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葬文物造型纹饰的文化解读

2019-03-15 00:21高洋元刘花弟
青年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海昏侯

高洋元 刘花弟

摘 要:数以万计的“海昏侯”墓葬文物惊煞世人,关于其墓葬文化解读需要更多研究和探讨。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海昏侯”墓葬文物上的凤凰造型纹饰和雁鱼灯造型特征,解读图案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形式美原理,为现代设计应用提供了材料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有利于后人进一步了解汉代文化,更有利于海昏侯文化在艺术作品中得以应用。

关键词:海昏侯文物;纹饰造型;文化解读

一、凤凰纹饰

凤凰的图案元素在众多出土的海昏侯墓文物中大量出现,主要集中于漆器、玉器。这些凤鸟特点主要是凤凰图形充分意象化,不遗余力的流露出形体的动感和气魄,表达线形的速率,以及变化的形式,图案宏伟而不彪悍,与汉朝时期强盛的国力不谋而合,表现出大国的威严。其另一个明显特点是,它会按照不同类别的载体运用而采用与其形象贴合的造型,比如说当时漆器上描绘的凤凰图案、墓葬出土的锦帛上描绘的凤凰图案、与青铜器上的凤凰图案都呈现出具有特色的差异之处。就算是一个小小的玉佩饰也有着其精妙之处。综上所述,汉朝的凤凰图案具象纹饰具有浑厚稳重,形式多样的特点;抽象的纹饰又更加注重创新表达作者与使用者的内心写意。

海昏侯墓中的凤凰纹饰形象是典型的汉代风格。从文化的角度上来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继楚绪和道家思想的普及,使得汉代的社会风气与精神文化中具有浓重贵玉、崇凤的文化基因,这成为汉代玉凤纹流行的动因。它象征着权利与威严且能镇压妖魔污秽,又能是仁义道德的代表,还是引魂升天的使者。这些都反应出凤凰在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实用动能。体现了当时社会风气与宗教信仰的高度统一。由于政权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在汉朝都有着显著的发展。不仅仅是凤凰,其他的瑞兽祥鸟也都普遍出现在当时的各种工艺品与建筑当中。但是凤凰这一能代表民族信念与能带来吉祥的神鸟还是在当时的纹饰应用当中还是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二、雁鱼灯造型纹饰

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众多,有成套出土的编钟、博山炉、鹿镇以及著名的雁鱼灯。雁鱼灯的造型是典型的汉朝风格,整体造型饱满形体匀称,雁双脚站立,足上有蹼,背部身体两侧有翅膀,尾巴短而上翘脖颈袖长,喙夸张的张开叼着一直肥硕的鱼,细节之处精妙绝伦美轮美奂,灯上的雁与鱼均有生动的神韵,表达出了刹那间鱼被雁捉住的惊慌场面和雁获得鱼后回头一瞥的得意神情。鸿雁衔鱼这类具象的表达手法,把汉朝灯具独有的柔美典雅、鬼斧神工的神韵展现得极尽描摹。由于当时的生产力低下自然条件的不足,雁鱼灯的造型,也是通过自然中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来表达人们追求强大、 向往安康的思想愿望,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憧憬的情感。整盏灯由雁首与颈(连鱼)、雁身、灯盘、灯罩4部分组合而成。鱼身与雁颈连接为一体,采用子母口的方式与雁身连接,鱼身和雁身体内都是中空的,灯盘为圆型里面有两道圈沿,一侧装有灯把用来控制灯盘的转动,与雁背上的口相连接固定。灯罩是两块圆弧形的挡板组成,两块挡板连接在灯盘的卡槽上,其功能有调节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还能开关闭合。由于鱼身和雁的身体都是空心的,点燃灯油或白蜡后产生的油烟都被灯罩罩住,不会乱飘。古人在雁腹中倒入一些清水,烟尘可溶入水中。除此之外,雁鱼灯的每个部分都可自由的拆装,方便揩拭和清理烟尘。1992年山东临淄出土一件高35、盘径21厘米的西汉晚期雁足灯,灯盘为圆形凹槽,直口,浅槽,平底,内有三个锥形烛钎。盘底的一侧是雁足形状的灯柄,雁足三个脚趾朝前,剩下的一趾变形成圆型在后,站立在梯形的灯座上。该器物采用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造型生动逼真,特别是对足蹼的刻划极为细致,使实用与审美得到了较为完美的结合,体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

雁自古以来便是吉祥、诚信、仁爱、智慧、至死不渝的象征。从周朝开创婚姻礼仪之后,男方向女方家提亲,若是得到应允后,男方便会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古代规定要送大雁。因为大雁是候鸟,秋天会从北方往南方飞春天又会从南方往北方飞,一来一回绝不失约。而且雁为终身的一夫一妻制,不论是雄鸟或雌鸟任意一方死亡另一方绝不会另寻他欢,就算沦为孤鸟也会从一而终至死不渝。象征着男女双方忠贞的爱情。雁群在迁徙飞行时成行成列或“一”字或“人”字,但领头的都是成熟的老雁,年轻的雁飞的再快也绝对不会赶到老雁的前头,这象征着恭敬谦卑之意。雁为群居动物,雁群中的壮年会主动承担照顾无法觅食的老雁。绝不会抛弃任何一位成员。这象征着仁爱。鱼在我国古代盛行的图腾崇拜。在许多年画、窗花、泥塑等传统民间工艺中都经常出现。因为鱼”与“余”同音,取年年有余的寓意,象征财富与吉祥。鱼的繁殖能力特别强,一次能产成百上千枚鱼卵,符合中国传统多子多福的、人丁旺盛的期盼。自古便有鯉鱼跃龙门的神话故事,据说鲤鱼跃过龙门之后便可幻化成龙升天。这就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其同时期的还有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窦绾墓的长信宫灯。现藏河北省博物馆。灯体通体鎏金,此灯的造型是一位跪坐的宫女,她左手托着灯盘,右臂上举,着广袖内衣和长袍,衣袖和灯罩相连为一体。宫女温和,举止端庄,专心致志,小心翼翼地捧灯侍奉着主人。铜灯通体皆用鎏金装饰,富丽辉煌,华贵优美的风格正与贵族生活环境相呼应。此灯让人惊叹的不只是它的外形与神韵,它对消除烟雾和灰尘的技术以及其与外形巧夺天工的结合至今也让人匪夷所思。这类带烟管灯分为单烟管和双烟管两种,“长信宫”铜灯属于单管型,宫女右臂高举,袖口为灯顶,肘部可以拆卸,整个右臂与灯罩上方的烟道相通,灯火燃烧释放出的烟可进入烟道,以保持室内清洁,十分科学。灯罩是两块圆弧形的挡板组成,两块挡板连接在灯盘的卡槽上,其功能有调节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还能开关闭合。

由此可见,汉代的制灯技术已经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设计师将灯具的造型与功能完美的结合,同时与使用者的身份和环境贴合,还具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在照明设计上提出了可调光的概念,设计理念非常超前。回头再看雁鱼铜灯,饱满流畅的造型,怡然自得的神韵,高超的制作技艺,古朴又华贵的纹饰,正是体现了汉代博大、雄浑的时代特点。

猜你喜欢
海昏侯
VR技术在海昏侯文化宣传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海昏侯刘贺墓编钮钟的编列
난창(南昌) 해혼후묘(海昏侯墓)베일 벗다南昌海昏侯墓揭秘
海昏侯墓的四个“最”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人身份确定
发现海昏侯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马蹄金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