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卫生管理应用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应用策略

2019-03-16 03:21于晓璐胡月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6期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应用策略

于晓璐 胡月

[摘要] 目的 探讨公共卫生管理应用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定某市医院于2014年6月—2017年6月调查的460名社区居民,等距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公共卫生管理,230名)与对照组(基础管理,230名)两组,比较两组居民的两年内传染病发生率、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及居民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管理12周后的两年内传染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措施、临床表现等的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居民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公共卫生管理可减少居民的传染病发生情况,提升其满意度与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值得使用推广。

[关键词] 预防;传染病;应用策略;公共卫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2(c)-005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in the preven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Methods 460 community residents surveyed in a city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7 were selected. The isometric sampling method wa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230 people) and control group (basic management, 230 people). The two groups compared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knowledge score of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the residents' satisfaction within two year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in two years after 12 weeks of management(P<0.05). The scores of knowledge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such as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mong residents, and improve their satisfaction and knowledge of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Prevention; Infectious diseases; Application strategies;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预防传染病是国内卫生管理中较为复杂、困难的一项工作[1],由于管理部门常存在执行力度不足、制度不健全、应急措施不完善等问题[2],民众罹患传染病的几率较高,生命健康难以得到保证。基于此某市医院近几年常通过公共卫生管理对传染病的传播、发展作相应干预,在提高社区居民传染病防治知识水平的同时减少其不良生活习惯[3]。该研究选取2014年6月6日—2017年6月调查的460名居民研究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实际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某市医院调查的社区居民460名,等距抽样法分观察(230名)、对照(230名)两组。纳入标准:①身体机能正常,精神良好。②均为非特征人群,无高龄老人、未成年人、哺乳期妇女及孕妇等。③社区常住人口。排除标准:①调查期间或管理途中罹患传染病者。②沟通障碍、书写障碍或理解障碍者。观察组中,112名女,118名男;年龄31~64岁,平均为(47.46±6.74)岁;受教育程度(学历):62名大专及以上,93名高中及中专,57名初中学历,18名小学。对照组中,110名女,120名男;年龄29~63岁,平均为(47.72±6.63)岁;受教育程度(学历):64名大专及以上,92名高中及中专,58名初中学历,16例小学。比较以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的隨访资料完整,且其知情同意书已签署。

1.2  方法

对照组行基础管理,方法:通常应用“一对一”口述、宣传手册、宣传标语、健康讲座等方式,讲明传染病的危害、预防知识及其他注意事项。

观察组行公共卫生管理,方法:①加强职业素养,注重对管理人员沟通技巧、责任心的培养,定期组织职业培训,提升其对传染病的认知水平,对传染病发病群体的管控能力等,可为后续顺利开展疾病防控工作夯实基础。②发挥舆论导向,由于国内人口较多,其个人素养、职业背景,文化层次等均有较大差异,对传染病的认知程度亦有所不同,需通过互联网、报刊、电视及广播等媒体作相应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舆论,最大限度减少相关不良信息,可稳定民众的内心情绪。③加强健康宣教,开展文娱活动、健康讲座与体育活动,营造健康口号,提升民众对于传染病的卫生意识与预防能力,减少其不良生活习惯。④完善管理制度,改进、完善传染病的相关卫生管理制度,实施严格的奖惩措施,针对预防传染病的违规操作,应及时处理并做好改进工作。⑤提升应急能力,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平台,制订合理、科学的应急预警方案,基于此管理人员应根据紧急、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作对症处理,注意培养各管理人员的应急能力,保证工作有序、效率地开展。⑥加强行政管理,做好预防、预测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一旦爆发传染病,需立即从传染源处制止其扩散、蔓延,同时需紧急救治传染人群,并对易感群体进行隔离。

1.3  观察指标

观察评测两组居民的两年内传染病发生率、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及居民满意度。

传染病类别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4],分甲、乙、丙三类。

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参照院内自制传染病防控知识评测表,分预防措施、临床表现、传播途径3个方面,通过问答题(20分)、判断题(40分)、选择题(40分)的形式对其进行测评,均为百分制。居民的防控知识水平越高,其分值越高。

居民满意度参照NSNS(纽卡斯尔大学制订)评测量表[5],含19个选择题,单项满分为5分,分81~95分(特别满意)、61~80分(比较满意)、31~60分(不满意)、0~30分(极不满意)4个分值段,居民满意率=(比较+特别)满意人数/230×100.00%。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居民满意度用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用(x±s)显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居民的传染病发生情况与防控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管理12周后预防措施、临床表现等的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居民的满意情况及两年内传染病发生率

观察组管理12周后的居民满意度及两年内传染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传染病是一种传播范围广、种类增长快的常见疾病[6],传播媒介包括母婴传播、空气传播、土壤传播、水源传播及皮肤接触等[7],一旦爆发会损害民众、社会的经济利益,并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8]。以往针对传染病预防的卫生管理工作中,常存在以下问题:①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对于传染病的医药知识、控制知识、预防知识等的了解水平较低,且自身职业素养一般。②管理人员的责权不明,其职责分工与工作部署存在不细致、不明确的情况,后续工作中易出现推卸责任的问题[9]。③医疗机构与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度较差,未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制度做好疾控工作。④国内人口流动性较大,国土地域辽阔,民众受教育程度不一,加之各地区医疗条件不一,其公共服务体系普适性、应急能力不佳[10]。

基于此可知,相对于基础管理而言,公共卫生管理方法更具有针对性、适宜性及整体性等优点[11]。该方法可从职业素养、舆论导向、健康宣教、管理制度、应急能力、行政管理等方面,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作综合性考量,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减低民众罹患传染病的几率。如结果表1所示,观察组管理12周后的两年内传染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措施、临床表现等的传染病防控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可知,经公共卫生管理后,居民的两年内传染病发生率显著下降,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明显升高。此外,公共卫生管理还可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如结果表2所示,观察组管理12周后的居民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此与刘沙利等[12]的结论基本一致。以上可说明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效用较基础管理更佳。

综上所述,公共卫生管理用于预防、控制传染病,可有效保证社区居民的满意度与生命安全,并对居民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产生良性影响,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李欣欣,米卓,刘晓萌,等.北京市大兴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现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8,29(5):97-99.

[2]  李君梅,黃玉莲,蔺洁,等.克拉玛依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7, 33(16):2280-2282.

[3]  王笑笑,柴程良.风险管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J].预防医学,2016,28(9):899-902.

[4]  肖占沛,马雅婷,王长双,等.2004-2013年河南省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2):2245-2248.

[5]  岳晓艳,毕育学.某高职院校在校生传染病防控知识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6):61-63.

[6]  柴光军.军队依法防治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状与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4,32(6):481-483.

[7]  简胤嘉,邓惠心,任俣丞,等.甘肃省城乡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及干预需求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2):1806-1809.

[8]  沈芃,纪学悦,费春楠,等.传染病疫区疫点消毒管理系统的建立与改进[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5):464-466.

[9]  夏天,夏寒,袁政安,等.基于事件感知的传染病协同报告模式建立与创新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7,14(3):491-496.

[10]  孟玲,王亚丽,靳淼,等.2017年10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J].疾病监测,2017,32(Z1):805-809.

[11]  张玲,曹海霞,王玲.2006-2015年淄博市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7, 44(6):22-24,32.

[12]  刘沙利,杨雨,巴江波,等.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效果[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7(1):98-100.

(收稿日期:2019-09-26)

猜你喜欢
传染病预防应用策略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传染病
宠物可能带来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