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德建设机制对策探析

2019-03-15 00:21赵燕
青年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机制对策

赵燕

摘 要:近年来社会涌现了一批批“最美教师”,这不仅是树立师德观的典范,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赞美,也提供了新时代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呈现出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果。同时,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师德师风问题,令人堪忧。对待师德师风中的一些棘手顽固问题,应该理智对待和解决。只有正确看待师德问题,才能为在新时代背景下解决师德问题奠定基础。

关键词:师德建设;机制;对策

优秀师德师风有利于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潜心教学,致力于教育事业,以自己的行动践行和传播师德观。社会出现的某些师德师风热点问题能折射出当前社会环境下的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但同时,社会评选、表彰优秀教师,是在弘扬传统师德观同时给其他教育工作者树立榜样,强化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是对那些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褒扬、鼓励和社会价值的肯定。

一、不忘初心,加强从教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中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多次强调“不忘初心”,他指出全党在“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所谓“不忘初心”,就是要牢记为什么而出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前我国社会师德师风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论文造假,学术剽窃,侵害学生利益等都是与一小部分教师忘了“从教初心”有着巨大关系。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建设首要的就是要回归和坚守教育信念,从萌发出的从教初心到认同教师职业再到坚决从教的信念,从教初心就是一根绳,将教师这一生的接触,投入,实践。反思活动串联起来。因此,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建设,要唤醒一部分在教育职业道路上迷失方向的教师的初心,要强化大部分教师的教育信念。从教师对教育信念的认知,到对教育事业的“情”,到融“知”与“情”实践于“行”,最后深化成“信”。

不忘初心,既是我们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方向,也是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初衷,更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坚守的最高信仰。

二、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

“教师的道德品质是其自我的内在本性和所处的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内因是本质。”[1]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根源,是基础,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步。社会转型时期,教师的自我道德修养对于师德师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不仅仅关系到教师在职业岗位上能否尽职尽责,还关系到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教师除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外 ,还必须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去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学生 ,尽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2]在当前社会道德处于滑坡和上坡的转折点上,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对于我国当前道德建设具有关键意义。

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主要包括两方面:在职教师道德修养的提高和师范生师德素养的培育。在职教师的道德素养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党和国家机关要对教师行为规范、师德规范制定统一的标准,这既有利于我们对教师行为采取行之有效的评价,也有利于在职教师对师德对教师行为规范有着统一而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公众对于师德产生不合实际的评价。其次,各级各类学校要依国家制定的统一规范的师德标准,再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制定和完善符合本校情况的行之有效的师德师风和行为规范,以便于教师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再者,要鼓励并组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加强对在职教师对党的方针政策、时政热点、专业知识和模范人物的学习,强化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认知,认知上的提升再指导实践,使教师对师德的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认同的转变。

师范生是新时期教师队伍的后备军,是新时代极其具有潜力教师。师范生的道德素养关系着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远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校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和教育信仰坚定。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师范类高校除了基本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这些必备的教师专业知识之外,也应该开设更多的关于中华五千年的师德观教育以及对于现代社会的师德建设方面问题思考的课程。对于师范生的培养上,我们可以更多的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从教育理念到教师基本素养,从教育信仰到师德师风观,新时代的教育发展离不开师范生的培养。

三、给予教师职业合适的社会地位

当前,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具有不合适性,出现过于期待,或者过低的现状。这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教师的职业具有隐匿性和滞后性,也就是说教师对人的一生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难以计量的,对社会的贡献也是不可估摸的,但是教师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立竿见影,它不像其他工作者,比如医生治好病人的病,人们就能见识到医生的重要性。这就使得使人们经常会漠视和无法正确认识到教师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另一方面,当教师团队中出现有违背师德师风的现状时,人们在无法正确认识教师社会地位与意义的前提下,就会产生失望和沮丧感。再者,大众传媒的不正确的评论和影响下,社会公众也可能“神化”、或者“魔化”教师,加剧了对教师职业的非正确认识的社会现象。

新时代下的师德师风建设离不开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教师地位,也离不开形成良好的“尊师重傅”社会氛围。这就需要:一方面,要继续继承和弘扬传统敬师爱师的良好风尚,要继续表彰和传播师德模范榜样人物的光辉事迹;另一方面,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也要着眼于师德建设新需求,利用新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建立“网络师德”教育新阵地,扩大受众群体范围,使社会群体形成正确看待教师、尊重教师、崇敬知识的风气,使教师成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用精神力量潛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行为。

四、建立有效的师德考核机制

新时代下的师德师风建设,除了要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之外,我们还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体系。“软硬”结合,“德法”结合,才能构筑具有一定效力的师德师风体系。“师德师风建设不仅要进行理论教育,重视道德感染和熏陶作用,还要用规章制度矫正、规范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不良行为。”[3]当师德考核制度出现问题时,其影响将不仅仅是对新时代师德建设的影响,更会让师德缺失问题愈来愈重,让社会师德师风信仰岌岌可危。

在师德考核机制建设中,首当其冲的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师考核和评价机制。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师德考核机制采取的是“一票否决”制,即当教师在师德考核中被评定为“不合格”将会决定其在年度考核中被评定为不合格。“一票否决”制,是一种饱受争议的制度。师德建设本应该是一种“非功利化”行为,但是“一票否决”制度把师德建设与教师的利益相挂钩,这改变了师德建设本身的意味。这种“利益化”的“一票否决”制度,会导致教师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去做一个表面上具有良好师德然而实质上并没有做一个真正的“四有”教师。并且,“一票否决”制度会造成只顾个体而不顾整体,只顾眼前而不看未来的现状。当教师出现影响比较大的不良行为和不当言论时,“一票否决制度”才会发挥它的人作用,但是倘若教師的一些不恰当行为和言论并没有造成严重影响时,这种“一票否决”制度的效力就没有那么明显了,将会纵容这些不良现象死的滋生。“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对师德建设的重视,但也造成了师德考核制度的矛盾性与无效性。”[1]这种“变味”的师德建设无法抵御社会环境变化下各种诱惑,没有从根源上加固师德建设。新时代下的师德建设,不能全面否决“一票否决”制度的有效性,而是要对其进行改革和调整:其一,教师考核指标要多元化。先前,教师职称的评定,如“中学高级教师”、“中学特级教师”、高校的“教授”等的评定大多与教师教学水平,公开课以及论文的发表相挂钩,而对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学态度、师生关系、人际交往的考核涉及甚少。其二,教师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评价主体不能仅仅涉及同事以及学生,这会出现同事会考虑同事情谊,学生会畏惧“教师权威”,要使教师评价切实有效,就要健立健全教师考核多元化评价主体,应该将同事、领导、学生、家长纳入在内进行匿名制评价,力将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确保教师考核制度公平合理具有可行性。

在师德考核机制构建中,也应当建立起奖惩结合、赏罚分明的师德评价机制。教师通过惩罚与奖励相结合这种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师德建设中,通过奖励与惩罚相结合来构建良好的师德制度。奖励要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物质奖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前教师或者是社会普遍反应的教师待遇差的现状,而精神奖励则能够给予教师的内心满足感,认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够让教师成为真正的“道德人”。惩罚要从学校,教育相关部门着手,根据教师行为失范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程度的惩罚措施,惩罚要及时有效、要有依据、要公开透明,让失范的教师能够认识到自己行为错误性,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王翼,张菁菁. 教师师德建设的现实隐忧与机制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17(10).

[2]董建琳. 教师行为规范的自我评价及自我改进[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6).

[3]同满宏,张欢.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在要求及其时代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6(6).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机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