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动优化地方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

2019-03-15 00:21刘芳
青年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宏观调控保障机制资源配置

刘芳

摘 要:优化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主要从政府、高校、社会以及大学毕业生自身的资源统筹配置出发,以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建设为核心内容,结合地方实际,联动各方资源,积极建构适合社会发展、大学生需求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资源配置;宏观调控;保障机制

近年来,安阳地区高校毕业生年均约2.6万人,回安工作毕业生约1万人左右。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安阳各级各部门、各高校多方联动完善地方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促进社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宏观调控,高校为主导,社会为载体,面向大学生就业而形成的一个分工不同却又相互制约的就业服务体系。

政府是主体,主要进行政策宏观调控;社会要素主要包括用人单位、职业中介、培训机构等;高校是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基础,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大学生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中处于客体地位,同时也具有自我服务功能。

一、安阳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现状

(一)政府凸显宏观调控作用

在政府的宏观调控方面,安阳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局统筹规划,严格落实我省各项大学生就业政策。积极从就业管理和就业服务两方面加强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保证未大学生充分就业。根据河南省及安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当地大学生就业现状,拓宽基层就业渠道、提高基层就业质量、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激活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吸引力,通过基层锻炼,真正实现高校毕业生成长在基层、发展在基层、获得在基层。

(二)高校承担主要就业指导工作

目前安阳地区有三所本科院校、两所专科院校,所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正在向多渠道、多形式、灵活方便转化。这些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形式建立便捷高效的就业信息交流平台,最大程度利用各方资源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服务,注重将招生、培养、就业想联动,实现学校、企业与市场协同发展。

各高校都在努力形成“三级”就业责任体系,学校书记、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各系部领导为“直接责任人”,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为“主要责任人”,“三级”就业责任体系的实施,形成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格局。

(三)用人单位积极参与

通过发布招聘信息、举办现场招聘、校园宣讲会、提供实习和培训等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对发布的就业信息、用工单位资质进行有效核实。此外,各高校还积极联合正规的职业中介组织,提供专业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训练等服务。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指导

政府继续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通过制定相应的就业政策对就业市场和毕业生整体流向进行调控以达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尤其是充分利用基层就业广大空间,因地制宜地做好“三支一扶”、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基层服务项目,加大力度做好基层大学生服务保障工作,解决毕业生在基层工作中实实在在的问题与困难。

(二)企业大力支持,多方配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的参与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企业的渗透将大学生直接对接在实际工作中,将学生的课堂知识直接应用在职场,企业为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更主要的是提前让他们了解掌握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以及自我对接岗位时的不足与问题,进而一方面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能力。

(三)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依托单位

高校要在各专业人才培养上有明确的定位,根据自身情况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培养出多样化人才。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和定岗培训等方式为就业岗位输送可以直接上岗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学习实习、就业推荐、师资交流、生产实践和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等方面走出去、引进来,开拓思路大胆实践。

三、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长效保障机制

面对高校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状况,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随之日趋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也逐步成熟,高校将推出就业创新机制,更好的在保障与运行的机制上得以有效的建设与完善。

(一)完善地方大学生服务责任和组织体系

1.健全就业指导职责,增强就业心理辅导

高校帮助大学生树立信心,积极乐观的就业态度,正确对待社会的竞争压力,培养其自身就业能力,塑造合格的职业品格,同时要让大學生相信困难和挫折都只是暂时的,要做好就业后择业的心理准备,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被动状态为主动,逐渐增强自身应变能力。

2.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目前很多高校就业服务部门指导教师多数是学校各院系的辅导员和行政部门人员担任,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缺乏。所以,各高校要逐步重视和培养具有一定资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通过“三级”就业责任体系将大学生就业工作系统化、精确化。再有就是基业指导队伍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强化,使工作模式上升为职业指导模式,稳定的人员、专业的知识、全程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共同作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3.重视创业教育,完善创业教育指导

在创业教育过程中,结合专业课程设置多样化创业教育模式,通过案例讲解、模块学习、市场实践等方式,让大学生逐步认识创业、感知创业过程。 建设一支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在竞赛中让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维,使学生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构建地方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的协同机制

1.专业建设要对接社会需求

高校在专业建设中,应认真调研服务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在社会需要的专业上重点倾斜,对个别核心专业做精做强,打造品牌专业效果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2.培养模式要对接人才市场

高校通过人才市场将招生与就业充分结合。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以就业为基础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形成完整的培养模式。将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岗位技术人才、课堂与工作岗位相融合,让用人单位介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共同确立适合就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全程参与日常教学活动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使得大学生的知識结构和实践能力充分适应现代企业岗位要求,顺利步入职场。

3.就业服务对接人才服务体系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立足于地方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将政府、企业等就业创业资源服务于学生,将大学生就业服务做为一个动态体系进行管理,充分利用好各要素之间的配置与融合。此外,创建具有学校和地域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在读期间充分认识就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业与职业发展规划。

(三)建立地方高校与社会之间就业信息沟通机制

1.统一人才市场,成立权威的官方就业网站

政府建立统一的就业服务网络平台,集中发布各地区用人信息及最新的就业政策法规,做好企业资历审核、备案、信用度公布、就业指导等工作,确实保障大学生就业权利。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有专门机构与人员进行协调解决。

2.调节市场,落实政策,直接对学生负责

每年基层政府人社部门要定时集中组织对管辖内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进行实名制登记,尤其是对家庭困难的大学毕业生做重点标识,对此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搭建适合基层的“互联网+就业”信息就业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就业服务的精确化和就业管理的信息化。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基层工作岗位充分挖掘基层就业潜力,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3.提高就业市场信息化运行效率

要提高就业市场的运行效率要充分依托和大力开发互联网资源,建立网上就业信息使得各就业市场信息相结合,实现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相互连通,资源共享。同时就业信息网要不断地拓宽服务功能和服务领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网上就业指导、招聘、签约等就业服务新功能,使就业工作真正步入信息化轨道。

(四)构建人性化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1.建立就业新机制,推进全面就业

高效通过政府和社会以及企业三点连一线的优化就业服务,使大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高校在专业设置以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措施,以及了解社会人才需求的最新动态,从而有效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2.建立有效监督机制,促进全面就业

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和引导。政府要严格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加强对劳动合同管理的指导,督促用人单位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改善用工环境,提高就业质量。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宣传用人单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稳定就业的先进事迹,宣传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典型经验。

3.建立人才循环培养机制,实现就业新途径

大学生可以通过在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将大四实习计划列入其中,并且通过在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进行自身改善。进入工作中的大学生也可以定期回高校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从而形成新的就业服务创新机制,使大学生充分实现就业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王伯庆.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谢维和,王洪才从分配到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宏观调控保障机制资源配置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土地利用规划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探讨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宏观调控“三部曲”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宏观调控侧重于“稳增长”
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