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浅议

2019-03-18 00:44刘昌才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年32期
关键词:井盖商铺城区

刘昌才

东营乾泰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 东营 257000

一 雨污排水篇

排水不畅几乎是每个城市的老大难问题,但我认为这也不是什么不可解决的问题,只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就会大大改善这种情况。

1、沟渠排放

每个城市的建设都有近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的规划,在这个三个阶段的规划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就是雨水和污水的排放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离不开沟渠。近期目标需要考虑的是雨水和污水如何排放?向哪排放?现有沟渠是否能满足需要?近期目标完成后,第二阶段的规划实施前就应考虑第二阶段的雨污排放问题,以此类推,就可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积水几天不能排尽的情况。

但还有一种情况仍会出现严重积水,比如我所生活的城市,一条荣乌高速(向东还有一条东八路也是拦水坝)由南向北就象一条水坝堵住了雨水的自由排放,东西几条道路多又高出自然地坪许多,单靠仅有的几条河渠是无法及时的排放大暴雨造成的大面积的雨水的,如不及时改造这种严重积水问题还将继续下去。

2、管道设计

排水管道分为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两种。

我所接触到本地区的污水管道直径基本上都是DN400的,这不符合科学,不知是怎么算出来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对排水管道的管径有明确规定,希望设计人员多看看书,对自已的设计成果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的生活负责,也希望政府主管部门能起到监管的职责。当然,规范是死的,设计人员在确定污水管径时还应考虑在建项目以及待建项目将来的排污量,以保城市发展的需求。

本地区的雨水管道直径是有变化的,应该是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计算了的,但给人的感觉还是偏小了些,遇到大雨总是有排不及的现象。究其原因应该是设计时只考虑到当前需要,而忽略了城市是在发展的。因此,无论是城区道路、还是城区排水都应考虑城市的中长期发展需要,即设计要有前瞻性。

3、井盖有别

井盖有别是指雨水井盖和污水井盖在结构上应有所区别,不应仅是在井盖上写个雨或污完事。为开启方便和利于排水,雨水井盖上留有两个小孔是必要的,而污水井盖非但没有这个必要,而且还贻害不浅,因为它会随时随地向外排放臭气,污染环境、损害人们的健康,因此污水井盖这两个小孔是要不得的。

4、季节性疏通

现在很多城市为了景观需要,往往在城区排水沟渠的下游人为的设一道拦水坝,以使环城河长年保持一定的水位。但在雨季如不及时拆除这条拦水坝,就会大大的降低排水速度,人为的造成城区积水。

另外,排水管道因为长年排水,一些地面尘土和垃圾被冲进管道,尤其是检查井和转向部位,使得管道原有的排水量和排水速度大打折扣,在雨季来临之季如不及时清理就会因管道排水不畅而造成城区积水。因此,无论是沟渠还是排水管道,都必须在雨季来临之前进行清理,这样才能尽大限度的减少城区严重积水现象。

二 绿化篇

1、道路绿化

有些沿街商品房,前面的小道只有5米多宽,停上一辆车,走路都不便。而它的前面却是一条宽20米的绿化带,高低起伏的种植土造型最低点也高出商品房前面的小路50多公分,更不用说上面还种满了各种灌木、花卉,一年之中只有冬季还能从大道上看到这里还有一排商品房,其它三季全被密密麻麻的灌木、花卉挡住了。这种情况买卖想火都难。如果把灌木、花卉改为桥木,不但能改善人的视线,桥木下面还可停车,这样,商品房的买卖绝对要好的多,同时还改善了城市停车难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行走在城市巷间小道,会经常发现两傍的树枝高度低的仅有2米多高,伸手便能碰到时,而一般的货车或面包车高度都在2米以上,虽不会阻挡车辆通行,但也难免给通行车辆带来剐蹭。为什么不将树的分枝点留的高些呢?或者干脆改为高大挺拔的树木,也不失为城区一道风景。

2、道口绿化

不论是城区马路还是郊外大路,道口绿化都应以低矮的花草灌木,或者是景观树木辅以花草为主,这样不但可以美化景观,还可开阔交通视线,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

3、学校、商铺周边绿化

无论哪个城市,交通拥堵最严重、停车最难的地方都是学校和大型商铺周边。每当放学时间,学校周边的道路两边,甚至道路中间都停满了接学生的车辆;大型商铺周边道路的两边更是整天停满车辆。而这些地方却被绿化带占去了相当大的一块空间,如果将学校、商铺周边绿化带改为种植桥木,树下改为停车位,即不改变绿化效果,还可大大改善这些地方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的问题。

三 交通治堵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拥堵已成为每个城市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除了车辆增多外,还存在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知识缺乏、非机动车辆管理不到位、规划设计(尤其是学校、商铺周边)不科学等原因。

1、交通规则的宣传

经常看到在路口的右转向车道上停满了行人或非机动车辆,人为的造成右向车道的拥堵;也常看到行人和非机动车辆因乱闯红灯而酿成不该有事故;有些低速电动车(最高时速不高于20公里)长时间占据机动车道等等。在小城市这种现象尤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知识缺乏。因此交通主管部门应该定期向市民进行交通知识宣传或讲座,宣传内容不仅是交通规则,还应向市民讲解什么是机动车,什么是非机动车。

2、非机动车辆的管理

现在的非机动车和低速电动车很少有挂牌的,主管部门对这类车是否挂牌也没有强制要求,这给他们闯红灯创造条件、增加了胆量。也有些非机动车和低速电动车的司机根本不知道自已开的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所以也就不知道自己是该走机动车道还是该走非机动车道。因此交通主管部门至少应做到以下两点:

①强制给所有非机动车和低速电动车挂牌,不挂牌的禁止上路,一经查到未挂牌上路者进行来历惩罚。

②非机动车和低速电动车司机新手上路前都要进行交通知识培训,并发放非机动车培训证,未取得非机动车培训证的一律不得上路。

3、学校、商铺周边

学校和大型商铺是交通拥堵的重灾区,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治理的办法除尽量不在城市主道口附近建校外,还应在节药周边空间、增加停车位上下工夫。这方面的建议已在绿化篇第3条做了说明,这里就不再重复。

四 道路建设篇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条新建的道路刚使用不到两年就变得裂缝纵横,高洼不平;也常常发现道路刚建完不久又进行道口改造。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规划设计

国家对于不同等级道路的宽度都有明确规定,基本上也能满足城市交通需要,但在实际实施中主管部门往往只着眼于当时的需要,而忽视了城市的长期发展需求,因此经常出现一条道路新建没几年又要改造扩建,不但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不便,更是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浪费。

相对于路面拓宽,路口改造更加普遍。路口改造的原因主要有:①忘了设转向专用道。随着车辆的增多,转向专用道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因此城区主要路口或者在中长期规划中将会成为主要路口的地方都设置转向专用道。②绿化景观改造。这种改造多是因某位领导的一句话引起,但也有些是因为路口绿化影响交通视线引起。不论哪种原因,细究起来多多少少都与规划设计考虑不周有关。因此,规划设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道路结构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机动车辆的数量、运输车的载重量都在不断增加,原有的道路设计标准已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主管部门应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更新设计标准和规范。重点应从结构厚度、材料标号、施工工艺等方面入手。

3、工程监管

这里我用了工程监管,而不是施工监管,施工监管只是对施工队伍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它主要是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这种监管是十分必要的,在多数情况下也是有效的,但是有些工程是施工方通过大领导得到的,这种情况下,如果施工方自觉或者大领导约束的好,施工监管也是有效的,否则施工监管就会成为摆设,甚至成为施工方胡作非为的工具。而工程监管则是对工程的全过程监管,不仅对施工队进行监管,还要对工程的规划、设计、招标等进行监管。相对于施工监管,工程监管的范围大了很多,如果能够认真履行,效果应该不错,但问题是现在的工程监管往往是走个形式,毕竟是领导的关系或是领导的意见,下边的人谁敢说个不字。

那么怎样才能让工程监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我认为这应该从监管制度上下手。现在的监管制度是同级或者说是地方监管,直接受地方领导的管理,所以对领导的意见或领导的关系没人敢说个不字,这就为有关系的施工方为所欲为留下了空间,也为领导违法乱纪留下了空间。国家应该制定专项工程监管制度,对区县级财政拨款的项目由市级单位进行监管,对市级财政拨款的项目由省级单位进行监管,对省级财政拨款的项目由中央直属单位进行监管。监管单位除对工程的规划、设计、招标等进行监督外,还应对正在施工的工程项目进行不定期的暗访巡察,其实也只有暗访巡察才能最大限度的震慑那些违法犯罪。那些走形势的明查督导不但起不到什么作用,还劳民伤财,应该一概去掉。

猜你喜欢
井盖商铺城区
井盖上面智慧多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外销画中的十三行街道戏曲商铺考
沉浸式剧院——Dear So Cute商铺与咖啡馆
小井盖学问大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这条路上的下水道井盖都被我承包了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三家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