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9-03-18 11:49刘博赵丹赵若婳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

刘博 赵丹 赵若婳

摘要:本文对移动互联时代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进而提出移动互联时代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最后指出移动互联时代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6-0062-02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进入新时代,伴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迅猛发展,各类互联社交媒介已成为影响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移动互联时代下,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建立新机制,施行新方法,是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1.信息获取碎片化。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各种移动终端App,形成移动化、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并伴随着泛娱乐化、网络亚文化等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信息获取渠道的变化使大学生缺少对社会历史的全面、正确认知,受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影响严重;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在习惯了网络化、碎片化阅读之后,其必定热衷于“快餐式”的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的内容传播形态。

2.自我表达多样化。移动互联时代下,网络的零门槛和开放性让大学生可以轻松通过网络来表达利益诉求或情感宣泄。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带着一定的宣泄态度参与政治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带来了消极、激进等负面思想的关注和传播。另一方面,大学生也会通过理性分析、现实验证等方式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判断和评估。

3.话语体系去中心化。在形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信息获取碎片化、交往方式信息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等特点将不可避免地使大学生群体呈现出更加注重自我的话语表达现象。同时,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生对现实利益相关问题最为关注,导致部分大学生呈现出极强的非道德化趋向。

二、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

1.信息海量传播带来的信息多元化,冲击着教育理念。在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每天都能收到大量信息,且这些信息五花八门、优劣各异。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形成较强的信息分辨能力,容易导致其对信息好坏做不出正确判断,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产生了直接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想顺利完成自己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就必须结合时代发展将教学内容与之相融合,同时也要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

2.媒体传播的去中心化带来话语权的削弱,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方式认可度不高。在移动互联时代,学生与教师、学校一样拥有平等接收信息和表达观点的权利,传统媒介时代一方独大的、单向的信息中心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分散的、多中心、网状的信息传播方式。在多元价值观背景下,大学生本身掌握着更大的优势,对网络语言的熟练运用,对同学生活和热点的了解,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更贴合学生心理等,使得学生中的意见领袖有较强的话语权。一旦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缺少相应的应对之策,就会导致其面临着话语权缺失和认可度下降的危机。

3.媒体传播技术的快速更新带来教育方式的不适应,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在移动互联时代,视频、音频带给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是非常大的,这让学生更喜欢媒体传播技术所提供的信息。由于对新兴媒体的运行机制不了解、话语表达不适应、技术运用不熟练等,导致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主导性缺失、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教育者感到“能力恐慌”和无法掌控局势的无力感。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者只有及时调整心态、创新方法理念、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进而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三、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机遇

1.丰富了教育资源。移动互联网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信息资源,这不但对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有效激发,还使原有的教育内容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引领效果。

2.拓展了工作渠道。移动互联时代的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现与学习资源的互动,与教师的交流,与同学的协作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进而改变“以两课教学、班团活动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渠道进行了有效拓展。

3.创新了工作方法。移动互联技术使高校能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教育引领,也可分析、解决群体所出现的共性问题。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可实现对各类学生群体思想认知情况的预判,对其学习信息和需求情况的及时跟踪,进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开展层次性的意识形态教育。

四、移动互联时代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1.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理念,创新教育途径。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发展,首先应依托移动互联时代的丰富教育资源供给,创新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研究和内涵建设。其次,应创新和拓展教育途径,创造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校园文化,搭建以移动互联技术为支撑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平台。

2.提升教育队伍理论素养,建立健全信息危机处理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和水平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和层次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教育队伍的加强建设变得势在必行。第一,对高校教工作育者进行长期的移动互联培训,在对基础应用知识进项普及的同时,也对教育工作者解決问题的能力和技能水平进行有效提高。第二,建立校级移动互联开发维护团队,对移动互联教育产品可以进行更新、调试和维护,这让好的教育内容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广泛传播。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信息危机处理机制,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与疏导。

3.培养青年“意见领袖”,发挥学生骨干的天然优势。高校青年“意见领袖”从学生群体中来,对学生的思想和日常动态比较了解,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较大。因此,要注重发挥“意见领袖”的力量。一是着力加强对青年“意见领袖”的管理与培养,提升其收集资源、整合资源、传播主流价值的能力,使其有选择地通过各类媒介,将理想信念教育的信息渗透到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周边同学的思想意识。二是要培养一支网络信息员队伍,使其能及时发现身边同学的思想意识出现偏差或不稳定动态,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协助家长和学校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和纠正。

五、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施体系的保障

1.完善与移动互联时代相适应的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机制。这是高等教育成就和培养青年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在理想信念的工作中完成对新媒体发展趋势和重要作用的认知,将移动互联教育机制进行建立和完善。如新媒体联盟等组织的推出就是对新工作机制的探索。

2.完善与移动互联时代相适应的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人才队伍机制。首先,通过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以及公需课程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满足既有思想政治人员队伍对于移动互联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其次,在校园中营造浓烈的移动互联媒体氛围和环境,激发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能力和热情,从而适应移动互联时代下教学工作的需要。再次,通过开展新媒体运营讲座、培训、座谈等,增强各类思想政治人员的新媒体意识和运营水平,建成多平台的媒体矩阵,形成传播合力,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

3.构建与移动互联时代相适应的监督及舆情分析应对联动机制。首先,要建立校园全天候的信息监管机制,通过网络舆情的报送机制和引导反应机制,确保学生们受到网上主流意识形态舆论的主导和影响。其次,要建立校园内舆情分析应对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通过不定期举办讲座、培训等,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应急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闻宣传、媒体应对能力和应急处理水平,为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入开展构筑一道安全屏障。

新形势下的高等院校必须充分了解移动互联时代下的学生特点,在与时俱进地迎接挑战的同时,抓住移动互联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充分挖掘移动互联技术的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提升教育队伍理论素养,培养青年“意见领袖”,完善和建立实施体系的保障体系和机制,从而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无缝渗透。

参考文献:

[1]夏道玉.网络生存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3,(1):92-96.

[2]倪翠.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高教学刊,2018,(9):186-190.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