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芝加哥》中社会现象的研究与分析

2019-03-15 00:21刘艺
青年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物分析芝加哥

刘艺

摘 要:由罗伯·马歇尔执导的电影《芝加哥》是根据同名百老汇音乐剧改编的电影,该电影用歌舞片的形式讲述了两个杀人犯经过律师的炒作最终成功出狱的故事。将该时代充满荒诞和追逐名利的社會现象跃然于纸面。本文从影片的三个主人公为切入点以,浅析电影中独具特色的舞蹈,探讨当时美国社会中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

关键词:《芝加哥》;人物分析;社会现象

一、时代背景

现实生活是艺术的来源,艺术与时代背景联系精密。而音乐,舞蹈都是艺术手段,把它们融入进电影的叙述故事与情感表达,只有这些元素符合电影事件所处的社会背景,才能对观众讲述好这个故事。电影开始 ,威尔玛在舞厅跳着一段舞蹈,喧嚣的夜总会是背景,电影中的事物都是当时芝加哥的明显特征,所有的故事背景与时代特征都被放在了威尔玛的开场舞蹈里面。

电影的年代设置在20年代30末。那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黄金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战争财,战火不但没有蔓延到美国境内,美国还大赚一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那段时期虽然短暂但是充满光辉。那个时代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会享乐,最绚丽的时代”也被后人叫做“爵士时代”。在当时,芝加哥地区是全美第二大都市,仅次于当时的美国纽约。与美国东北部地区不同的保守不同,虽然地处中东部,但是芝加哥却十分开放。那是的美国充满纸醉金迷,只信奉享乐主义。

无处不在的阴谋与随时随地的背叛充满在电影《芝加哥》中。它深刻凸显了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丑恶嘴脸,资本主义在当时的社会露出了自己的最终形态。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在电影中的细节中不断体现,给观众们展示了一副大萧条时期下美国上层社会的原始精神面貌。

二、《芝加哥》的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在娱乐都市芝加哥中,发生了两起命案:渴望成为大明星的洛克西因被情人欺骗,犯下杀人罪而入狱;而本来就小有名气的维尔玛因为撞见自己的妹妹和丈夫偷情,也犯下罪行入狱。在舍监莫顿嬷嬷的引导下,芝加哥最有名的犯罪律师比利,利用舆论和人们的同情心,将洛克西包装成被害者,最后成功使其出狱。大红大紫的洛克西因为又一起杀人案件失去了大众的关心,而此时有着一样境遇的维尔玛提出两人冰释前嫌,为了利益二人组成犯罪姐妹花,又继续在风城的舞台上受人瞩目。

三、人物分析

在这个疯狂的故事里,有一群疯狂的人物。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值得玩味,他们在电影中所表现出的无比强大而鲜活的生命力,丝毫不输给电影中爵士乐曲的跳跃激昂,电影中的一切细节,无疑是在为这些鲜活的人物作铺垫,到最后,人们会发现,这些人不仅仅活在电影中,在生活中,我们似乎也能找寻到这种声影。

洛克西不甘平庸成为一个家庭主妇,心里一直想要成为聚光灯下的闪耀大明星。到最后她也终结实现了子的的明星梦,成为了人人知晓的风城大明星。但是与之不同的是,她实现梦想的途径不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上爬,而是凭借着欺骗与谎言成功上位,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择手段。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一个家具商偷情,却被无情欺骗,还遭到家具商的冷酷的讥讽,一怒之下,将其射杀。为了脱罪,利用自己的丈夫,也被警察揭穿。在狱中借助比利的能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单纯的无知少女,成功得挣脱了身上的罪名,最终出狱。

维尔玛天生就是大明星,是芝加哥的舞台焦点,即使因为枪杀自己妹妹与丈夫被关进监狱,也还是大众的舆论关注点,报纸的头条也争相报道。因为骄傲的性格,她不屑于洛克西的帮助求情,甚至一味冷言嘲讽,但是面对现实,她也不得不向命运低头,承认自己不再是命运的宠儿。失去了人们的关注,终于明白自己也不过是大众娱乐下的产物,一旦失去了新鲜感,便会被人们丢弃。到最后,面对同样失去公众关注而穷困潦倒的洛克西,两个冤家对头,为了自己的利益,却作为犯罪姐妹花同台演出,尽情歌舞在纸醉金迷的芝加哥。

律师比利是城里最好的凶杀案律师,因为他了解女人和大众的心理,知道媒体喜欢报道的事物,他嘴里说的全都是爱,但他奉献爱的前提是钱。在电影中,他就是女罪犯的救星,因为所以经他手的案子都无一例外的成功。 在那个充满黑暗的年代,娱乐至上是人们奉行的真理,律师比利靠着颠倒黑白的口才和驾轻就熟的媒体运作技巧,成为了监狱女囚犯的救命稻草。导演出的一出出戏码也诠释了芝加哥全城追捧八卦的社会状态,人人都是看客,人人都是荒诞戏码的演出者与见证者。

韩雅是电影中唯一一个无辜的女囚犯,却是唯一被处死的。虽然在电影中出现的不多,但通过细节,却能看出她是世人娱乐的产物,贪婪的人性导致韩雅的无辜死亡,人们不但没有为其死亡感到一丝丝悲伤,转而追求更加新鲜的事物。到头来谁也不敢保证,韩雅不会是最后一个悲剧。韩雅的死亡托衬出的正是那一个荒诞的时代。

四、人物所折射出来的社会现象

电影不是为了娱乐而存在,一味追求商业利益只会让电影沦为金钱的衍生物,电影的存在应该是建立在对艺术不断追求的基础上,保证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电影的社会意义及价值,使其在满足人们的观影需求时,更传递出一种社会正能量,让人们通过电影,感知世界,体会生活,认识自己。正如电影《芝加哥》,它演绎了一场荒诞的故事,本应受到惩治的犯人,却成为万人瞩目的宠儿,聚光灯下光鲜亮丽的舞蹈背后,展现的更多的则是失去了公正作用的司法,维护社会公平的最后一法律道防线也被社会的虚假新闻摧残的所剩无几,更可怕的是,律师操纵媒体,大肆利用舆论,导演出一个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闹剧。三个主人公的故事与命运,在感叹命运多舛的同时,更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不良问题。

(一)司法的腐败

影片中,嬷嬷在看守监狱时接受巨额贿赂,并为死刑犯打开方便之门;老狐狸律师将女罪犯包装成明星偶像,让他们在万众同情爱戴中无罪释放;洛克西在杀人成名后,却意识到原来杀人也是一种艺术行为。在洛克西的案件审理中,法庭与舞台相结合,法官,陪审员,犯人,民众,都只是演员,公正并不存在与这个法庭。剧中匈牙利女人韩雅是女囚中唯一无辜的女人,唯一清白的人因为没钱请律师,不会说英语,惨遭绞刑处死。唯一清白的人被绞死了,这是对现实莫大的反讽,更是对司法腐败的无声控诉。美丽善良的韩雅的死亡就是想世人昭示这是一个黑白颠倒,弱肉强食,没有司法公正的黑暗时代。

(二)新闻的虚假

影片中,对于洛克西的杀人案件,比利从证据上没有办法将其洗白,所以决定从媒体入手,通过耸动的标题,夸张的修辞和无孔不入的爆料,把洛克西打造成一个被暴力侵害,被迫杀人,又改过自新的小甜甜形象,他教洛克西楚楚可怜的说话方式以博得大众的同情,在媒体的镜头前,比利导演出一场精彩的木偶戏。洛克西与所有媒体,都是比利摆弄在手掌上的木偶,这种形式本来就是对当时社会骂人不带脏字的辛辣嘲讽,在比利的操纵下,媒体失去了公正性,更无真实可言,虚假的新闻反映出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正。为了引人眼球,获得更大的利益,媒体不择手段发表虚假新闻,即使在现代社会,这样的现象也时常出现,影片借此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对无良媒体的控诉,因为民众需要的是真实可信的新闻去了解时事,而不是铺天盖地的花边新闻。

(三)舆论对司法的干涉

影片中洛克西和维尔玛的庭审一直在随着社会舆论而变化,一开始关注的只是杀人的行为,经过比利的炒作和引导后, 关注点倒向杀人着的家庭背景与过往经历,在洛克西欺骗媒体自己已经怀孕的时候,大众的舆论彻底倒向洛克西这一边, 当人们都在谈论洛克西的时候却没人记得她是个杀人犯。 在庭审中,比利安排一切,巧舌如簧,并把庭审当作一场秀,到最后,让人们认为这样的女人不应该被定罪,而应该无罪释放,从中可以看出,当施害者披上道德的外衣,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再加上聪明的律师引导舆论,人们彻底倒向了施害者,正义荡然无存。

五、结语

《芝加哥》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在一战刚结束不久,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从1918-1929,整十年时间,美国整个社会沉浸在纸醉金迷中,大家只信奉享乐主义,而剧中多次出现的爵士乐也暗示着这是个挥金如土的时代同时也充满着荒诞的时代,电影将舞蹈加入到叙事中,让这个故事极具时代感并兼具思想的深度。 本文以剧中的人物为范本,结合人物的实践活动与心理变化,对当时美国社会所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电影中所出现的问题不仅仅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所出现,在现代社会,问题也依旧存在。因此在探究的过程中,能更加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更好地认识这个社会和自己。

参考文献:

[1]李芳芳.电影《芝加哥》中的女性形象解读[J].电影文学,2014(21)

[2]李芳芳.电影《芝加哥》的反讽艺术[J].电影文学,2014(02)

[3]尹平平.名利场上的恶之花——电影《芝加哥》的隐喻世界[J].文教资料,2010(16)

[4]廖祖峰,雷婧.從电影《芝加哥》看“舞蹈”元素的运用艺术[J].电影文学,2014(08)

[5]文畅.舞蹈在电影《芝加哥》中的艺术表现功能[J].大舞台,2014(07)

[6]李长昊.谈舞蹈艺术在电影中的意义——以电影《芝加哥》为例[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4)

猜你喜欢
人物分析芝加哥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抬起芝加哥
“创造历史”——2017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芝加哥发表告别演讲
略谈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例谈高中语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特征
《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人物分析
在对现实的反抗与妥协中发现自我
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