭院内外、隙地等栽植一些观赏树种,如广玉兰、高杆女贞、桂花、紫薇和果树等。尽可能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绿量、丰富树种,使整个村庄的绿化更有层次感,森林色彩更加富有美感。

2.2 新村建设型

濠城镇刘祠村、任桥镇和谐新村、新马桥镇水利村,这些村庄房屋建设比较整齐划一。在对新村庄的道路、水系、房屋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城镇园林绿化的模式,把造林绿化统一规划实施,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打造园林式景观。同时把搬迁后老村的乡土树木移至新村栽植,增加大树景观。王庄镇陈渡村采取乡土树种就地移栽,将旧村庄的柿树、桃树、花椒、香椿等树木移栽到新建居住小区,让搬迁后的人们还能够看得见大树。

2.3 林果采摘型

新马桥镇徐郢村在做强草莓产业的基础上,围绕瓜果采摘、休闲旅游,在村庄内外种植了枇杷、桃、李、甜柿等果树6 000 株,不仅增加了采摘项目还延长了采摘季节。湖沟镇十里村从2011 年开始种植晚秋黄梨、黄桃,目前全村种植面积约50 hm2,果实品质较好,初具一定产量,既能观花也可采果,调动了农民发展水果种植的积极性。

2.4 历史文化型

历史文化型是指将历史文化融入到绿化景观设计中,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感受民族文化的力量,绿化就更有生命力和活力[3],如连城镇禹庙村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建设大禹文化主题园、樱花园、皖北原生林园、古井文化园,推进景观沟建设及庙南、庙北经果林建设,村内青翠欲滴、繁花争放、小桥亭台、流水淙淙、道路蜿蜒,村庄面貌为之一新,成为村民们引以为傲的生态优美家园。任桥镇桥东村是回族村,该村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长廊、雕塑,以绿化为点缀,形成独特的美丽村庄。杨庙乡乔店村把当地“周公赶桃花”的民间传说融入到村庄绿化中,在村庄外围建设百亩桃花园,在赏花之余可感受历史文化底蕴。

2.5 森林观光型

在绿化美化村庄过程中,通过引进大户,培育多树种苗木,形成紫薇花海、桂花园、红叶石楠林等独特森林景观。如石湖乡徐祠村、濠城镇东荀村和丁楼村、仲兴乡孟庙村。既成景观,也可取得花木销售收入。

2.6 生态休闲型

生态休闲型是通过改造村庄中原有的沟渠、水塘等,建设滨水森林景观带。如王庄镇镇北村和南屯村、仲兴乡后楼村等,秉持亲水原则、生态优先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经济适用原则,连片种植垂柳、桃树、海棠,开设农家土菜馆,可观景、可垂钓、可餐饮。既满足本村村民休闲需求,周末和假日也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休闲度假,让“美丽乡村游”变为现实。

3 启示

3.1 增强规划严肃性

规划是做好乡村绿化的关键环节。要注重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增强规划严肃性。在美丽乡村绿化中,要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乡土树种[4],特别是一些古树名木;充分挖掘乡土树种和古树名木的经济、生态、文化价值,把绿化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风貌、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有机结合,赋于绿化以文化内涵,赋予花草树木以历史价值,一张蓝图绘到底,使乡村绿化更富生命力。

3.2 加大乡村绿化投入

投入是做好乡村绿化的根本保障。绿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增加绿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选择。目前美丽乡村绿化投入仍以政府投入为主,财政负担十分沉重,社会投入的积极性不高。有关部门要激发全社会造林积极性,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造林机制,吸引多方共同投资,举社会之力共建绿水青山家园。

3.3 加强宣传引导和教育

宣传是做好乡村绿化的基础前提。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引导和教育的力度,创新宣传形式,提高广大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和绿化工作的认识,激发民众参与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4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管护是做好乡村绿化的核心要求。当前美丽乡村绿化的管护主要以政府为主,还没有形成有效的长期管护机制。美丽乡村绿化要注重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按照推深做实林长制的要求,探索建立村级林长薪酬制度,把职责与报酬结合起来,让村级林长担负起基层护林员的职责。结合具体实际情况,采取成立专业队、聘请护林员、设立村规民约等有效形式,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保护和巩固乡村绿化成果。

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1 月21 日,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牛向阳在会上传达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草局领导对林业工作的重要批示,并作题为《重整行装砥砺前行奋力开创安徽林业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2018 年全省林业工作成效,分析了当前林业工作形势,对2019 年林业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会上,牛向阳还与各市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了2019 年度林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4 个市、4 个县林业主管部门及1 个行业协会、1 个林业企业作了交流发言;会议还组织进行了分组讨论。

我省林长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2018 年,我省全面建立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体系,共设立各级林长52 122 名,形成了省级总林长负总责、市县级林长抓督促、区域性林长抓调度、功能区林长抓特色、乡村林长抓落地的工作格局。林长制改革成为安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特色品牌。

同时,建立了相关工作机制,探索推出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各地出台配套制度752 个,形成了上下衔接、协同高效的制度体系。在林长制的统领下,我省稳步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组建81 个省级林业科技创新攻关团队,实施省级林业科技攻关计划75项,共完成造林95 747 hm2,超计划任务19.68%;森林抚育399 093 hm2,退化林修复35 900 hm2。

省林业局2018 年“双打”工作现场绩效考核再获满分好成绩。1 月22 日,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国家考核组,对我省2018 年度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简称“双打”)工作进行现场绩效考核。经逐项考核,我省林业“双打”工作获满分评判。至此,我省林业“双打”工作绩效考核已连续8 年取得满分的好成绩。

多年来,全省各级林业部门紧扣打击侵权假冒和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要点,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打击侵权假冒伪劣行为,营造了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的法制环境,维护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我省木本油料年产值近100 亿元。近年来,全省各地把发展木本油料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采取多种有效扶持措施,尤以全面推动林长制改革为统领,聚焦“用绿”这个生态福祉,大力实施绿色产业富民工程,推动全省木本油料产业加快发展。目前,全省木本油料种植面积263 333 hm2,年综合产值近100 亿元。

全省有各类木本油料加工企业160 余家,其中规模油茶加工企业104 家。有国家级油茶重点企业4家,全国驰名商标2 个,省著名商标9 个。通过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4.5 万户贫困户15 万贫困人口增收,户均收入达到3 000余元。

宣城市完成2019 年人工造林任务。宣城市坚持以林长制改革为统领,强化工作调度,春节以来,在遭遇连续低温阴雨天气的不利情况下,坚持早发动,早谋划,调动全市上下积极性,利用雨后少有的多云天气,抢抓造林时节,着力推进植树造林工作。截至2 月27 日,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 081 hm2,占省下达任务的101.34%。

淮北相山森林公园跻身国家行列。近日,由我省推荐的“安徽相山国家森林公园”获国家林草局批准设立。至此,我省国家级森林公园总数已达35处,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相山森林公园位于淮北市相山区,属城郊型森林公园。自2011 年批建为省级森林公园以来,公园始终遵循“统筹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建设原则,有效保护了森林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如今,相山森林公园已成为最受市民喜爱的休闲健身场所。

安庆市林业局荣获“2018 创建绿色城市先锋单位”称号。1 月20 日,以“绿动中国,绿创未来”为主题的新华网第五届绿色发展峰会在京举办。峰会汇聚各种绿色元素与创新模式,以搭建具有针对性功能的平台为主旨,通过主题演讲、行业对话、圆桌论坛、案例分享等形式,聚焦绿色发展,共话绿色未来。会上,安庆市林业局荣获“2018 创建绿色城市先锋单位”称号。

黄山区赴浙江农林大学洽谈“融杭”合作事宜。2 月28 日,黄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秦国元率区林业、发改委、投资促进、农业农村水利等单位主要负责人赴浙江农林大学就响应黄山区融入杭州都市圈开展战略合作进行洽谈。

双方同意,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项目共建、互利共赢”的原则,在教育、科技、人才培训、资源培育、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方面拓宽合作领域,搭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良好平台,共同推进区校合作。

猜你喜欢
管护造林村庄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