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校目前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3-18 11:50王景然张锦化韩兵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生评教

王景然 张锦化 韩兵强

摘要:学生评教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评判,分析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一些问题,讨论教学对评教结果的应对以及管理者对评教制度的设计,提出优化和完善学生评教体系,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学生评教体系。

关键词:学生评教;评教体系;评教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9-0236-02

目前,各个高校都在争创“双一流”学校,“双一流”学科。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高校的重中之重、立足之本。教学评教是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建立学生评教体系,以保障教学质量,评估教学工作。学生评教是高校本科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衡量和判断的活动,如是否满足自身需要,是否达到教学计划目标[1]。学生评教主要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收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相关的反馈信息,目的是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

一、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

评教可以促进教师反思,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各种因素都在影响着学生的评教效果,评教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教内容未体现学生的需求。学生评教本应该是从自身的角度和需求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但在实际中,多数高校采用的调查表或量表的形式为学生设计出评估内容[2]。师生之间的差异,造成信息的不对称性,评教的内容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需求。

2.学生评教存在被动型。通常高校的学生评教要求每个同学都参与,甚至有些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缺课也必须参与评价,且学生参与评教后才能选课或查阅相关课程成绩。通常学生评教是在一个学期中或期末进行,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印象不深刻,甚至有些模糊。学生都给教师很高的分数,结果是教师的评教得分都很高,差别不大,区分度不高,参考意义不大。学生评教过程就会存在被动的消极的心态。

3.学生评教存在主观性。学生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或根据个人喜好来评教。如学生给所有教师的评分都一样,或学生给要求严格的教师评分低,给要求低的教师评分高。学生评教过程存在一些主观性,影响评教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4.学生评教缺乏针对性。各类课程的重点、难点和侧重点不一样,对于某一个课程的教学方法并未适用于所有课程[3]。教学活动本身存在复杂性和多样性,用统一的评教指标进行评判,不能完全体现不同课程各自的特点,所以学生很难准确地、针对性地进行评教。

二、教师对评教结果的应对

1.评教结果对不同年龄的教师影响不同。在高校中,职称较高的教师并不太关心评教的结果,因为较长时间的授课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授课风格,并且評教结果对职称较高的教师的影响比较小。评教的最终结果对中青年教师职称的评审影响较大。评教的最终结果直接影响到中青年教师的职称晋升、评优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

2.评教结果影响教学过程。学生评教能实行得好的一个前提是,学生本身追求更高的教育质量,教师若提供更好的教育并进行严格要求,学生会认为教师认真负责。但学生实际评教过程中,教师授课过程和考试要求越松,评教的分数越高;反而,要求严格,评教分数低。为了迎合学生,有的教师甚至会低标准,不严格要求学生。

3.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于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同的创造性、复杂的表现形式。对于同一门课程,由于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师生之间的融洽程度不同、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不同。教学表现是复杂多变的,很难用量化的数据来评价,得到的信息也是片面的、浅显的、不可靠的。

4.教师对评教指标理解存在差异。对于学校开展的教学评教指标,不同的教师理解上存在差异,教学过程中很难针对评教指标做出科学、客观、合理的课程设计。对于评教指标仅仅体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评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教学的备课、讲授、讨论、考核、答疑等环节并没有相对应的评价指标。

三、管理者对评教制度的设计

学生评教要坚持科学性原则,设计评教时,采取合理的方式。不少高校在评教制度审计上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学生评教的效果。

1.学生评教的指标是全校统一的,忽视有些特色学科的发展。作为学校的特色基础课,学校开展广泛授课,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和专业不同,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和兴趣不尽相同,评教结果就会有明显差异。

2.评教量化指标不清晰,语言描述较概括。对于评价指标应进行量化。学生在评教过程中不能准确区分每个分数的差别,不能准确反映自己对教师教学的真实体验。在评价过程中,就会出现片面的评判,给出的分数相对集中。

3.评教安排时间不合理。目前,评教基本是集中安排,且在同一时间对全部课程进行评价。学生只能通过对各个课程回忆来进行评价,评教结果的有效性降低。

4.评教的具体结果并未充分反馈。评教过程中,教学行政人员总览,将教师排除在评教组织者之外,并未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希望通过评教结果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满足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教师往往只能看到一个最终的分数,甚至对具体的评教内容尚不清楚。学生评教应在学期中进行并及时反馈,让教师有机会在课堂上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改善教学方式,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四、优化和完善学生评教体系

为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教师发展和学生进步,应建立完整规范的评教体系,改变评教的理念。学生评教体系设计考核指标应体现高等教育的高效性、民主性、多样性、层次性、动态性、有效性等,构建科学有效的评教体系。

1.完善评教结果反馈机制,及时向教师和学生反馈。评教的具体结果,并未充分反馈到每个教师,对教学改进的作用不大。学生也不知道每位教师的评教结果,对选课帮助也不大。评教结果反馈不及时,教师质疑评教结果的意义,学生对评教的热情减弱。因此,要“教、学、管”三方互动交流。

2.评教结果误作为教师管理手段,应多方面考核。许多高校将学生评价作为教师职务考核、职位提升的评价标准,甚至是一年的评教结果影响近三年的职位提升。导致学生评教,并未达到其预期的目的。学生评教结果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可以采取督导制度、课业检查制度等多个方式对教师进行考核。

3.采取多种评教方式,丰富评教形式。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网上评教形成大量可视化、量化的数据,但是学生打分的随意性比较大,不能全面、真实地收集有效信息。采用多样的评教形式,如学生评教、专家评价、管理者评价、同行互评和教师自评等多种形式。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以班为单位,随时随堂组织,学生以无记名、定量的形式参与,有助于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改进。

4.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设计出合理的评教方式。根据文理科课程的特点,评教时间上应该有区别。对于选修课和专业课,应区别对待,提高评教的有效性,推动评教健康、深入发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前者可以使教师尽早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目的、对授课方式的要求等及时反映在教学上,后者则有利于教师在课程结束之后,对教学进行必要的概括和总结。

五、总结

为提高学生评教的效果,分析高校学生评教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教师对评教结果的应对,完善管理者对评教制度的设计,优化和完善学生评教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方.高校学生评教效度探索[J].教育探索,2013,(8):102-104.

[2]朱娟,田纪亚,李伟光.高校学生评教现状分析[J].高等教育,2014,(3):71.

[3]周婷婷.国外部分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2,(2):89-94.

猜你喜欢
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促进教师教学长进
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残疾大学生评教制度效果和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