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果实外观的几个因素

2019-03-17 21:29李肇林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9年5期
关键词:果面裂果着色

李肇林

(青岛日昇源作物营养有限公司,山东 266000)

2018年7—10月,笔者随几个搞水果生意的朋友在陕西果区进行果品采购的过程中发现,中晚熟桃、李、梨以及后期的苹果在果面、果形以及着色亮度等方面较往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导致一方面客商采购高品质果品数量减少,一时间很难满足客户的采购需求任务;另一方面果农在出售果品时不合要求的次果数量较往年明显增加,给果农带来不少损失。下面笔者从技术角度就果实外观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剖析和解读。

1 果锈

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果锈,继而影响果实外观和品质。果锈主要分为冻锈、药锈、水锈和肥锈。

(1)冻锈。2018年我国北方广大果树种植区发生了极端自然天气灾害,可谓历史罕见。连续3天的霜冻甚至降雪,给北方果业带来严重的影响。特别是给西部地区造成重创,如山西省、陕西省和甘肃省等几个苹果优生区,受灾面积为30%~50%,创历史新高。尤其以陕西省礼泉县、洛川县和白水县以及甘肃省静宁县、庄浪县等地,受灾面积更为严重,减产幅度达六七成,个别地区甚至绝产绝收。此时正值果树的初花期至幼果期阶段,受霜冻影响,一方面产量降低,另一方面品质下降,即使果坐住了,也会产生冻锈(如霜环的出现),导致果面的果锈增加,影响果实品质。

考虑冻害的发生基本在初花期至幼果期阶段,为了将冻害损失降到最低,果农在此阶段需格外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收听预报,在冻害来临前可采取果园灌溉或喷水、放烟等措施进行预防。冻害发生后,可在9:00前喷施源之素(植物精油+0.01%芸苔素)1000~1200倍液,起到快速干燥吸收、补充营养和调节的目的,能够缓解冻害,降低损失。

(2)药锈。药锈主要取决于坐果期至幼果期用药的剂型、成分、用水量、稀释程度以及操作过程中的雾化程度、动作姿势、漂移等因素。所以,在此阶段尽量选取水乳剂、悬浮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等剂型,避免使用乳油、不达标的可湿性粉剂等刺激果面的剂型。在成分上应选取内吸性与保护性(或带有治疗性)成分,避免带有抑制、污染果面的有机磷等成分。在正常情况下严格按说明使用,切勿自行加大使用浓度,避免因浓度过大或挂液出现果面洁净度下降,甚至发生药害。同时最好选择软质水配药(达不到条件的可提前将水备好静置一段时间)。选择雾化较好的喷头,同标靶作物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直接喷雾导致因幼嫩的果面茸毛快速脱落,误伤果面,最好以漂移的方式喷施。为了更好地提高药效和黏着度,可选用满牛或沃特劳1000倍液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3)水锈。水锈主要包括2方面,其中包括浇水方式和套袋过程中出现问题。由于在中后期果实生长(包括果肉生长)相对稳定,温度、湿度等较为适宜,而且此阶段容易遭遇持续干旱或暴雨(连阴雨)天气,以及浇水方式不正确如大水漫灌等,从而改变和加快果实正常的生长规律和速度,后期果面裂纹较多,严重时俗称“水裂纹”。所以建议采用果园生草,或此阶段浇水采用小水流、滴灌、喷灌进行或隔行浇水,切勿大水漫灌,以免造成果面粗糙。

套袋过程中疏于袋口的密封,造成袋口过于松驰;露水或药液未干,紧贴果面,导致透气性不好,水汽过重,很难及时挥发,加之温度起伏较大,高温高湿或低温高湿情况下,也容易发生水锈。

(4)肥锈。花后30天内喷尿素,套袋前喷劣质叶面肥、腐殖酸和氨基酸类叶面肥,刺激果面形成果锈;7—8月施膨果肥,如果选用含氮高、激素多的冲施肥,短期内果肉细胞膨胀过快,果皮与果肉生长不同步,果皮形成裂纹,愈合后果面木栓化形成果锈。建议使用精油氮肥(源之粹)代替尿素,减少果锈发生。

2 裂果

裂果的原因主要取决于膨大期内水分急剧变化与果肉膨大压力的关系、营养失调与果皮柔韧度的关系、内源激素失衡与果实生长的关系、病虫害与裂果的关系等主要方面。

(1)水分急剧变化与果肉膨大压力的关系。在果实进入膨大期至成熟期阶段,果皮停止生长或增厚,而此时果实内细胞迅速伸长和增大,促进整个果肉迅速增大而变得充实,压迫外果皮,逐步变薄。若此阶段天气处于高温或持续严重干旱,后遇暴雨或连续降雨,根系输送到果实的水分量猛增,细胞吸水过多过猛,果肉过快地增长,果肉细胞会快速膨大,此时果皮大多老化,果皮细胞因角质层的限制而膨大慢,果皮承受不了如此巨大压力,就会出现果肉把果皮胀破的情况,必然会产生严重裂果。干旱后猛灌水也同样会造成裂果,更不能直接喷水到果面。所以在此阶段前喷药时加大锌元素的补充或喷施源之素或芙维他,可以有效提高和增强果皮的柔韧度,减少裂果发生。

(2)营养失调与果皮柔韧度的关系。果实中的矿质元素及营养平衡性对裂果影响比较大,树体养分不平衡会加剧裂果发生。磷、钾、钙在果实生长中后期对开裂影响最大,其次为镁、硼、锌、铁、铜、锰。当某一种或几种元素过量,而其他元素含量较低时,裂果概率就会增加。果实生长后期,因钙缺乏、钾超量造成裂果的现象十分常见。但强调一点,钙主要稳定细胞膜,维持细胞壁结构,快速膨胀补钙肥有坚固果皮的作用。补钙不等同于防裂果,只是增强了果皮的强韧,若超过其承受范围,同样会裂。除此之外,糖酸比升高、维生素C减少等,也会出现裂果。所以,补充维生素C可用巴西橙皮精油满牛或沃特劳1000倍液配合药物使用,增加药效的同时,提高维生素C含量。同时建议合理施肥、科学施肥以及平衡施肥,从而降低裂果的发生。

(3)内源激素失衡与果实生长的关系。植物内源激素比例的变化会影响果皮和果肉生长的速度,在果实生长中后期,因激素失衡造成裂果的现象较为常见。同时,人为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可能造成裂果,如高浓度的脱落酸可抑制果皮生长,导致裂果。有核品种,果实内种子的发育产生赤霉素,会刺激果肉生长,当生长速度远大于果皮生长速度,同样造成裂果。所以建议合理科学使用调节剂的同时配合营养同步使用。

(4)病虫害与裂果的关系。在生长过程中,果农对病虫害的防治不当也容易引起裂果。如白粉病、红蜘蛛等危害与裂果有直接关系。白粉病为害葡萄,使果皮硬化失去弹性,硬核期后易从果顶纵裂,形成裂果;红蜘蛛为害葡萄,果面形成褐色锈斑,多数从果蒂纵裂,形成裂果。建议及时预防和治疗病虫害。

果实裂果除上述主要原因之外,还和品种以及栽培方式等管理有重大关系。

3 果形

决定果形指数的原因主要包括种子的发育、花期天气和授粉质量、营养供应和树势、调节剂的使用以及着生状态等。

(1)种子的发育。种子的发育主要包括种子的数量、质量以及对称度等。这点在葡萄、樱桃、苹果和冬枣上表现极为明显,如大小粒、偏斜果、畸形果等。所以除了在上年度花芽分化阶段及时补充磷、硼元素之外,在当年花期(花絮分离—花败期)重点加强硼元素的补充,同时配合满牛或沃特劳提高速效性,可有效提高果形指数。

(2)花期天气和授粉质量。花期的天气决定授粉质量,温度影响细胞分裂。正常情况,花后7~15天进入细胞分裂期,此时低温容易导致果实长圆形,生长中后期遇高温容易形成扁圆形。建议此阶段加强重视硼的及时补充,提高花粉和受精质量。

(3)营养供应和树势。营养供应和树势主要与上年度的修剪、施肥的平衡与合理性以及养分的积累等因素有关。同时与幼果细胞分裂期以及第2次膨大期养分的平衡供应及吸收有重要关系。尤其在细胞分裂前期务必重视如海藻酸、腐殖酸、蛋白质等营养和中微量元素的补充,推荐使用海牛、源之藻。

(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调节剂的使用主要表现在不同关键时期、使用浓度及方式方法等规范性。应根据不同果树生长习性和调节剂的特点,正确科学使用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类、乙烯类以及甾类植物刺激素(油菜素内酯)等。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在花期至幼果期(细胞分裂前)连续喷施源之素或芙维他(1000~1500倍液),对苹果疏果阶段五棱突出效果明显。

(5)着生状态。果实的着生状态主要指在栽培管理过程中果实生长的位置、枝位、坐果的数量等。比如中心花与边花、双果与单果、新枝与老枝、外围与内膛、坐果间距、下垂枝与其他枝关系等,因果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深有体会,不再赘述。

4 着色亮度

着色亮度问题是大家关注度较高的一个方面。因为在果树的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涉及品种、栽培、修剪、施肥、天气等因素较多。果实成熟阶段,果色由绿逐渐变黄、红、黑或橙色,不同类别果树对着色需求不同,如黑色(葡萄、李、黑嘎拉等)、黄色(黄桃、梨、香蕉等)以及红色(苹果、葡萄、枣等),与果实色泽有关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及类黄酮。

果实底色与表色比例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色调”。红色和黑色品种的果实着色主要是花青苷形成和积累的结果,其着色程度首先取决于花青苷积累的种类或数量。黄色主要是由果实中叶绿素的分解和类胡萝卜素的释放及积累所形成。随着果实成熟度的提高,叶绿素逐渐消失,其他色素的合成与积累,各品种特有的颜色便相继呈现。所以,应该从着色品种不同要求来区别对待,结合自身实际,切勿盲目跟从他人。在此,结合笔者多年在基层的经验,现从气候、营养、操作等环节进行简要分析。

(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主要取决于温度、湿度和光照3大方面。简单来讲低温促进着色,高温则抑制着色。具体为夜间温度在17℃以上时,苹果着色不良,超过20℃以上,果实开始褪色;白天平均气温20℃、夜间温度15℃以下以及昼夜温差10℃以上属于最佳着色温度。湿度方面,干旱促进果实着色,湿润抑制着色。因为水分过多,促使氮肥吸收能力加强,枝叶长得较快,不利于糖分积累。研究表明,当土壤湿度在60%~65%时,可提高叶片光合作用,促进糖的积累,有利于着色和亮度的提高。

光照方面,主要是光的强度、光的质量和照射的时间影响果实品质,不同树种、品种所要求的光强、光质有所不同。一般认为长日照较短日照有利于果实大小、性状、色泽的发育和内含物等品质的提高。苹果品质主要取决于冠内光照条件,果实大小、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面红色覆盖率与光照条件呈密切正相关,而果实含酸量和硬度则与光照水平呈负相关。不同的光强与光质对苹果的着色效应也不同。

(2)营养因素。营养因素主要包括大、中、微及稀有元素和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如在膨果期氮肥超标、磷钾不足、钙硼过量、钛钼等稀有元素的缺乏,以及有机肥缺少等,都有可能引起果实的着色不足或贪青晚熟现象。实践验证,在控制合理施肥的前提下,喷施源之红1000~1500倍液,间隔7~10天喷1次,共喷施2次,可及时补充钛、钼和营养物质,加快果实着色的同时对果实色泽亮度的提升也有明显作用。

(3)操作因素。操作因素主要指除结果位置、修剪措施、树势调节等环节之外,还包括果袋材质、脱袋时间、摘叶转果、反光膜的铺设、环剥环切过重、霉心病等与着色相关的因素。

猜你喜欢
果面裂果着色
裂果严重的屯屯枣 怎就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设施大樱桃裂果原因及预防措施
昼夜温差大要防果实破裂
蔬菜着色不良 这样预防最好
苹果膨大着色期 管理细致别大意
葡萄日灼病的发生与防治
蜗牛:造成猕猴桃采前果面污渍的“真凶”
最大度为6的图G的邻点可区别边色数的一个上界
裂果,你真的懂吗?
10位画家为美术片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