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践行“劳动尤其是智力劳动创造价值”的核心价值观

2019-03-15 00:21钟原
青年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本质特征创造性

钟原

摘 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将劳动划分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智力劳动,本文以“智力劳动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创造性”为核心,结合工程公司的业务特点,从市场需求、技术提升、客户服务、思想认知等方面讨论了如何践行“劳动尤其是智力劳动创造价值”的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智力劳动;本质特征;创造性;创造价值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企业来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人,只有具备高质量发展能力的人,才能推动高质量的发展。笔者所在单位作为一家员工队伍主要是脑力劳动者的工程技术企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劳动尤其是智力劳动创造价值”的核心价值观,并得到了广大员工的普遍认同。本文就如何在具体工作中贯彻这一价值观,通过价值观教育来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谈点粗浅认识。

二、深刻理解智力劳动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其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是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只有劳动才赋予已发现的自然产物以一种经济意义上的价值。”因此,劳动才是价值的真正源泉。将不同的劳动体系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可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且依次是其三个不同层次, 在三个不同层次的劳动系统中劳动与价值量的关系依次被称为体力劳动价值关系、脑力劳动价值关系和智力劳动价值关系。 在理论上依次称为体力劳动价值论、脑力劳动价值论以及智力劳动价值论。

智力是人认识事物和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总称,是在体力和脑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标志着人所特有的高级形态的能力。智力劳动的最本质特质是具有“创造性”——这正是将人的智力的支出和使用即智力劳动称之为人的劳动的最高级的层次、也是最核心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作为一家工程技术企业,面临的市场挑战越来越严峻,尤其需要大力倡导这种“创造性”的劳动,通过广大员工共同的创造性工作来实现业务板块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三、结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具体诠释“创造性劳动”的外延概念

把握智力劳动的“创造性”内涵,是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和关键,但将这种认识具体化为工作的行动,还必须准确的诠释这一内涵在当前市场形势下的外延表现,才有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加以宣传和推动。

(一)对于传统工程技术,集成提升就是创造性劳动

针对传统的工程业务,关键在于抓好“集成”。工程技术是将设计、设备、施工、调试、生产等多个环节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复杂的系统性技术,过去设计院还是重视设计多,结合实践少,设计难免有“闭门造车”之嫌。因此提出用创造性的劳动来促进传统业务优化提升,将偏重于孤立的设计技术向更侧重于工程竞争力的系统性技术转型,藉此来提升项目的竞争力。为此,一方面需要从管理上强调集成,打造一支熟悉工程实践的复合性技术团队,另一方面也需要工程师更有针对性地深入实践,变被动的技术服务为主动的技术融合。从设计师向工程师转型的过程,就是从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的过程,更是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创造性劳动实施的过程。

(二)对于创新服务和技术研发,延伸整合就是创造性劳动

经过几年的补短板之后,下一步技术研发的方向是什么,又如何来支撑技术竞争力的提升,这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提出加强延伸整合——技术与软件、技术与装备、技术与生产的结合,以此来创造价值,助力发展,一方面能够为客户提供降低成本的综合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能够体现工程公司的优势,形成一个有效的技术门槛。紧盯市场的需求进行研发工作和拓展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对不同技术形态的延伸整合来提出新的技术产品,就是用创造性劳动来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手段。

(三)因业务结构和实现形式的变化,优化组织架构与人才队伍就是创造性劳动

知识分子正是以智力劳动为主的脑力劳动者,智力劳动物化为生产力,是通过智力劳动者的创造性劳动,把包含自身智力因素在内的科学技术知识物化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中去,形成生产体系中各要素的实物形态。培养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以及优化组织和业务架构,充分发挥人才队伍的潜能,都是需要通过创造性劳动来解决的。

在人才培养上,要坚持岗位锻炼为主的导向,根据不同业务板块的发展需求侧重性培养工程技术、项目管理和商务人才,并尤其注重通过几年时间来培养一批有相对全面视野、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组织模式上,则要基于原有矩阵式管理的架构,大力推动不同系统和板块的交叉,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升技术竞争力提供一个好的组织保障。

四、坚决弘扬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广大员工共同践行“创造性劳动”

分析智力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其根本目的是要在全体员工中形成共识,用核心价值观来凝聚队伍,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行政管理,通过具体工作的实施来突出“创造性”劳动,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宣传教育来带动员工对“创造性”劳动价值的认可。

(一)把企业文化的宣贯落实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是实现文化引领的必然要求

在工作安排上,要坚持突出“创造性”劳动的首要位置,在具体的工程设计方面,对设计理论和技术优势的提炼、对设计标准、设备标准的研究分析、对工程量的优化等等都属于创造性劳动。要不断在员工中进行宣贯,让员工理解不同劳动所创造价值的差异,从而自觉地将其精力投入到创造性劳动中去。

在考核激励上,坚持把“创造价值”作为标准,把提供“创造性劳动”作为手段,从评优到考核,从分配到晋升,一以贯之,让员工深刻理解“以智力劳动创造价值”绝不是停留在口号上。

同时,还应该认识到不同背景、不同年龄和不同特点的员工,其能力和诉求是不同的,要实现对核心价值观的共同认同,必须要区别对待,注意多方位诠释创造性劳动,为每个员工都提供了实现价值的平台。

(二)因势利导,着眼于员工思想的引导和凝聚价值观的共识

当前是一个多元化为主导的时代,将员工思想凝聚为一种共识是非常不容易的一项工作。行政管理工作虽然有效有力,但基于其正式性和强制性,有时不免执行有力而认同不足。因此,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非常重要。因此要重视基层党组织、基層团组织和工会在不同活动层面的引领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党工团活动,立体式的宣贯企业价值观。例如对于基层党支部来说,在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广大党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宣传栏等平台把这些活动中涌现出的模范员工、先进事例进行宣传宣贯,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反馈体系,充分起到以评促建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坚持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指导,以智力劳动的创造性特征为核心,并能在各项管理工作中持之以恒地坚持把“创造性劳动”的外延内容进行贯彻,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性的风气,有助于激发员工活力和创造力,以自身的高质量工作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第239页.

[2]刘冠军、李香兰《论劳动价值论中“劳动”的系统性与层次性》,《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4).

[3] 李英《从智力劳动价值的特殊性看知识分子的劳动报酬》,《黑龙江高教研究》,1988(03).

猜你喜欢
本质特征创造性
公民作为专利申请人的创造性自我初评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挖掘本质特征 建构核心素养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应该是什么——读《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有感
论文化自信的概念及本质特征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基于本质特征视角的P2P发展愿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