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2019-03-15 00:21黄玉琪
青年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学生管理中职学校

黄玉琪

摘 要:中高职衔接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管理是影响中高职衔接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认真思考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中职学校;学生管理

中职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真正改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由于我国的教学体制任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崇尚成绩第一,实践第二的教育理念,在这种教学思想下中职教育很难受到重视和发展,因而造成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中职教育发展,而且阻碍了中高职衔接,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起到了消极作用。探索并建立灵活多样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对于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特点

(一)生源质量差

人们总认为中职学校就是一群学生学习能力差,管理不受约束自由散漫的地方。事实上这种极端偏见的观念任然停留在应试教育上,还是以学习成绩为参考依据。殊不知,国外发达国家却更加重视职业教育,重视对学生动手动脑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培养能考试的学生和个别拔尖的学生,重视对学生整体教育素质的提升。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因而从学校地域已经将一部分学生自然分流出去,学习差的学生不得不走向中职学校,导致中职教育在生源方面出现了质量差的现象。其次,从生源质量差也可以看出,家长对学生管理和重视程度,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中职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社会、家长、老师、学生、社会环境事实上都对中职学生在心理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良好的中职教育首先必须有一个优质的社会环境才能进行发展,否则中职教育只能误人子弟。而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由大家共同营造出来的,因此每一位家长、老师和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有义务和责任关爱中职学生、关注中职教育发展,而不是用歧视的冷漠的目光去看待中职学生。如果是这样那么会对中职学生心理造成莫大的伤害,中职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暴躁心理、叛逆心理、无约束心理也是自然的,从而中职学生心理是极其脆弱的[1]。

(三)行为习惯的改变

行为习惯受制于心理和思想的制约。也就是说有怎样的心理因素就会产生怎样的行为习惯,这是无可厚非的。前面提到,中职学生脆弱的心理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因而脆弱的心理更容易造成学生发生逃课、旷课、早恋、打架斗殴、喝酒、抽烟等不良的恶习。严重影响学生自身发展和中职教育的发展。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不但可以改变学生的性格,影响一生前程,而且对他人、社会造成严重影响。行为习惯改变性格,性格却左右命运。因此中职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对中职教育发展和管理工作更是雪上加霜。

二、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安全问题

由于中职学生心理上受到了创伤,因而也容易发生自卑和叛逆心理,这种心理最大的威胁就会对自身和他人、学校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例如打架斗殴,不但给学生造成身体和心理伤害,而且对社会稳定也产生不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生已经从学生的角色转变成了社会上的混混,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更是对学校的声誉造成了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对管理工作也造成了极大困难。所以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最突出的問题就是安全管理,不仅是学校治安安全,还有心理安全、思想安全等。事实上心理安全更加重要,因为心理不安全,那么会导致学生可能发生一切不安全因素。

(二)弱化学生管理工作内容

如果把中职学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仅仅定义为安全管理,那么极大弱化了学生的管理工作内容。中职学校教育没有重视起来,对中职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老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失去了管理者的身份,所以在教育管理上存在很多缺陷,学生不受管理,自由自在,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提升。其次,学校在做好安全管理、提升学生学习实践能力外,还应培养积极向上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爱学习、爱生活、爱奉献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培养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中职学生。

(三)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学校管理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中职学校也是一样,由于全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对中职学校的管理存在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主要表现在:一、家长认识不足,导致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不够严格。对学生忽视了管理,那么学生自然在心底上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管是学习上还是安全上等。家长总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是虚度光阴的,因此也就不会重视对学生的管理。这种认识是及其错误的,家长是学生的第一老师,家长不重视,何谈老师重视。二、社会环境不利于学生管理。特别是网络信息化时代,网上不良信息不断蚕食着学生的思想健康。一些交友软件、黄色暴力软件不断残害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更加诱惑学生走向灭亡的境地,精神萎靡、上课无精打采。三、学校认识也不到位。既然家长和社会环境都对中职教育发展不利,那么中职学校自身也不能丧失发展的斗志,而是要分清严峻形势,从自身做起抓好管理工作。而事实上很多中职教育随波逐流,破罐子破摔,适应了中职教育落后的局面,自然也就放松了管理工作。

三、中高职衔接中出现的学生管理问题

中职和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发挥着突出作用。但是两者的衔接任然存在问题:一、中职与高职在教材课程、人才培养方法、教师队伍配置方面存在脱节情况,导致学生中职教育后进入高职教育,使学生难以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一部分学生在高职教育阶段就会被淘汰掉。二、中职学校与各大高职学校缺乏交流学习。这样高职学校的老师对中职学生在管理方面、教学方面、教学成果转化方面不能熟悉掌握中职学生,以致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校后管理存在脱节现象。高职老师无法更好的进行监管和评价。

四、中高职衔接背景下中职学生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一)创新中职学校发展理念

与其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理念还不如创新中职教育发展理念。既然中职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教育,因此学校更应将发展放在学生就业能力上。因为就业能力与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紧密结合的。也就是说学习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更容易就业,这是显而易见,更受用人单位和企业聘用的,所以中职学校以自己的教学优势改变发展困境以及发展理念,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只有中职学校培养更多技术实用性人才,解决更多的学生就业,那么学生才能看到中职学校的前途和希望,进而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发奋图强静下心来专注学习。为此中职学校做好这些方面:一、建立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的模式,这样既解决企业用人的困难,也可解决学校学生就业的困难。使学生学习有用武之地,彻底体现出中职教育的优势。二、中职学校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发展。解决中职学生高端技术性问题,加快学习创新实践能力和速度。孵化高效优质的中职学生,让中职学生从实践型走向技术创新型。三、中职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加强自身的知识修养,真正做到学生技术知识的传授者。

(二)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能力

中职学校应以自身的就业优势为突破口来发展中职教育。学校管理工作也应以这种发展契机为抓手,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为此做好以下方面:一、创新办学管理模式,从宽进宽出积极转变为宽进严出,以就业为目标,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抓手,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全社会怎么看待中职学校,只要是进入中职学校的每一位学生,必须学到东西,而且还能实践应用,给自己找一份工作,那么再多的努力也是值得的。二、对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中职学校不是让学生虚度光阴的地方。因此必须实行军事化管理,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若是坚决不服从学校的各项管理,那么学校可以考虑劝学退学,不能让个别学生影响大多数学生。三是进行差别化管理。差别化管理学生是为了适应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进行的管理。有些学生除了实行军事化严格管理外,其心理辅导和关怀温暖更有利于管理工作[2]。因此不能一味强调严格管理。对于心理脆弱的学生,老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心理,做好思想工作,疏导心理情绪,减轻心理负担。让他们重新回到学校课堂上塑造自己。

(三)改进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学生进入中职教育阶段后,自己的世界观、價值观有了更进一步成熟,对掌握知识、文化、技能的水平更高,因此在教学和管理方面老师更应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认识,把课堂教学主要留给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疑问解答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又有利于团体协作的培养,互相帮助,完成老师的课题教学。从而不断改变他们的心理认识。

(四)参加社会实践,培养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学生不是独生子女户就是两女户,这种家庭结构,家长对子女的娇生惯养便成了普遍存在的现象,子女不吃苦也不愿吃苦,很多事情都是家长一手包揽的。在这种家庭背景下,容易让子女产生自私、脾气暴躁、性格叛逆的情况,而这种性格又导致子女管理给家长和学校、社会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在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上多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3],体验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把学生放在社会大环境下体验生活,从而改变他们孤僻、叛逆的性格,以利于学生的管理工作。

五、结束语

总之,进入新时期以来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在此背景下,做好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是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的重要因素。积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实行差别化与军事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促进中职生的健康成长,才能保证中职生早日发展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森.谈中职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8(23):79.

[2]何花.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摭探[J].成才之路,2018(23):14.

[3]崔允双.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方法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04):153-154.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学生管理中职学校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