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提扶摇”法配合偶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

2019-03-18 02:22杨武斌单醒瑜何渊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杨武斌 单醒瑜 何渊

[摘要]目的 分析“端提扶摇”法配合偶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收治的符合条件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治疗组33例,分别给予西药及“端提扶摇”法配合偶刺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及两组治疗前后的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积分(IBS-SSS)。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IBS-SSS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IBS-SSS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端提扶摇”法配合偶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明确,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整脊;偶刺;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中图分类号] R57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1(c)-0136-0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属于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类型,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的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主要有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且伴有排便习惯及性状的改变,无器质性的病理变化[1]。临床上有腹泻型、腹痛型、便秘型、便秘和腹泻交替型等四种类型。熊理守等[2]通过对4178名社区人群IBS的研究发现,我省是IBS的高发地区,符合Manning标准的IBS的标化患病率为11.50%,患病率无城乡和年龄差别。而且,由于地域气候及饮食习惯等原因,临床上腹泻型的IBS较为常见[3]。查阅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发现关于腹泻型IBS的治疗方案研究较为多样,但是“端提扶摇”法配合偶刺治疗的临床报道并未涉及,据此笔者以腹泻型IBS 33例为研究对象展开对比分析,旨在通过总有效率、BS-SSS积分统计,观察该疗法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优势,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及针灸康复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标准的病例65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33例。纳入标准:①与罗马Ⅲ分类体系的IBS-D 诊断标准一致[4];②与中医泄泻诊断标准一致[5];③IBS症状严重程度积分(IBS-SSS)>75 分;④病程超过半年且呈疾病发作期;⑤年龄18~70 岁。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者;②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及甲亢等重症疾患者;③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及IBS-SSS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具体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x±s)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山西三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61007)治疗,每次0.1 g,3次/d,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1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端提扶摇”法配合偶刺治疗。①“端提扶摇”法:患者先俯卧位,治疗者立于患者身侧,对患者椎旁肌肉进行手法松弛,随后顺着患者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采用一指禅推法由上而下进行经脉疏通。再用手法触诊偏歪脊柱,定位后根据偏歪部位及程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第10胸椎左侧偏歪为例。松解完并定位后,患者坐位,双腿放松,双手放在后枕部,医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手从患者交叉的双手中穿过,右膝顶住第12胸椎。医者双手用力向上,把患者上提并轻微摇向左侧,此时医者膝部用力向右侧顶推,可听到清脆的复位声。每4天1次,7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②偶刺法:取穴为足三里(双)、上巨虚(双),天枢(双),中脘、气海,脾俞(双)、胃俞(双)、大肠俞(双)。操作:先取仰卧位,针刺腹部及下肢穴位,捻转得气后,留针20 min,捻转补法,并用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重庆润扬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立式大头CQ-28)照射腹部,以防受冷;出针后,取俯卧位,针刺背部穴位,平补平泻,留针10 min,并用TDP照射腰部,以防受冷。隔天1次,14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评价疾病严重程度:以 Francis 等编制的IBS-SSS等级疗效评定法为依据,内容包括腹痛程度、腹胀程度、排便满意度、腹痛频率及生活干擾等项目[6]。每个项目积分为0~100分,腹痛频率积分=实际腹痛天数÷30×100,总积分为 500 分。根据患者的总积分对疾病程度进行分级,其中Ⅰ级 0~75分,为正常;Ⅱ级 76~175 分,为轻度 IBS;Ⅲ级 176~300 分,为中度 IBS;Ⅳ级>300 分,为重度 IBS。②评估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治疗后患者的IBS-SSS积分≤75分为临床痊愈;积分下降 2 个级别为显效;积分下降 1 个级别为有效;积分仍在同一级别,或有升高现象为无效。总有效=临床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2两组治疗前后IBS-SSS积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IBS-SSS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IBS-SSS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IBS-SSS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IBS-SSS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在IBS的发病机制中,内脏感觉过敏是目前研究的一个主要机制之一[7]。内脏感觉敏感性的改变是IBS患者经常可见的病理生理表现[8]。IBS患者内脏感觉过敏性可能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①外周神经的伤害感受器对管腔内缺血、牵拉等敏感性增强;②脊椎的背丛神经触角兴奋性增强[9]。脊柱作为人体中枢系统,其病变与全身各系统数十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密切关系[10]。古代张仲景以阴阳为依据将疾病分为阳病、阴病两种类型,其中阳病是指脊柱及相关病变;阴病是指与脊柱相关的内脏疾病。《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肠鸣胀满,心痛拘急。”[11]因此可以看出,整脊手法在骨性关节疼痛治疗中具有理想作用的同时,还能有效应用于内科疾病治疗中。故笔者采用“端提扶摇”的整脊手法,通过调整脊柱关节的平衡,再配合偶刺法,前后双治,以达阴阳共调、脏腑协和、气血匀畅之效。

《灵枢·官针》:“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12]偶刺法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胸腹为阴,腰背为阳,可选取前后部位的腧穴配伍成处方,在针灸临床中应用广泛[13-14]。天枢为大肠募穴,能调中和胃,理气健脾,有通调肠腑、分清别浊之功,不仅对虚证泄泻有较高的疗效,同时还可以强五脏以健体。大肠俞是大肠经精气向背部相关穴位进行输注,能够与天枢相配属俞募配合来实现阴阳平衡的作用,在调理大肠方面的功效理想[15];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可调理肠胃、疏通经络;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具有健运中州、调理气机之功,与足三里相配,可使脾阳得伸、运化有权。脾俞为脾的背俞穴,能健脾和胃化湿。诸穴合用,使脾运得健,清阳升而浊阴降,胃肠功能得复,大肠气机调顺,腹泻乃止。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IBS-SSS积分低于对照组,提示“端提扶摇”法配合偶刺治疗腹泻型IBS能起到协同作用,可增强疗效、延缓疾病进程、减轻病情,与上述分析一致。此外,由于现阶段对中医针灸及理疗手法的研究并不深入,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加强纵深讨论,诸如调查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变化,丰富整体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端提扶摇”法配合偶刺治疗腹泻型IBS能阴阳并调、前后共治,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倩,王小天,杜姚,等.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2(6):5-8.

[2]熊理守,陈惠新,许岸高,等.广东省社区人群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4):278-281

[3]Francis CY,Morris J,Whorwell PJ.The irritable bowel severity scoring system;a simple  method of monitoring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its progress[J].Aliment Pharmacol Ther,1997,11(2):395-402.

[4]姚欣,楊云生,赵卡冰,等.罗马Ⅲ标准研究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特点及亚型.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14):563-566

[5]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6]陈朝元,王岩,张芸.帕罗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1,17(5):358.

[7]诸凡凡,叶柏.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J].西部中医药,2013,26(10):139-142.

[8]陈玮.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分析和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9]Bonaz BL,PaPillon E,Baeiu M,et al.Central processing of rectal pain in IBS patients: an MRI study[J].Gastroenterology,2000,118 (Suppl):A615.

[10]张长江.脊柱相关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16.

[11]权觉武.张仲景对中国整脊学的贡献[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2):20-21.

[12]廖雪,段晓荣,李彩莲,等.近10年《灵枢·官针》中“偶刺法”的临床应用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10):207-209.

[13]肖修平,张建力.腹背阴阳配合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临床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22(6):14-17.

[14]贾一波,冯先霞,罗凯,等.腹背阴阳配穴治疗肝郁化火型中风后抑郁症72例[J].中医研究,2016,29(11):54-56.

[15]连松勇,张正,林月怡,等.针刺俞募配穴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3):394-397.

(收稿日期:2018-07-20  本文编辑:许俊琴)

猜你喜欢
肠易激综合征
分析消化内科患者的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治疗对策
舒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
肠道菌群失衡与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4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匹维溴铵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米安色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养心调神针法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