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课堂提问导学单的设计研究

2019-03-15 00:21魏丹君
青年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堂学习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魏丹君

摘 要: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构建化学的思想观念,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了化学课程帮助学生形成未来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的重要作用。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能促进学生化学学科观念的构建,学生学习化学课程只有在真实情境中养成核心素养,才能具备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创设多样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至关重要,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探究,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课堂学习

一、学生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状

尽管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各种学案导学,但是依然无法避免化学课堂中部分学生不爱质疑、缺乏独立自主思考能力、解决问推能力不够的情况,通过调查和研究归纳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质疑的意识

虽然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观念上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教师所提的问题更多的指向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上,很少注意对学生提问能力培养,学生很难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索求知识。

(二)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佳,缺少主动思考

在课堂上听老师提出问题、老师解答问题、久而久之养成了不乐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愿意对所学的知识深入的思考,不愿意对所见所学进行质疑的习惯,认为老师在课堂上已基本把问题讲清楚,没有必要再提问也不想提问题。从而提不出问题。

(三)学习的动力不足,学生缺乏对化学学习的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探索知识的强大动力,当学生喜欢化学课程,并被它的丰富多彩所吸引时,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会主动进行思维创造、产生追求知识的动力,也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要发挥化学课程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学生学习能力不足,解决问题能力薄弱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标准答案”过分迷信,对教师、教材观点和结论的过分依赖。不愿意主动思考和提出疑问;学生自主学习往往浮于表面,并没有落到实处,导致他们在学习上依然处于被动地位,不能掌握学习的方法,不会解决提出的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提问导学单内容的设计思路

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提问单的设计是不同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主要通过设置以下四个环节:

“提出问题”:学习提问单必须围绕一个或两个明确的需要解决的主题,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体验学习的过程。这个主题可以是某个概念,某个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基本理论,化学计算等等。提出问题的对象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

“分析问题”将提问单中的主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提问情况,通过剖析知识点,设计整合成相关联的问题系列,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解决问题”: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达成问题的解决。

“问题反思”:对已解决的问进行复习巩固,设置实际应用,典型例题,深化理解,促进学生再次质疑提问,进一步挖掘延伸提高提问的质量。

三、课堂提问导学单的设计策略

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善于质疑问难的学生太少。上课时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远比不上解决问题的意识强。如何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

(一)创设问题情景,注重知识构建,落实基础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性,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大胆探索,在交流、合作中互相启迪,促进问题的提出。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鼓励学生把存在的疑问大胆提出来,通过交流和讨论,把问题展示出来。

案例一:苏教版必修化学1《常见物质的检验》用焰色反应的方法鉴别物质设置问题情景:

学生在做焰色反应实验时,会产生疑问,提出如下问题:

1.為什么用一根铂丝或细铁丝做这个实验?其他材质是否也可以?

2.为什么铂丝要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3.为什么含钾试样的焰色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

4.用稀盐酸洗涤的目的是什么?能否用其它酸溶液洗涤?

5.产生焰色的原理是什么?

根据不同知识点要求提出一系列问题,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层次的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可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帮助学生一起梳理知识,理清知识脉络。

教学中问题情景创设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我们在创设问题情景时,也要多角度的思考,如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的化学体验、利用化学实验现象,化学史料或时事,教材材料等方面设置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设计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

一堂新课的内容,往往有重点难点贯穿其中,对学生来讲解决难点就可以达到知识的贯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参与学习,获得更深入的学习。让学生在预习中思考和质疑,在交流讨论中体验知识的获得。

案例二:苏教版化学1,《氯气的性质》学习中的“活动与探究”,有以下问题:

(1)氯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如何用化学实验证明?

(2)氯水能使红花变白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实验现象可知可逆反应的有什么特征?

(4)次氯酸具有什么性质?

(5)氯气与碱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从氯气和水反应的实验中,学生根据得到的现象,层层设疑,探求反应的真相,根据所观察的现象分析可能含有的溶质以及溶液中微粒的存在形式,从而了解反应的本质是什么?生成物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如何分析和探究,掌握探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案例三: 在苏教版必修化学2《化学反应的限度》中可逆反应的学习提问单设计如下:

问题1请例举两个学过的可逆反应,说明判断它是可逆反应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2课本活动与探究FeCl3和KI的反应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反应后加入CCl4的现象是什么?

(2)取上层清液加KSCN检验是否有Fe3+?

(3)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能得到什么结论?

问题3你根据可逆反应具有的特征,用实验证明氯气和水的反应具有一定的限度。

这样设计能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即将学习的知识,从不同理解层次进行引导性的提问,引发学生对可逆反应本质的思考,什么样的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征?可以如何判断?用实验如何证明?使学生能深刻的体会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

案例四,围绕化学平衡状态概念,问题设置为:

1.关键词是什么?

2.化学平衡状态的对象是什么?

3.达到平衡条件、标志是什么?

4.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反应有什么特征?

5.哪些条件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6.改变哪些条件可以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时学生比较难立理解的抽象概念,需要教师加以剖析和引导,通过大量的举例,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模型,通过分层设疑,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更好的把握本知识点。

(三)设计重视课后巩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养成

案例五: 苏教版必修2《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的学习中,学习提问单中设计了这样的一系列問题:

问题1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已知在标准状况下,甲烷的密度是0.717g/L,含碳75%,含氢25%,试确定甲烷中碳氢原子个数比和分子式?

问题2分析甲烷的分子结构,推测甲烷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

问题3 甲烷具有可燃性,试用实验方法证明它的燃烧产物是什么?

问题4阅读教材观察与思考氯气和甲烷的反应回答:

(1)该反应进行的条件是什么?

(2)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3)分析反应的产物有哪些?

(4)总结取代反应发生有哪些特点?

提问导学单围绕的主题是甲烷,从甲烷分子结构的确定,到甲烷的化学性质,重点突破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的机理,反应的特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和质疑,归纳总结,获得知识的提升。

综上所有的问题导学设计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化学,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从基础知识到落实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有利于逐步形成化学的学科观念,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可以应用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意养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愫懿.善用“导学案”这把打开化学思维之门的“钥匙”[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1):23-24.

猜你喜欢
课堂学习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