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分组管理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应用效果观察*

2019-03-18 07:41陈磊
天津护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调剂调配差错

陈磊

(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0)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是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临床科室的静脉输液用药和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的配制。责任制分组管理模式旨在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内涵和建设,为了更好贯彻落实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1],从2010年起我院各病区先后实施责任制分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配制优质的液体是PIVAS工作质量的核心[2]。为了确实落实核心质量,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和药学工作发展的需要,我院PIVAS从2017年1月起开展责任制分组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PIVAS 2016年1至12月静脉用药配制量154 332组,2017年1至12月静脉用药配制量166 259组。PIVAS护理人员20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7名,护士6名。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药品的作用机制分为:其他静脉用药、抗生素、危害药品3个调配间,每个调配间设组长1名,实行责任包干。责任制分组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无变化。

1.2 方法 2016年1至12月,实施常规管理方法,主要根据医院和药剂科、护理部的制度对PIVAS进行管理,2017年1至12月,实施责任制分组管理。

1.2.1 为了更好发挥PIVAS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配制优质的液体,在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中通过竞聘的方式挑选3名责任组长,带领低年资护士准确贴签、排药核对、混合调配等工作。20名护理人员分成3个小组,抗生素配制小组由1名组长,3名成员组成;细胞毒性药物配制小组由1名组长,3名成员组成;其他静脉用药配制小组由1名组长,11名成员组成。

1.2.2 工作事项包括:设备仪器的日常保养及调配间内各种型号注射器、瓶口贴、洁净服、无粉灭菌手套等物品的准备。定期组织组内人员学习药品的基本药理毒理,用法用量和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专业知识。参加临床科室的疑难、死亡病例讨论,为药品正确调配提供理论基础。参与患者的用药宣教、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

1.3 效果评价

1.3.1 理论及操作考核 实施前后均由护士长对其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理论考核为三基三严相关知识及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相关知识。以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为考题进行手卫生、无菌技术、贴签等技术操作。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满分为100分,80~89分为合格;90~94分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

1.3.2 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药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 采用我科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包括: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配送的成品液体质量是否满意、药品是否有多发、少发的情况、药品能否及时送达科室、是否收到或发现过期、失效的药品等10项内容,采用Likert5分计分法,从非常满意(5分)到不满意(1分),分数越高越满意。综合满意率=调查例数中非常满意人数/调查例数×100%。通过调查对比实施责任制分组管理前后临床科室、药师对护理工作的建议和满意度。

1.3.3 调剂差错评价标准 检查标准按照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管理规范》、《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我院PIVAS制定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流程》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检查考核,如混合调配时漏配、错配;不全量液体或药物未按医嘱执行调配、排药错误、贴签时医嘱信息与溶媒不相符等均定性为差错。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责任制分组管理实施前后调剂差错发生率比较 表1结果显示,责任制分组管理实施后调剂差错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1 责任制分组管理实施前后调剂差错发生率比较[例(%)]

2.2 责任制分组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业务考核达标率比较 表2结果显示责任制分组管理后护理人员理论成绩和技术操作成绩均高于实施前(P<0.001)。

表2 护理人员业务考核达标率比较(分,±s)

表2 护理人员业务考核达标率比较(分,±s)

组别 人次 理论成绩 技术操作成绩实施前 228 78.64± 9.98 85.67±5.98实施后 228 87.21±10.81 91.16±6.03 t 3.446 3.812 P 0.001 <0.001

2.3 临床科室药护人员、药师满意率比较 表3结果显示责任制分组管理后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药师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3 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药师满意率比较

3 讨论

PIVAS是医院药学部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品输液质量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因此,药物配制的准确性、安全性成为工作质量的核心。

3.1 实施责任制分组管理降低调剂差错的发生率 表1结果显示,通过责任制分组管理,观察组降低了调剂差错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实施责任制分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工作的主动性显著提高,在日常工作中充分体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3]。责任制分组管理充分体现了能级对应,高职称护士指导低职称护士的工作理念[4],各小组组员在贴签、排药、核对等各个环节中有疑问时及时向组长和药师请教,减少了贴签、排药、核对等错误的发生,给次日混合调配工作提供了有利保障。由于PIVAS药物的品种多,数量大,工作流程复杂,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存在差异,常出现药物错配、漏配等调剂差错的发生[5],责任制分组后,小组成员主动查找调剂差错发生的原因,针对冰箱冷藏药品和药物不全用量出现调剂差错的次数较多,制作了温馨提示牌,使舱内调配人员在第一时间能够提高警惕,药物配制前再次经双人核对,大大降低了漏加药、错加药等调剂差错的发生。责任制分组后,组内护理人员配合默契,有条不紊落实PIVAS各项工作流程,促成个人和小组的双赢,从而降低了调剂差错的发生。

3.2 实施责任制分组,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表2结果显示,责任制分组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高于实施前。由于PIVAS药物样本量大,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药学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实施责任制分组,使护士的日常工作有章可循,规定各组组员的岗位职责,护士的职业目标清晰,护士为实现自身价值[6],根据药物的性质主动成立业务学习小组,分别为抗生素、细胞毒性药物和其他静脉用药3个小组,各小组每天利用晨会时间进行业务学习或经验交流,培训后进行药物相关知识理论考核和操作技术考核,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护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的调配操作习惯,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3 提高了医护人员和药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表3结果显示,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药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实施责任制分组后,组内成员发挥自身优势,组员之间通力合作,相互协作,减轻了工作压力,提升了配制准确率和配制速度,提升了护理人员专业价值感[7]。由于各小组长期负责该专业药品,掌握相关科室用药习惯、常用药品药物相容性和配伍禁忌、合理用药知识等,大大降低贴签、排药错误、配制错误,使临床医护人员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在混合调配过程中,在药学理论的指导下,可以及时发现审方药师未纠正的用药错误或可能影响药物调配的潜在问题,加强药护之间的沟通,变被动执行医嘱为积极主动防止不良事件发生[8],提高用药安全性,使药师的满意率明显提高。

猜你喜欢
调剂调配差错
养猪饲料巧调配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要不要服从调剂?
养老金中央调剂运行机制及最优调剂比例测算
——基于二次调剂算法
大气调配师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新阅读环境下报纸差错的有效防范对策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张馨予调配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