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导师制在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18 04:54闫勇勇王海燕侯丹张晴郑志超吴丽红管红兵葛林虎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导师制本科生

闫勇勇,王海燕,侯丹,张晴,郑志超,吴丽红,管红兵,葛林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州口腔疾病研究所、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140)

本科五年制临床口腔医学专业是我国培养口腔临床医生的基础专业。目前针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的教学目标偏重于临床知识的教育与应用,缺乏临床与科研的结合,这可能会对本科阶段医学教学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1]。据统计,我校90%的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会有考研的意向,约 20%-30%能成功升学,而成功升学的这部分学生在进入研究生课题研究阶段无法较快地进入科研状态。科学研究需要思维敏锐、心灵手巧,更需要基础积累,其中包括科研思维方法和技能,而本科生往往缺少这方面的训练。因此,通过科研活动训练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提升他们的科研热情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学校的学科建设[2]。

导师制是欧美较为成功的教育制度,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其内涵在于通过导师的专业指导对本科生学业规划、学习进程、科研探索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辅导的一种互动性培养制度[3]。科研活动是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我校结合导师制度选派优秀科研人才对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开展创新实验课程教学,对学生的科研活动进行指导,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现将实施的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实施方法和内容

1.1 科研导师的选择与导师的职责

我校共有11名科研导师加入创新实验课程,其中正高级3名、中级3名、初级5名;研究专业包括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材料学、肿瘤学、应用化学、动物学、口腔临床,基本囊括了口腔专业的科研内容;其中7名科研导师具有1年以上的海外学习经历。科研导师的职责包括:①结合自身专业和科研方向,选择适合本科生的科研活动和内容;②对本科生进行实验原理讲解和实验操作示范;③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保持有效的双向沟通;④督促学生按照创新实验课程进度完成综述、标书、文章的撰写;⑤对学生的科研内容进行阶段性评价。

科研导师与口腔本科生采取双向选择的形式。导师根据自身的时间确定培养人数,每位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控制在7人之内;学生通过导师的简介根据自身的规划与发展目标选择不同专业的导师。由于刚接触科研的本科生基础薄弱,导师的前期授课主要以讲解实验原理、示范实验操作为主,期间鼓励不同组别的学生旁听,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开拓眼界,为其开展创新性科研活动奠定基础。

1.2 创新实验课程的设置与实施

创新实验课程时间安排为三个学期,每学期36学时。第一学期为“创新实验预备期”,此阶段旨在培养学生查找文献、阅读英文文献、独立撰写综述的能力。导师通过课堂教学,讲授如何查阅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和内容。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确定综述的题目和方向,查找阅读文献,制定综述撰写大纲,并于期末完成和上交综述。在此期间导师对学生题目的拟定、文献的筛选、大纲的制定进行指导。由于此阶段学生与导师是一对一的交流,因此学生的综述内容是个性化和相互区别的。第二学期为“创新实验进展期”,此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基础和撰写标书的能力。导师不仅需要在课堂讲解标书的内容和格式,还需要带领本组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导师系统地向学生讲授本领域的研究进展,教导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确定学生的实验内容。学生通过导师的讲解和示范积极参与科研,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标准的实验流程和基本的仪器操作。在此期间同一导师组的学生需进行团队协作并于期末总结完成一篇较小的科研标书。第三学期为“创新实验实践期”,此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在确定科研方向、掌握实验方法与仪器操作的基础上,本科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内容的实施,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阅读文献、与导师探讨等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得出研究结果,并于期末完成一篇小的科研论文。

1.3 科研导师与本科生的双向交流

导师制的核心在于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沟通。师生互动水平也是衡量高等教育内部质量的指标之一[4]。在本项课程实施过程中,科研导师与本科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导师与学生对科研活动的交流。在前文所述三个学期的课程中,学生在选题、撰写内容、操作指导过程中与导师密切联系,按照导师的指导及时完成实验课程内容。二是导师对学生心理的指导。科研活动往往伴随着实验的失败,导师在帮忙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心理挫败感进行疏导,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实验动力和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导师对知识体系的加深。由于本科生的科研思维相对较弱,导师需要认真备课并将实验原理传授给学生,这有助于导师梳理和加深原有的知识体系,夯实教学基本功。此外,非口腔医学专业导师对口腔医学本科生的授课可以提高他们对口腔行业的认知,了解口腔专业的内在需求,为后期课题设计提供基础。四是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同一导师组的学生通力合作完成最后的科研论文,不同导师组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竞争,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树立了竞争意识,这些都是口腔医学生走上临床后必不可少的技能[5]。

1.4 创新实验课程的平台建设和经费来源

我校按照口腔医学专业的特点,依照实验的类型和要求,打造口腔医学本科生创新实验基地,用以满足不同导师组对疾病机制研究和新型材料研发的要求[6]。除各科研导师自身所拥有的课题经费外,我校给每个导师组配备3万元的支撑经费用于完成学生的创新实验。

2 科研导师制的实施成果与启示

2.1 科研导师制的实施成果

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科研导师和学生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具体包括:导师获得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两项、校级教学课题一项、发表教学论文两篇;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一篇,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一项、省级大学生创业项目七项,1人获得校级创业创新项目奖励。

2.2 以课程为依托的科研导师制对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启示

本科生导师制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不同高校、学科、专业根据自身的特色建立符合发展规划的本科生导师制。广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科生科研导师制,以创新实验课程为依托,以科研思维方法、科研实验技术为内容,发展与革新现代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度,为国内高校探索和实施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2.2.1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 “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医学培养方式,忽视了医学生在掌握医学基本理论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国自古就有“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广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引进不同专业的科研导师,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最大限度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因材施教,积极启发引导学生的科研兴趣,并与其临床知识结构相结合,在学生发现临床问题、解决科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临床知识的学习记忆,形成“书本-临床-科研”相统一的医学本科培养新模式。

2.2.2建设以“创新实验”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单纯的实验课程不仅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会增加学生之间相互推诿的惰性。广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推动以创新实验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导师在课程中对综述、标书、文章规范性书写的指导,一方面将学生的实验内容和结果有机结合并形成书面内容,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科研内容进行各级创业项目申请和文章投稿,全面调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成果的能力。这种既有理论课程、也有实验室课程的设置,既可以及时指出学生在学习和操作中的不足,又可以通过课程辅导和实验内容的高度配合让导师制下的个性化教育更具针对性。

2.2.3突出“口腔-全身各系统关系”的结合 现阶段研究表明,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7]。这要求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不仅具有口腔医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应了解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间的内在关系,而这些涉及细胞因子、信号通路、作用途径的知识是目前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盲点。广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设置以及频繁举办学术讲坛、讲座等学术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口腔-全身各系统关系”这一基本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从全身角度理解口腔医学的内容。同时导师也能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发现新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促进自身知识的更新和研究内容的发展,进一步反哺和融入教学。

2.2.4打造多学科交叉结合的导师队伍和科研平台 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对导师队伍和科研平台有着极高的要求,从广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实施科研导师制的情况来看,通过实施个性化教育,可以建立导师与学生、导师与导师之间的多学科交叉体系;结合导师和学生的实验需求,利用学校“高大建”建设的契机,购买相关的科研仪器,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平台;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和经验交流,建立导师工作交流研讨机制,提升导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小组讨论、微信、QQ等多种形式,加强师生的交流和互动,提高教学指导工作的实际效果。

3 讨论与展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十三五”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包括提高教育质量、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国高等教育要正视未来的责任和挑战,满足当今大学生对科学研究和创新的热情与意愿。科研导师制的设立与实施可成为本科生了解国际研究背景、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有效途径,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对医学本科生科研意愿的尊重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索科研导师制的实施路径,有助于将科研导师制作为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有力抓手,使我国的医学教育向更深层次迈进。

我校口腔医学教育科研导师制在探索和实施过程中仍有部分内容需要进一步优化,例如:如何合理分配本科生上课和科研的时间,如何进一步提高科研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如何分配不同学生的实验内容,缺少更全面的创新人才成长评价机制等。期望今后科研导师制在教育实践中整合资源,深入挖掘科研导师的作用,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新的活力,为口腔医学专业领域创新人才的培育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导师制本科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