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文章:美国恐惧中国全球影响增强

2019-03-18 14:41
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3月18日报道 西班牙《起义报》网站3月9日发表文章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给危机后尚未完全复苏的世界经济构成威胁。除了他的阴晴不定,在此背后还有一个非常“合理”的原因。实际上,他的主要目标就是中国。中国的崛起让美国在苏联解体后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广结良缘,成为全球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之一。

文章称,专家认为,美国攻击中国并非无缘无故。类似的情形曾经在二战后不止一次出现。第一次是在冷战期间,美国在意识形态和贸易领域双重围堵苏联。第二次发生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直逼美国,让后者感到自身霸主地位受到威胁,于是在汽车和通信等关键领域限制日本商品的市场准入。

在此期间,“中国龙”经济稳健发展,GDP总量甚至有望在未来数年内超过美国。此外,中国还推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秉持的全球化与美国推行的孤立主义针锋相对。

文章称,由此可见,美国挑起贸易纠纷的真正目的并不只是扭转贸易逆差,而在于遏制中国的经济腾飞。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在拉美的投资从2010年的317亿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1137亿美元。美国《外交》双月刊指出,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之间的贸易额在未来10年内将达到5000亿美元,投资额将达到2500亿美元。

文章指出,虽然美国时常对拉美发出“不能过度依赖中国”的警告,但中国在拉美经贸领域的影响却是有目共睹的。北京强调,中拉关系建立在平等互利、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公开表示对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兴趣,以期通过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拉近中拉关系。

文章称,未来数年内中国将向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和地区提供贷款,这将进一步促进全球化。联合国拉美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最近10年来,中国政府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提供的贷款比世界银行等多个国际组织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

文章称,中国在海外大量收购资产让美国更加妒火中烧。由于缺少耕地,中国在海外投资时一直将农业投资视为重中之重。中国将目光看向了东南亚、非洲、拉美甚至大洋洲的新西兰。美国感到,中国已经把脚踏进了自己家的农庄。

文章称,面对中国在欧洲的大规模投资,美国充满醋意地警告欧洲,中国的投资将威胁到欧洲的团结。有的欧美智库甚至认为,中国给很多欧洲国家——尤其是东欧国家——开出支票,但兑现过程却很漫长。

那么“难以兑现的支票”值得美国大动干戈地发起贸易战吗?

文章认为,如此一番难以自圆其说的胡言乱语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美国一直深深痴迷于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难以自拔。

【延伸阅读】澳学者:美国能赢得对中国的新冷战吗?

参考消息网3月17日报道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美国向中国发动“新冷战”的说法甚嚣尘上。为何会出现这种说法?当今世界有再次发生冷战的土壤吗?鼓吹“新冷战”的美国人有胜算吗?

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研究专家休·怀特教授看来,如果美国以为对中国发动新冷战会很容易取胜,那就是大大低估了中国。他在香港《南华早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称,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如果是认真的,那么它面临的将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参考消息网编译文章如下:

宣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冷战是容易的,但如何作战并赢得胜利却困难得多。

虽然如今在华盛顿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遏制中国是美国战略的重中之重,但这项任务的性质和规模仍笼罩在不确定性之中。

然而,似乎没有人太担心这一点,因为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对中国的新冷战很容易取胜。

从智库的政策论文到国会最近通过的《亚洲再保证倡议法案》,我们所看到的为制定对华战略所做的数次尝试,都显露出一种莫名的信心:只要比数十年来一直在亚洲所做之事再多做一点点,美国就能战胜中国的挑战。

他们谈的是,与盟友建立更密切联系、与朋友建立更积极的伙伴关系、增加军事部署以及加强经济和人员联系。

但是,这正是美国多年来一直的言行,而这些都未能有效阻止中国增强其实力和影响力。

如今的新冷战“战士”期望以这种方式获胜,是大大低估了中国。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是对中国的实力和决心的重大误解。

如果这些因素得到正确认识,那么以下这点就会很清楚: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如果是认真的,那么它面临的将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新冷战可能会像旧冷战一样艰难、危险、代价高昂。

美国为何跟中国过不去?

让我们从弄清楚竞争到底从何开始。

美国官员的言论——就像副总统迈克·彭斯最近在慕尼黑所说的——常常让人觉得,似乎美国与中国间的问题涉及的是中国的某些具体政策,例如对南海的主权声索。

如果是这样,只要说服北京放弃这些政策,就意味着新冷战取得成功,然后一切都会恢复正常。

但是,这些具体问题并非美中对抗的真正动因。它们只是一场争端的表象,这场争端对双方都意味着更大规模的利害关系。

很简单,美国希望保持其在东亚地区的主宰地位,而它视中国为挑战。

因此,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在世界上最繁荣和最有活力的地区展开的竞争。与之相比,围绕海洋法或知识产权产生的争端显得无足轻重。

美国人没有深刻了解中国

需要理解的第二点是,中国面对这场竞争抱有的决心——这源于美国人是否能深刻了解中国是怎样一个国家。

美国人仍倾向于认为,中国是一个又穷又弱的国家,尽管这个国家“出人意料地、暂时地发了财”。

但事实上,在近代以前的历史上,中国一直是大国,中国人将其最近的崛起视为自然而然的复兴。因此,虽然美国人认为美国在亚洲的主宰地位是自然而然的、适当的,但中国人却认为这是不自然的、不合时代的。

要认识到这种对比,请回忆一下亨利·基辛格多年前的敏锐言论:中美关系在较大程度上是由两国的相似处、而非不同处所驱动的——尤其是它们作为国际行为者的相似的自我形象。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中国像美国主宰东亚那样主宰西半球,美国人会有何感受。

中国经济实力已显现

需要理解的第三点是中国的实力。它是美国有史以来面对的最强大对手,而且越来越强。

与任何国家一样,其实力的基础是经济。中国的经济规模已远超鼎盛时期的苏联。也许就在不久之后,它将完全超越美国。

一种一厢情愿的看法是,想当然地认为中国的经济实力——及其迅速增强的技术——不会转化为外交影响力和军事实力。事实上,他们已经做到了。

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去“统治世界”,但这的确让美国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对手。

赢不了就不该发动新冷战

而在华盛顿目前所做的事情中,甚至没有一件看起来像是为遏制中国所做的认真努力。

被一些人称赞为有力彰显了美国决心的《亚洲再保证倡议法案》,只承诺每年拿出15亿美元来巩固美国在亚洲的地位。相比之下,自“9·11”恐怖袭击以来,反恐战争每天估计花费都要达到约10亿美元。

这也提出了终极问题:美国是否坚决要遏制中国,而且要一心保持美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并愿意为此打一场大规模战争——甚至很可能是核战争?

因为如果美国不会这样做,那么它就无法赢得这场新冷战。如果它无法赢得这场较量,那么,就最好不要发动这场新冷战。(编译/裘芳)

(2019-03-17 21:37:02)

【延伸阅读】美代理防长提交巨额军费预算 再次炒作“中国威胁论”

参考消息网3月17日报道 美媒称,美国代理防长再度炒作“中国威胁论”,声称中国军费已“逼近”美国。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3月15日报道,在有关向美国南部边境墙提供国防资金、限制军队里的跨性别人员以及两党指责特朗普政府支持也门冲突的政治斗争中,美国代理国防部长帕特里克·沙纳汉将试图在预算听证会期间集中强调中国不断扩大的威胁。

报道称,在提交给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报告中,沙纳汉主张他所谓的“我对未来的展望”。该展望的重点是对能够确保胜过全世界所有国家(尤其是中国)高端能力的投资,他说,中国是对美国越来越大的威胁。

沙纳汉将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和审计长诺奎斯特一同亮相预算听证会,还将坚定不移地支持国防战略。

图为美国代理国防部长沙纳汉

报道称,在20页的报告中,大约有4页是关于中国的;2页半与俄罗斯有关;2页是关于朝鲜、伊朗和恐怖主义的;还分别有一段涉及委内瑞拉和南部边境。

美媒注意到,沙纳汉声称,中国“快速攀升的国防预算已直逼美国”。他说:“考虑到购买力的因素,中国的国防预算正逼近美国的水平。”

据一名熟悉沙纳汉想法的政府官员说:“边境和其他问题的确需要耗费一些时间,但沙纳汉真正关注的是中国。”他说:“每天、每周都在不断重复,采取我们能够动用的所有不同手段,不断说‘记住中国,记住国防战略。记住中国,记住国防战略。”

报道称,在出任代理国防部长的第一天,沙纳汉向工作人员发出的信息就是“中国、中国、中国”。他围绕中国近期的军力发展发出了所谓的“警告”。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今年1月在回应沙纳汉上任之初的表态时曾强调,“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如果寻求的是伙伴关系,则会得到伙伴,如果寻求的是对手关系,则会得到对手。”

(2019-03-17 11:42:00)

【延伸阅读】美国又对中国“焦虑”了……

参考消息网3月18日报道 在科技领域,美国似乎总显得对中国有些“焦虑”,最新的迹象可能是人工智能(AI)。

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15日报道称,美国一人工智能研究所的最新分析显示,中国在AI领域的研究正在赶超美国。

这份由美国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3月13日发表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在AI领域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越美国。

根据报告,中国今年在引用率前50%的论文数量上,很快将超越美国;而在引用率前10%、1%论文数量的这两项指标,中国也将分别在2020年和2025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外媒评价,华盛顿和硅谷一直担心,中国在自动驾驶汽车、虚拟现实和5G网络等关键技术领域将超越美国,而这项最新报告正凸显了这一担忧。

事实上,研究人员也在报告中写道:“从大多数衡量标准来看,中国不仅在提交和出版的论文数量方面超越了美国,而且高影响力论文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他们补充说,美国新近采取的缩紧移民人数的举措,可能会使美国在这场AI角逐中处于劣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孙成昊对参考消息网称,美国在一些领域对中国体现出的焦虑主要源于其自身的不自信。一方面,自金融危机以来,尽管美国在经济、军事及科技等诸多领域依然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其相对的领先优势正在缩小。另一方面,尽管特朗普提出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但在外交领域依然尚未找到章法以及合适的抓手,在此背景下,美国希望找到某些外部因素以凝聚民意,中国就成为选项之一。此外,当前美国战略界、学界认为,美国以往的对华政策需要调整,但又尚未找到更为合适的对华战略,因此也在各个层面尝试探索与中国打交道的新方式。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曾在2016年10月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此行政命令是目前美国针对AI领域发布的最高层级指令。不过,分析师称,这一行政命令缺乏综合战略。今年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美国人工智能倡议”行政命令,要求联邦政府将更多资源和投资用于AI的研究、推广以及培训。

有报道称,最近,美国智库和研究人员还在呼吁美国政府制定国家AI战略,以鼓励和促进私营和公共部门在该技术方面开展更多工作。

舆论认为,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无论怎样,一家独大的局面或将越来越难以为继,“百花齐放”、相互合作将是大势所趋。美国在提升自身科技能力的同时,以开放的心态放下“焦虑”,或许亦同样重要。

资料图片

(2019-03-18 00:00:01)

【延伸阅读】外交部:敦促美方停止利用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记者马卓言)针对美国务院“2018年度国别人权报告”涉华部分再次指责中国人权状况,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4日表示,中方对此坚决反对,敦促美方摘下有色眼镜,客观公正看待中国人权状况,停止干涉中国内政。

陆慷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说,美方报告涉华部分和往年一样,充满意识形态偏见,罔顾事实,混淆是非,对中国进行种种无端指责。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他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促进人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对此最有发言权,国际社会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人民将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行,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就。”

“我们敦促美方摘下有色眼镜,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客观公正看待中国人权状况,停止利用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我们也奉劝美方好好反省自己国内的人权问题,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陆慷说。

(2019-03-15 08:19:00)

【延伸阅读】美对意加入“一带一路”横加阻挠 中方:非常可笑

参考消息网3月11日报道 路透社3月9日报道称,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团的发言人当天称,意大利政府不应该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报道称,意大利总理朱塞佩·孔特8日表示,3月下旬他可能会与中国签署一个协议,尽管有报道称,美国担心一个重要盟友可能会加入该倡议。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加勒特·马奎斯在推特上对意大利此举提出了异议。

报道称,“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基础设施网络把中国与东南亚、中亚、中东、欧洲和非洲连接起来。

另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3月8日报道,美国阻止意大利加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但中国对此表示“非常可笑”。

据报道,意大利正在考虑签署一份备忘录,成为“一带一路”的一部分。此举可能是意大利作出的最新一次冒险。然而,美国将该项目视为对它自己的投资组合的威胁,并试图劝说其他国家不要接受中国的资金。

报道援引香港《南华早报》的消息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3月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美方人士有关表态非常可笑”,“意大利作为一个大国和发达经济体,很清楚自身利益所在,也能够独立作出自己的政策判断”。

此前,华盛顿发表了一系列声明,警告罗马,称与北京的协议“太好了,不可能是真的”。

报道称,中国外交部公布的信息显示,去年10月,意大利成立了“中国事务特别工作组”。今年1月,中意政府委员会第九次联席会议召开,会议期间,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对意大利外长说:“中意分别作为东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自古就有友好交往传统。”

王毅还说:“意大利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中国欢迎意大利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以造福两国人民,并共同推进亚欧大陆的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

(2019-03-11 13: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