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研究生课程《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建设实践与思考

2019-03-18 11:49刘文杰杨秋王旭徐文娴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刘文杰 杨秋 王旭 徐文娴

摘要:《生态学研究方法》是2017年海南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的试点对象之一。该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陈旧、实践和创新性思维培养不足和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通过组建授课教师组队伍、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措施,结合海南大学生态学学科的区域特色和研究生培养目标,使得该课程有了一个质的提高。课程授课内容将紧密围绕4个主要研究方向(理论与进化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和资源生态学)来开展,有利于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学高层次人才。

关键词:课堂教学;理论与进化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环境生态学;资源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6-0246-03

課程建设是关系到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设置(李建祥,2017;孙辉和王家俊,2017)。长期以来,我国在研究生教育上主要侧重高校有多少博士点、硕士点、导师承担多少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上,忽视对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改革和创新(包迪鸿等,2005)。而研究生课程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开展实验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提升个人专业素养的根本途径。为了能培养出符合新世纪高质量人才要求的高级人才,高校必须围绕各专业特点,不断探索提高研究生课程建设质量的新思路、新方法(涂丹和王芸,2007)。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指出: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可见,重视课程学习,加强课程建设,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丰富课程类型,提高课程质量,是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和紧迫任务。

海南大学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的课程中,《生态学研究方法》与《生态学研究前沿与进展》是博士研究生的两门专业学位必修课。《生态学研究前沿与进展》已成为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对象之一(杨帆等,2017),在建设过程中,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学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和青年千人计划学者等20余人为该门课程授课,为生态学专业的师生掌握生态学前沿领域以及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指导。学校和学院领导非常重视《生态学研究方法》课程,并于2017年立项作为海南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进行建设。但目前,本课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实践和创新性思维培养不足和考核方式单一等。因此,本研究主要阐述海南大学研究生课程《生态学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实践与思考,以期为探索生态学及相关学科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参考教材种类繁多,主要集中在中文版教材上。中文教材主要有:孙振钧和周东兴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生态学研究方法》,张文军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生态学研究方法》,周东兴和李淑敏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生态学研究方法及应用》,陈吉泉和阳树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陆地生态学研究方法》,张大勇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理论生态学研究》,章家恩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生态学常用实验研究方法与技术》,付必谦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生物科学系列:生态学实验原理与方法》等。英文教材主要有:Plant Strategies and the Dynamics and Structure of Plant Communities、Resource Competition and Community Structure、Principle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Ecology等。

海南大学《生态学研究方法》的授课内容包括生态取样技术(如试验设计、抽样设计、样品容量的确定等)、种群结构与过程研究、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生态系统的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方法、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生理生态学研究方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数学方法和3S技术在生态学中的应用等。课程内容体系总体看似较为系统和完整,但对知识点的选择和安排仍沿用传统教学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如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研究、数值模拟、同位素技术、生态价值评估、绿色GDP估算等知识点涉及相对较少。

2.实践和创新思维培养不足。海南大学《生态学研究方法》课程共计32学时,在旧的培养方案中只安排了课堂教学,由1位专业教师授课。生态学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也未开设其他相关实践课,导致课堂教学和实践严重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

学时少,教学内容多,课堂教学安排不灵活,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课堂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开展模拟演练的时间少。课后作业布置较少,使得学生缺少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目前,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3.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方式是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能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指导学生学习方式。近3年的课程考核主要采取1次课堂汇报与交1份总结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兼顾学生平时成绩(含出勤、课堂表现、课堂提问和作业)。这明显制约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思考,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程建设实践

根据课程存在问题,组建授课教师组队伍,凝练教学内容,既突出特色,又能提高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在生态学研究方法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探索一套适合海南大学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研究生的国际化双语课程。

1.组建授课教师队伍。2018年6月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举行生态学二级学科方向发布会,生态学一级学科下设7个二级学科方向,即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修复生态学和可持续生态学。基于此,海南大学生态学一级学科进行了研究方向的凝练,设置了4个主要研究方向:理论与进化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环境生态学(修复生态学)和资源生态学(可持续生态学)。兼顾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在海南大学生态学及相关学科师资队伍中,邀请各研究方向的教师作为《生态学研究方法》的骨干,组建稳定的教师组队伍,改变由1位教师授课的现状。另外,再邀请校外名师来校授课,从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角度丰富授课内容,提高生态学研究方法的理论水平。

2.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重点建设内容是将《生态学研究方法》建设成为既不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复(如《生态学研究前沿与进展》),又突出以介绍研究方法为主,并能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实用的(即学即用型),注重提高研究生在生态学研究方法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在2017年的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压缩了本门课程的部分传统授课内容,以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让研究生课后学习。通过教师组授课形式,丰富了理论与进化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等方向的授课内容。

在理论与进化生态学方向,王华锋教授(海南大學D类人才)围绕“城市植物多样性的时空变异”主题讲授了如何从分子水平(谱系多样性、生理)、群落水平(结构、物种组成和来源等)以及景观水平(如绿化率、破碎化程度)三个不同层次开展城市植被和植物多样性的时空变异研究。此外,他还以“忍冬科北极花亚科的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为例,讲授了如何在群体水平上利用分子系统学、形态学和地理分布等方法解释一些重要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种或谱系分化时间和祖先分布区等开展植物分类和系统学研究。

在生态系统生态学方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魏文寿研究员讲授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概念和特征,树木年轮的宽度、灰度、密度和细胞同位素等对气候和环境的指示意义,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谭正洪教授(C类人才)讲授了生态系统的层级、服务、健康和管理的新思想、新理论,生态系统的物种流、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规律,并从仪器设备原理、设备使用等方面介绍了涡度相关技术,并以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为例,阐述了利用涡度相关进行系统定量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其环境控制因子,以及涡度相关技术在森林的辐射平衡和森林能量平衡中的应用。刘文杰教授(D类人才)讲授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相关野外观测与模拟方法。

在环境生态学方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刘咸德研究员讲授了大气被动采样技术在大气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聚类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在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来源和环境过程研究中的应用。彭丽成教授(D类人才)讲授了微藻的功能与筛选培养方法和过程、微藻油脂合成机理及应用潜力,以及微藻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技术与实践。

此外,杨帆教授(D类人才)结合自己的科研和教学经验,介绍了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以及在写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给学生传授了丰富多彩的生态学研究方法,拓宽了学生在生态学领域中的思路,提升了理论知识水平。

三、课程总结与展望

《生态学研究方法》课程通过一年的建设实践,已初步组建了一支稳定的校内教师组队伍,但还须增加资源生态学方向的教师人员,多邀请一些生态学校外名师来校授课。相比传统的授课内容,开展教师组授课可以很好地丰富课程内容,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课程内容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紧密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如何在课程内容中凸显海南大学生态学学科的热带雨林和海洋等区域特色,满足生态价值评估和绿色GDP核算等现实需求,注重培养研究生在生态学研究方法方面的实践能力,以及是否需要增加项目申请书的写作方法介绍等,是本课程和海南大学生态学研究生课程培养体系下一步建设和完善的重要内容。

改进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是课程下一步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如提前将授课内容或课件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做好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中,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独立解答相关问题或给出解决方案,以供教师和学生进行网络交流互动。进一步完善考核方式和标准,将学生在课程教学多个环节中的表现纳入考核,制定有据可依的考核标准。

在海南大学国际学生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协调教师组在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中英文双语教学模式,以期为今后的全英文教学奠定基础,为国际学生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建祥.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在毒理学研究生教育的应用和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242.

[2]孙辉,王家俊.针对较高层次的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高聚物流变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山东化工,2017,46(13):112-114.

[3]包迪鸿,江雪梅,黄勇.完善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思考与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122-123.

[4]涂丹,王芸.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2):71-73.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EB/OL].(2014.12.5)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5/201501/182992.html.

[6]杨帆,苗灵凤,缪卫国,等.海南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生态学研究前沿与进展》总结与展望[J].教育教学论坛,2017,(5):235-237.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从“会读”到“会写”的课堂教学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课堂教学探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中的活与实
课堂教学中示范应注意避免的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