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表现形式

2019-03-15 09:16刘训坤周胜艳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现代人表现形式

刘训坤?周胜艳

【摘 要】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单向度的人》认为,现代人“单向度”主要表现形式为,在语言表现形式上人们愈加偏向“通用性”,在政治上是对立面的一体化,在文化上是文化的一体化。这一理论对中国的启示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文化建设,发展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关键词】 马尔库塞;现代人;“单向度”;表现形式;启示

单向度(one-dimension)可翻譯为“一个维度”或者“单面”,“单向度”一词是由美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赫伯特·马尔库塞在他的代表作《单向度的人》(又译作《单面人》)中提出来的,单向度一开始的是经济机制在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在不同经验中进行的调控作用。他认为“发达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是双向度的社会,人们可以合理地并且批判地考虑自己的需求。而现代文明,在科学、艺术、哲学、日常思维、政治体制、经济和工艺各方面都是单向度的”。[1]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在先进技术统治的社会是普遍存在的,这个也给我们沉迷于先进技术所带来的便捷的生活的人们敲响了警钟。

一、现代人“单向度”性的表现形式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在大工业生产的体制下,在这样的体制下生活的人们进行的完全是被机器所指挥的生产,人们的创造性得不到任何的发挥,人们在这样的劳动中完全体会不到乐趣,在这样的体制下“是工人服侍机器……工人被当作活的附属物并入死机构”。[2] 人们被看得见的有形的机器所统治着,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人完全同自己的劳动异化了。并且由于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人们犹如“螺丝钉”般活动在自己的岗位且这样的大机器生产需要诸多这样的“螺丝钉”。因此“人们是像沙粒一样被搅和在一起的。他们都是一架机器的组成部分”。[3]人们正是在这种机器大生产中从以前原子化的个人变成了一个看起来统一的一个整体,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整体中,人们失去了以前的“双向度”性也就是批判性,人们在整体的群众中慢慢形成了“单向度”性,个性在整体中丧失了,我们人类个体丧失了批判性和反对性。这种处于整体中的“单向度”性可以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在语言表现形式上人们愈加偏向“通用性”

分析哲学和实证主义的发展便表明了单向度哲学、单向度的思考方式赢得了胜利。实证主义“通过简明性而使事物均能得到普遍理解,所以,它就倾向于为各式各样人类行为的表现形式建立一种‘通用语言”。[4]而分析哲学家们喜欢对于人们的日常语言进行分析,认为我们之所以在生活中以及在不同的哲学问题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矛盾和冲突都是因为我们的日常语言并不能有效的说明一个问题。因此分析哲学倡导“把可说的说清楚,对不可说的保持沉默”,这也就如同实证主义试图建立“通用语言”的行为,而这种“通用语言”是技术性的。但是我们人类的语言并不是像科学那样完全可以用逻辑形式来描述,我们的语言很大程度上是非逻辑性的,有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与此同时我们人类最富创造性的思想往往隐藏在这种“意会性”中。而分析哲学和实证主义这种建立“通用语言”的做法是单向度的,原因在于它会把既定的事实毫无批判的完全接受下来。如果我们没办法超越日常的通用语言探究社会,如果我们没办法干预语言的使用,可社会却只懂得自身的语言,这就会导致我们就必然要适应社会既定的存在状态,没有办法做其他的,最后导致技术理性成为单向度的社会中一个“合理”的体制。这样一种过度发达的技术合理性压抑了人们的反对性和判断性。

2、在政治上的表现形式是对立面的一体化

尽管不同的政治派别会因为各自不同的政见而相互抨击,但是他们在受到来自外界的攻击时,也会暂时放下相互间的矛盾从而在能维护最大的共同利益的前提下联合起来,所以在整体性的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单向度性也往往表现在政治层面上的对立面会逐渐走向联合。就比如马尔库塞就认为由于科技的进步、机械化的发展带来的劳动量减少的同时也使得劳动者的劳动态度以及对于资本主义的态度逐渐发生了改变,由此就造成了在发达工业社会中无产阶级和其曾经对立的资产阶级被资本主义制度同化了,这种同化现象还十分的普遍,尤其是体现在职业的选择方面。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也慢慢增加了工人阶级的肯定性,减少其的否定性,工人阶级在他的生产劳作中渐渐的同他身处的制度和社会中同一化了变成了没有否定性的单向度的人,他们的思想也只是“单向度”性的了,“发达工业社会文明的奴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5]他们再也不是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力量了,人们被自己的“单向度”性所蒙蔽,最后失去了他们超越以及反抗的能力,最后便与这个社会所渐渐的同一化了。

3、在文化上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一体化

在一个双向度的社会中,高层文化和现实之间总是会有一定的距离的,这个距离的产生是因为高层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的非现实性。在这样一个双向度的社会中高层文化是人们一个健康的精神家园,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因为它安放了人们的痛苦,人们在这样一个非现实性的文化中有了依托和安全感。但是在一个处于整体状况中的单向度的社会里,高层文化与现实之间相互融合、相互统一,处在这样一个情境中的人们丧失了自己的精神支柱,再也找不到可以安放自己痛苦的地方了。于是人们组成群体同现实文化相同化,沉沦于世,高层文化也渐渐的往低俗化方向发展。表达理想的高层文化便不再能够提供与现实根本不同的抉择,不再具有同现实有根本区别的另一向度。

二、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在处于发达工业社会整体状况中,人们被有形的机器所统治着,人们的需要并不是自己真实的需要,而是机器生产什么,人就“需要”什么,这种需要是一种“虚假需求”,在这样一种被有形机器统治的社会中,人们选择一样东西根本就不要自己动脑子,只要根据机器给定的几个选项中作出选择就可以了,也正是因为选择的有限性使得人们觉得反正“工人和他的老板看一样的电视节目,打字员同她老板的女儿穿得一样好看”,[6]所以他们也就认为大家过的都是差不多的生活,看不出在这样的社会中有什么不好,看不出不同的阶级之间有些怎样的不同,也就不会对现存的社会秩序有什么批判性的想法,再也不会进行反思,人们的“单向度”性也就愈发得明显。而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正在处于新时代的发展的转型时期,虽然马尔库塞所描述的“单向度的人”主要是以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为背景的,但是其描述出的现代西方人的“单向度”性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在我们当代的中国社会上或多或少的也有体现,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要尤其警惕这样的情况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我们国家应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要鼓励发展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坚持毛主席对于文化建设所提出的“双百方针”即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西方社会那种压抑人的天性和批判力的“文化工业”出现,导致“单向度”的人的产生。

【注 释】

[1][5][6] 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刘继译.单向度的人[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34.3.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463.

[3][4] 卡尔·雅斯贝斯著.王德峰译. 时代的精神状况[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23.

【作者简介】

刘训坤(1995—)男,江苏盐城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生态哲学.

周胜艳(1996—)女,四川攀枝花人,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现代人表现形式
现代人的避难所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智珠
唯物辩证法与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马尔库塞对新人本主义伦理学的贡献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编辑动态
从德国表演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现代人的手机“依赖症”
神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