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重塑
——基于文化消费背景

2019-03-17 20:13李继超
贵州民族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众形式消费

李继超

(陕西理工大学 陕西·汉中 723000)

一、文化消费背景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

文化消费是一种精神需求的满足,文化消费的发展关系着民族发展的智力支持,也关系着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形成,是民族精神的养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消费,促进民众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更多投入是当前国家有关部门在消费方面的基本指导思想。另外,从民众方面来说,在基本生理需要满足以后,关注精神方面的满足自然成为民众的消费转向,因此可以说,文化消费的背景以经济发展基础之上形成的精神需求为起因,以政府的推动为动力。文化消费趋向对民族传统音乐有重要影响,由于社会发展影响,民族传统音乐原有的生存发展空间被压缩,民族传统音乐的生存发展岌岌可危,为了适应当下社会环境,形成新的传承发展模式,民族传统音乐也在进行新的尝试和转变,以适应社会发展。文化消费背景可以说建构了民族传统音乐在时代环境中的发展新境遇,其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随着现代家庭收入增加,家庭消费的重点逐渐由物质消费向文化消费转变,大众应用于文化、娱乐、休闲、学习投资等方面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多。文化消费的异军突起,使得其成为大众瞩目的消费热点。文化消费是指民众在自身意愿支配下选择文化产品或服务满足自身精神需要的消费活动。虽然在当前文化消费时代,大众文化消费还存在着浅层次、娱乐化等倾向,且大众的文化消费观念还没有完全成熟,民众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及物质消费投入,据有关文化部门统计,当前文化消费规模和潜在消费规模的缺口多达3万亿元。但是这样的数据也说明,文化消费存在巨大潜力,这对于民族传统音乐等传统文化来说,这样的文化消费趋向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其在产品或服务发展方面的前景广阔。

其次,在民族社会中形成的民族传统音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重要的社会价值、民族价值和学术价值,同时,在民族传统音乐的探索发展中,民族传统音乐也在生成新的价值如经济价值等。虽然价值多样,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大多数民族传统音乐依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相关价值难以得到实现。而文化消费的发展,意味着依托于民族传统音乐形成的产品或服务将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到社会中,在服务大众的同时,也获得更多价值实现的契机。

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重塑

文化消费背景形成了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民族传统音乐已有的价值更多地是社会价值和民族价值,而对于文化消费来说,更为重要的要形成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价值,因此要真正使民族传统音乐的价值实现,还必须进行民族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重塑。虽然当前文化消费的大势越来越明显,但是民众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投入和其实际消费潜力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问题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精品文化的内核缺失。因此文化消费背景下,民族传统音乐必须发展自身的音乐品质,提升其艺术价值,重塑民族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1]

(一)发展音乐形式

音乐形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和音乐形式有着重要关联,特别是在民族传统音乐作为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受众时,传统音乐形式的价值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文化消费来说,消费者对于民族传统音乐接受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其自身的审美,以及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和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满足等。因此对于民族传统音乐来说,其在文化形式上的价值重塑主要表现在形式美化、增加互动、多样化形式呈现等方面。首先从形式美化上来说,民族传统音乐在民族民间并无固定的形式可言,民族民众大多即兴而歌,虽然也有游方等音乐形式,但是在整体上民族传统音乐形式表现为一种松散、随意的状态,显然这样的音乐形式有原生态意味,但是在美感上有所不足,因此可以通过形式方面的调整增加民族传统音乐在形式方面的美感,如增加音乐伴奏、改变参与人数、进行队列编排、设置舞台布景等举措都可以使民族传统音乐在形式方面有更多美感。其次是增加音乐互动,文化消费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主客体互动的过程,通过这种互动作用过程,最终使受众精神方面得到愉悦,得到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因此从文化消费的角度出发,民族传统音乐可以在音乐形式上增加受众的互动,使受众有更多机会参与到音乐表演中,亲身感受民族传统音乐的魅力。最后,从多样化音乐形式来说,文化消费是趋势,但是由于受众的文化素质所限和经济水平制约,受众所能够接受的民族传统音乐的形式是不一样的,要促进民族传统音乐的服务或产品消费,就必须要增加民族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形成表现形式各有差异的音乐产品,如实地演出服务或者是发行唱片等。作为民族传统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形式的转变对于其文化价值的塑造有重要价值,当民族传统音乐在形式方面更多地满足消费者文化消费目的进行各种形式方面的转变和提升时,自然便会使其形成更多的文化价值。

(二)优化音乐内容

优质内容供给是民族传统音乐适应文化背景的关键,音乐形式是音乐的外壳,音乐内容是民族音乐的内核,民族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提升不仅在于其中的音乐形式提升转变,音乐品质的提升更是至关重要。民族传统音乐的内容包括歌词、音乐调式两个方面,因此对于音乐内容的品质提升集中在这两个方面。首先从歌词来说,在民族传统音乐中,很多民族传统音乐歌词是基于民族传统社会形成的歌词表达,这样的内容表达和传统社会场景是一致的,但是在当前社会中,由于民众的审美、思想意识的转变,原有的音乐内容表达显然已经不能充分表达民众的时代心声,难以和民众形成思想共鸣,且部分民族民歌由民族成员自行创作,措辞方面难免有粗糙之处,和当下民众要求更为细腻、优美的词句表达有所不符,从文化消费视角来说,民族传统音乐还需要在歌词方面有所更新,融合更多的时代内容。另一方面还需要在措辞方面进一步雕琢,使其更能反映当下民众的心声。其次,从音乐旋律来说,不同民族传统音乐有不同音乐特色,如蒙古长调民歌主要以运用五声音阶,加上变宫、清角等乐音,形成了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调式体系,其在音阶、调式、音质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蒙古长调民歌一样,其他民族传统音乐也各有不同的音乐调式特征,这些独有的调式特征促成了民族传统音乐的特色。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民族传统音乐在音乐调式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要促成民族传统音乐的品质提升,还需要在音乐特征方面有所完善。无论是歌词还是音调,文化消费背景下民族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提升,可以向三个方向延伸。第一,丰富音乐内容。与民族传统社会场景下民族成员相对单调的社会活动场景不同,当下大众面对的社会场景更加多样化,互联网、全球化的发展更使得大众所接受到的信息五花八门,大众所面对的场景更加复杂,意味着其要通过音乐表达的东西更多,因此民族传统音乐必须要丰富音乐内容,才能使其得到受众的认可。第二,提升内容品质。虽然文化消费为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空间都能得到有效拓展,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大众有更多的音乐产品和服务选择,民族传统音乐必须要提升自身的音乐内容品质,才能使其得到受众在对比中认可民族传统音乐的产品或服务。第三,强调审美。审美是艺术的基本特性,对于民族传统音乐来说,其一方面需要在音乐形式方面加强其审美性,另一方面,还需要在音乐内容上通过旋律、语句组合来增加音乐内容的美感。[2]

(三)端正音乐精神

音乐具有陶冶情操、提升精神之功能,萎靡之音堕人心志,反之,积极音乐可以提升人的精气神,焕发人的斗志,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背景下,民众的音乐消费需求增多,但是音乐需求也变得多样化,为了适应不同的音乐需求,便形成了不同的音乐产品,有的音乐产品格调不高,音乐产品充满了消极情绪,这些音乐产品或服务虽然也和部分受众的音乐情感产生了共鸣,但是这些音乐产品或服务的推出,非但没有改善人的精神状态,反而有可能使人的心情更加低落,也有可能使人的意志消沉。从社会整体发展来说,这样的音乐产品服务即便是迎合了一定人群一时的文化需求,但是从整体而言,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并没有通过音乐的疏解精神鼓舞人心,促进社会形成积极精神,不合乎社会进步的发展需要。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是民族民众的民间创造,其在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但是乐为心声,由于民族地区和大众社会的疏离,以及民族音乐的婚恋等实用功能,民族传统音乐难免在音乐表达上会形成一定局限性。虽然消费目的不一致,但是在根本上民众都是期望通过文化消费来促成个人的积极意识形成,愉悦自身,因此对于民族传统音乐来说,基于文化消费的价值重塑,还需要民族传统音乐在民族音乐精神上有所完善,这种完善一方面是格调方面的完善,看待事物的境界层次不同,其所形成的格调自然不一致,对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来说,其不能改变自身的原生态本质,但是可以在格调方面有所提升,脱离其中的低级趣味,摈弃个人主义的偏执。另一方面是积极精神的促进,音乐可以引起民众的情感共鸣,文化消费时代意味着民众的音乐需求更为细腻,大众有了更多的现实压力,民众更渴望从音乐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鼓舞自身前行,无论民族传统音乐要表现自然或情感哪些方面的内容,都需要通过音乐传递一种积极讯号,促使民众的积极精神形成,只有这样,才能迎合受众在文化消费时代期望通过音乐获取精神力量的初衷。[3]

(四)加强音乐研究

文化消费是由民众的潜在精神需求所推动的消费趋向,但是这种消费潮流又直接关系着社会个体的性格成长、人格健全,以及社会发展精神的形成。对于个体来说,从音乐中获得力量是每个音乐消费者的潜在意念。但是由于民众的审美素质及外界环境推动,文化消费环境中民众很容易受外界导向,以异化的价值标准来评判音乐产品或服务,从而使得本就相对原生态的民族传统音乐难以得到客观评价。对于民族传统音乐来说,其虽然在音质、发声等某些方面具有很多优势,但是整体看来,相对于其他音乐体系的成熟发展,民族传统音乐无论是在形式或内容等方面都较为随意,加上民族传统音乐的口传心授,缺乏系统理论建设,更使得其从消费者立场来看,缺乏厚重感,也缺乏文化感。基于这一点,民族传统音乐的价值重构,不仅要在具体音乐内容、形式、思想方面进行价值重塑,使其更加契合文化消费背景下的消费意图,还需要加强民族传统音乐的研究,通过学术建设使民族传统音乐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双重发展。通过学术方面的研究推进,使民族传统音乐形成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学术研究方面的发展,也会使得民族传统音乐有机会和更多大众音乐相提并论,提升民族传统音乐的价值意义,增强大众对民族传统音乐的价值感。当前民族传统音乐在理论研究上已有初步进展,部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资料得以系统整理,民族传统音乐的特点也得到深入分析,有关民族传统音乐对其他音乐成分的吸收也在尝试。但是整体来说,相较于西方音乐在理论方面的发展,民族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还有很大的距离,民族传统音乐发展的理论体系尚未成型,民族传统音乐发展的发展方向尚未形成理论上的验证,等等。而这些问题都关系着民族传统音乐的价值意义促进,因此民族传统音乐还需要在以上方面进一步探索发展。

现代社会环境下,市场化是民族传统音乐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场取向是音乐产品或服务发展的方向,市场价值需求决定了音乐价值方向。文化消费背景促成了民族传统音乐市场化发展的契机,也形成了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方向和价值需求,要使民族传统音乐在文化消费背景下更好地发展,就必须从价值重塑这个根本问题出发,才能使各方面的努力形成一个明确的主线,并最终使民族传统音乐在文化消费背景下更好地通过价值实现生存和发展。

猜你喜欢
民众形式消费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40年消费流变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