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众摄影的辅导与创作

2019-03-15 00:21黄玲
青年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辅导创作

黄玲

摘 要:虽然摄影技术单单只有18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摄影活动不再局限于专业摄影技术人员来开展,摄影的创作范围已经普及到了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在数码相机发展和应用速度大幅度提升,摄影成为我国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一项群众艺术。在本文当中详细分析群众摄影的辅导及创作方法,以便于能够在日后开展群众摄影活动的过程中,起到一定借鉴性作用,最终在我国构建精神文明型社会的过程中,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群众摄影;辅导;创作

一、群众摄影辅导及创作的研究背景

摄影艺术不单单是一种现代传媒文化,更是我国群众文化的重要构成成分。在这里所说的群众文化,其实就是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大众观念得到更新及发展。摄影艺术其实是在传播技术基础上的群众文化代表性内容,在本文当中主要分析的是群众摄影的辅导及创作方法,希望能够对群众摄影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出保证,并吸引更多人民参与到摄影当中,从而也就可以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一定贡献,最终在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二、摄影艺术的特征及其发展

(一)审美层面上的普及性

照片是大众摄影艺术的产物,怎样欣赏和评价完全取决于群众的兴趣爱好,从某些层面上进行分析,摄影艺术是全民艺术,每一个人都是可以进行欣赏及评价的。审美的意义也决定了摄影的价值。一张优秀的照片不单单可以陶冶情操和优化人们的三观,也能够将观赏者的灵感激发出来,使其产生一定创作的欲望,还可以让人们群众获取视觉享受,深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群众摄影活动本身作为具备现实意义的纪实摄影,可以更为真实的记录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引起人们的共鸣,通过摄影作品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摄影活动当中,从而也就可以为摄影活动的推广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生活反应上的普及性

摄影是面向我国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不单单可以将我国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真实反应出来,更是可以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趣事真实的记录下来。也可以这么说,摄影就是群众生活中的眼睛,实时动态的去对我国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进行观察和记录,在细致的进行观察及记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才可以认识到生活中的真谛,真正感悟到生活的含义。

(三)摄影技术的普及性

在数码技术发展和应用速度得到大幅度提升的背景之下,现代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大多会使用到照相机,摄影文化活动自然也就会得到发展,在朋友聚会及重要的节日当中,数码相机、手机相机等现代化摄影工具总是会得到应用,将值得记录的事情长期留存下去。

三、开展群众摄影活动的意义

(一)提升我国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

摄影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可以将每一个变换的瞬间捕捉到,记录下来某一个时刻的事务,带给人审美享受,和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相互比较,摄影展现出的优势十分明显。摄影作品来源于丰富多彩的世界当中,假如摄影者将镜头转向我国社会当中,就可以找寻出来非常多有意义的精彩瞬间,社会主义核心精神文化中崇尚的真善美等思想都可以从中找寻出来,将这一个时刻的精神风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在此背景之下可以了解到的是,摄影能够将每一个真实的瞬间记录下来,展现出非同寻常的美感,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信任感和亲切感,以此为基础实现审美教育这一目标,从而也就可以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二)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摄影作品本身带有直观性、可视性以及纪实性等特征,是一种有效性比较强的教育措施。从某些报道当中可以发现的是,摄影作品和新闻照片相互比较,真实性更强,可以更好的起到宣传作用。摄影作品是将真人真事作为基础,直接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以此为基础获取到读者的信任;摄影作品不会受到文化程度、国籍及民族等因素的影响,可以直观的将作品的核心思想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在对事实进行报道的过程中,搭配相应的照片,可以帮助人们对这一事件形成大致的印象;最终,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摄影作品可以通过报纸、网络等新媒体迅速的传播,实现普遍宣传这一目标。照片普遍都是在反应现实和报道事件,将真实的形象呈现在照片当中,在图片当中,读者可以产生共鸣,将此事件和自身实际生活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对读者起到一定教育和启发性作用。人们都希望可以获取优秀的摄影作品,在拍摄摄影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优化自身的三观,重塑完好的人格,从而也就可以在我国构建精神文明型社会的过程中,做出一定贡献。

四、群众摄影辅导与创作的方法

(一)逐渐弥补群众文化管理运行机制中的缺陷

地方文化部门是地方文化的引领者,承担起来的是群众文化引导及服务的重要职责。群众摄影文化如果想要走上长远发展道路上,那么一定是需要在地方文化馆的引领之下开展各项活动,。因此地方文化部门应当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切实依据公益性、均等性以及便利性等原则,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保证人民群众可以享受到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而后,切实提升自身的文化服务能力及业务素质,找寻专业人才构建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摄影创作辅导队伍,积极的向人民群众开展摄影教学及辅导活动。除去上文中所说的问题之外,还应当积极的和群众文化社团、非营利性文化服务机构之间进行交流及合作,允许他们有组织的进入到公共文化领域当中,构建地方摄影文化组织,促使群众摄影文化逐渐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上。

(二)通过网络平台完成群众摄影辅导活动

在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当中之后,政府切实提升文化事业中的资金投入力度,弥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缺陷,积极开展基层文化体系建设及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工作。在进入到崭新时代当中之后,文化工作者应当详细对群众文化活动客观规律进行分析,凭借互联网的优势妥善完成群众文化辅导及创作工作,以便于能够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效率及效果做出保证。文化机构可以在网络的帮助下构建业余摄影群、专业辅导群,积极辅导业余摄影人群创作更为优秀的作品,以及怎样才可以从普通人的角度上展现我国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与此同时,文化工作者还可以积极借助更重新媒体,向人民群众展现更多的优秀摄影作品,并在新媒体中宣布专业辅导的时间,吸引更多业余摄影人士参与到辅导中。除去需要定期开展专业辅导之外,文化机构还应当切实把握机会,在节假日和地方节日举办摄影创作活动,切实提升我国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从而也就可以在基层文化事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三)科学合理的决定拍摄角度

为了能够对群众摄影作品的质量做出保证,应当在拍摄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摄影角度,并艺术的处理摄影作品,选取水平线,也就是拍摄对象和拍摄者之间的一条水平线,二者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依据摄影角度可以将摄影方法划分为俯摄、正面以及平摄等,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摄影人员应当详细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选取适应性最强的方法和角度,真实的将我国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实际情况展现出来。除去上文中所说的问题之外,摄影者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选择艺术处理方法,增添作品的艺术性,通过应用电脑等现代化设备,真实的将作品还原出来,更好的去感染人民群众,摄影人员可以依据自身实际生活经验,提升作品的内含,将摄影作品和我国宣传的精神文化联系起来,确保自身拍摄出的作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出的要求,引导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最终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五、结语

依据上文中的叙述可以了解到的是,妥善完成群众摄影辅导及创作工作,能够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群众摄影活动的辅导者,应当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积极推广摄影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互联网,组织本地区人民群众观察其他各个地区的摄影作品。并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定期组织人民群众到风景优美的区域当中摄影,得到摄影作品之后进行交流评价,将人们群众参与摄影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从而也就可以在我国构建精神文明型社会的过程中,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建昌.群众摄影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J].大众文艺,2018(22):10-11.

[2]张岳林.如何在群众文化中进行摄影艺术的普及与推广[J].传播力研究,2018,2(30):22.

[3]林颂.关于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普及性[J].中国民族博览,2018(09):49-50.

[4]刘旭.公共文化免费开放之群众摄影辅导教程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7(11):52-53.

[5]高梦遥.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普及性探讨[J].大众文藝,2017(20):18-19.

猜你喜欢
辅导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因材辅导,在表达中展现自我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