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人员培训模式及其问题与建议
——基于陕西的调研与思考

2019-03-18 12:17吴灵辉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员培训农技体系

吴灵辉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

1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农业局、农技中心、植保站、农经站、农业信息中心等农技推广机构。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两种方法。其中,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宝鸡市县(区)农技推广体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共计23个问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2份,其中有效问卷86份,占到84.31%。调查范围涉及省内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本次面对面访谈共涉及宝鸡市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太白县、麟游县(区)8个农业局,共组织专题调研座谈会4次、访谈15人次。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陕西农技推广体系基本状况

陕西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包括省、市、县、乡四个层级,全省市、县、乡三级农技机构共有农技推广人员31489名和全省12个地市级农业(畜牧)科学研究所(院),以及部分县级农科所从事农业技术创新与研发、实验与示范、培训与推广。此外,以涉农企业为主导,以农资产品市场营销和农业服务市场化供给为主要目的的农技推广体系也得到持续发展。

2.2 陕西农技人员结构分析

截至2017年底全省农技人员从专业来看,23573人中非农科类及管理人员为7407人,占总人数31.42%;农科类16166人,占总人数68.58%,其中:种植类8001人,占34%;畜牧类3532人,占15%,农机类1373人,占6%;果业类1338人,占5%;其他农科类1922人,占8%。

从各级农技人员分布情况分析,市级2719人,占12%,县区级14488人,占61%,乡镇级6365人,占27%。

从专业技术职称分析,非专业技术职称7409人,占31%;专业技术职称的16164人,占69%,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占7%;副高级以下职称,占93%。

从年龄结构分析,40岁以下10919人,占46%;40-50岁之间7876人,占34%;50岁以上3645人,占15%;年龄不详1189人,占5%。

从学历情况分析,第一学历为本科及以上2892人,占12%;第一学历为大专3396人,占14%;第一学历为中专及高中以下17285人,占74%。最后学历为本科及以上5636人,占24%;最后学历为大专9731人,占41%;中专及高中以下8206人,占35%。

2.3 基层农技人员培训需求分析

通过座谈、学员信息反馈、线上及线下问卷调研和面谈了解基层农技人员培训需求。

2.3.1 不同层级农技人员的培训需求差异。县级层面的农技人员主要关注农业产业化、农业新技术、推广模式、农业信息化、农村电商。基层乡镇农技人员主要关注农作物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节本增效施肥技术等方面。

2.3.2 不同区域农技人员的培训需求差异。农技人员培训需求与区域产业结构高度相关,因而不同农业区域的农技人员培训需求存在明显差异。省内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农技人员基于自身所在地域自然环境及种植物的生产情况不同而呈现明显的培训需求差异。

2.4 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模式

近年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启动农技培训项目群,该培训项目主要培训模式概括如下:

2.4.1 教训结合模式。教训结合培训模式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公共课、专业课等理论辅导阶段。第二阶段则为实训阶段,学员被安排在农业农村厅筛选、认定的农技人员实训基地,以企业技术员身份参加各类顶岗职业工作和各种科技活动,在实训中应用理论知识、掌握经营管理和职业技能,由企业组织考核。

2.4.2 论坛讲评模式。论坛讲评培训模式是依托培训机构设置的实体或虚拟交流平台,设定培训或研讨主题,学员围绕主题,通过现场或网络发表针对性强的演讲和讨论、专家讲评的培训模式。

2.4.3 技能比武培训模式。技能比武培训模式是依托培训机构组织的技能比武大赛平台,通过技能比武大赛方式促进技能培训、知识扩散、技术推广的培训模式。

2.4.4 农业产业体系精准培训模式。通过发挥农业产业体系的人才专业结构合理、研发创新能力较强、创新成果丰富、面向服务农业产业发展主战场等优势,实施专业化、集成化、高水平培训。

3 主要问题与建议

3.1 基层农技机构编制问题亟需解决

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编制配备数量情况与需求存在严重不对称,并且农技人员年龄偏大、专业技术素质偏薄弱,不能有力支撑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

3.2 农技推广机构村乡镇分布不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农业技术人员已基本到位,但是乡镇级乡镇站人员配备十分薄弱,有一些乡镇农技站甚至已撒消,形成撒站、人散的状况。

3.3 农技推广队伍素质有待改进

调研发现,非技术人员比重较高,总体职称普遍偏低农技人员底子较薄,创造力不够,严重影响农业科技推广效能。

3.4 农技推广体系活力有待激发

我省农业推广体系应以技术创新为导向,面向基层一线需求,出台更加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加速我省在农业技术体系对人才等各要素和资源的牵引力、服务动力更大,更足的局面出现。

3.5 农技推广队伍人员结构有待优化

调研发现,在过去5年中,农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呈快速下降趋势,且年龄偏大,缺乏新生力量。

4 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建议

4.1 坚持“一主多元,多维一体”建设原则

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要求,加速构建各方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多维一体、机制灵活、运行高效、全域覆盖、活力迸发、服务高效”的现代农技推广体系。

4.2 丰富两个平台的资源支撑效能

物化平台要统合各方资源优势,在社会资源、院校资源、科研机构资源、农业企业资源等各方面力量的条件下,使农技推广能够具有更为宽广的资源依托和更好的资源保障;虚拟平台要与物化平台相互配合,优化线上农技服务信息云平台建设。

4.3 优化农技推广人员服务供给能力

发挥农业院校、科研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协同效应优势,不断培训农机推广人员,使其面向需求的服务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4.4 推广农技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

按照国家“放管服”要求,设计并实施推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从而促进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以提供更好的农技推广服务来支撑乡村振兴战略。

4.5 探索购买农技推广服务试点。

探索试点政府购买农技推广服务,分别有政府部门之间购买农技推广服务和向社会盈利机构购买服务两种,充分利用各种推广资源,以满足农业发展对农技推广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猜你喜欢
人员培训农技体系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以能力建设为基础的销售人员培训实践与思考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培训认证探讨与实践
关于完善企业财务人员培训体系的构想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人员培训浅析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