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剜除术30例临床诊治体会框架构建

2019-03-18 02:06雷婧
健康大视野 2019年3期
关键词:临床诊治剖宫产术

雷婧

【摘 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剜除术30例临床诊治体会。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剜除术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30例进行正常剖宫产的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接近,无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开展子宫肌瘤剜除术不会造成风险增加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剜除术;临床诊治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3--01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会对女性生殖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症状以月经紊乱、经量过多、继发性贫血和经期延长等为主,更有甚者会导致尿急尿频,甚至是不孕,若肌瘤出现退行性变化会导致急腹症甚至恶化。近年来,该病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由此增加了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1]。现选取30例子宫肌瘤剜除术患者和30例正常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为分析对象,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03-2018.03年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在剖宫产中开展子宫肌瘤剜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年龄(25.1±4.8)岁、孕周(39±2)周、新生儿体重(3.62±1.1)kg;对照组为正常剖宫产患者,共30例,年龄(24.9±2.2)岁;病程在1~12年之间,平均病程(6.0±1.2)年、新生儿体重(3.76±1.2)kg;均为初产妇、单胎妊娠。两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的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横向切口、位置在下腹部,均为子宫下段剖腹产术;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观察组在成功分娩出胎儿和胎盘的情况下,先对子宫进行缝合,针对位于切口旁边的肌瘤可以从切口处进行剜除,然后对肌瘤实际情况进行探查,在此基础上将具体的治疗方案确定下来;给予患者20U的缩宫素,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纵行切口肌瘤突起的表面,采用鼠齿钳针对分离和剜除位于壁间和较小浆膜下的肌瘤;针对肌瘤比较大的,可将 10-20U缩宫素局部注射瘤体周围肌层,以巾钳牵引,采用钝性、锐性分离剥离瘤体,一直到将瘤体完全剥离,瘤腔基底部采用0/1可吸收线呈“8”字形状进行缝合, 对子宫肌层进行连续锁边式缝合,对子宫浆膜层内翻并缝合[2]。手术完成后,两组患者均进行抗生素和缩宫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指标

在软件SPSS19.0中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和()表示,进行t或者 检验,若是组间有差异性,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关指标

除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之外(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对比()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子宫复旧(d)

观察组 30 53.5±5.6 305±58 6.3±0.5 10.2±1.5

对照组 30 45.4±2.2 295±62 6.1±0.4 9.7±1.5

t - 7.9646 0.4883 1.8478 1.3944

P - <0.05 >0.05 >0.05 >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产褥热患者共有5例、恶露净时间为(35±4)天,对照组分别为4例、(33±2)天,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3.1 疾病基础

子宫肌瘤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30到50岁的女性身上,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在各种因素的干扰下,致使该病发生率逐年增加,如高龄分娩、超声普及、频繁体检和晚婚晚育等,进而严重影响到女性的身体健康,多与子宫平滑肌增生有关,其中所存在的纤维结缔组织比较少,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在临床上并未发现典型症状,仅仅在盆腔检查时发现。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式,即子宫切除术,根据手术范围可以分为两种即全子宫、次全子宫切除。

3.2 手术分析

患者在妊娠期出现子宫肌瘤时一直高危因素,会威胁到母婴安全,因此关于该病的处理,不同学者各持己见,有的认为有必要的妊娠期进行手术,也有的认为需要保守治疗,尽量不要进行手术且不需要有很大的顾虑。

3.2.1 子宫肌瘤的体积不大、生长缓慢且数量较少,对胎儿生长与分娩所造成而定影响微乎其微,且能够对肌瘤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可以在剖宫产时一同处理,如此一来可以帮助孕妇极大的减轻痛苦,避免造成较大的创伤,且经济性较高。

3.2.2 针对直径超过8厘米的子宫肌瘤,疑似红色变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胎儿的生长与分娩造成较大的影响,还会导致胎儿不能健康发育,或者被宫腔挤压而出现变形的情况。随着孕期的增长,宫腔压力越来越大,此时诱发子宫收缩而造成流产、早产的可能性较大;同时,肌瘤在分娩期极有可能阻塞产道 ,导致胎先露不能顺利的下降而诱发难产,造成宫缩乏力的情况而延长产程和产后出血,为此需要进行高度警惕,必要情况下进行妥善的处理[3]。

3.3 注意事項

手术过程中可以使用止血带对子宫峡部进行围绕,通过收紧钳夹的方式对子宫血供进行暂时性的压迫阻断;切口位置尽量选在子宫前壁,以此有助于避免术后出现粘连的情况;严密的缝合残腔;位于肌瘤周围的肌层组织尽量不要随意的修剪;为避免日后复发需要尽量剜除全部的肌瘤;术后为防止恶变需要及时开展常规病理检查。

经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子宫复旧和不良反应方面没有差异,P>0.05。综上所述,剖宫产术中剜除子宫肌瘤安全可靠,不会增加风险,可以开展。

参考文献

葛静,谢磊,刘晶,等.盆炎净颗粒结合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7(03):303-305.

陈林海.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80例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15(04):435-438.

吴玲,刘会兰,张丽君,等.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行性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5):4940-4942.

猜你喜欢
临床诊治剖宫产术
治疗性早产267例临床分析
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分析
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治中降钙素原的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诊治分析
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
12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B—Lynch缝合及宫颈钳夹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
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