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

2019-03-18 11:49陈永花蔡炳育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实践途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陈永花 蔡炳育

摘要:2016年3月5日,“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企业生存密切相关,培育工匠精神离不开职业教育,更离不开高职教育。本文从诠释“工匠精神”的内涵出发,梳理了工匠精神与当前职业教育的关系,提出高职院校应从专业文化的培养、榜样文化的引领、校园文化的渗透、企业文化的實践等方面,加强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实践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6-0268-03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工匠精神”这个词。教育部对“十三五”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是:必须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目前的供给侧改革大局,职业教育要符合新常态的产业结构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求。

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企业生存密切相关,培育工匠精神自然离不开职业教育,更离不开高职教育。所以,重拾“工匠精神”,让其在高职教育中夯实基础并有效地融入其中,进而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势在必行。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更加注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树立大学生追求完美、注重细节,培养他们对职业的敬畏、工作的执着及对产品负责的工作态度。

一、工匠精神

工匠一般是指在某方面拥有高超技艺的匠人,“工匠精神”一般指在某方面拥有高超技艺的匠人身上体现出来的诸如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对工作专注、敬业、严谨的态度,对产品的独具匠心和守正创新,对技艺的不断追求,对品牌的专注坚守等优良品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对专业的坚守,更是个人品质、价值观念的传承。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目前学界并无定论,根据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包括:

1.精于工的专业精神,即业熟于心、才化于行的专业精神。原意是指工匠具有高超的技艺,他们以“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专业精神,注重细节的雕刻,不断改进、完善产品质量,凭借对工作的专注与执着,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将自身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内化在高品质的产品之中。

2.匠于心的职业态度,即专心,敬熟于心、畏显于行的职业态度。工匠身上具有的既专业又敬业,具有高度责任心的职业态度,能以积极的态度处理权利与义务、索取与奉献、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忠于职业,认真对待自己的事业,对工作有敬畏之心,勤奋努力,深思慎行,将责任心融化于工作之中。

3.品于行的人文素养,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具有超越性,关乎文化情怀、文化品味、文明素质,它是社会文明的基石。人文素养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与修炼来提升,在具体工作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提高高职院校就业创业能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抓手。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企业生存密切相关,高职院校以市场发展为导向,以学生优质就业为目标,培养符合企业需求、市场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往往是职业素养高于职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把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敬业”、“诚信”与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和职业理念相一致。工匠精神的内涵是精于工的专业精神、匠于心的职业态度以及品于行的人文素养,契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精于工的专业精神是高职教育的专业要求

老子言:“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很多工作往往是一些细节上下功夫,并决定着工作质量。工匠精神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支柱,更应将精于工的专业精神、匠于心的职业态度、品于行的人文素养实现有机结合,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性、职业性和人文性有效融合,使工匠精神源于职业教育又高于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应该成为职业人的境界,成为职业院校的灵魂,成为职业教育的精神支柱。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更应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二)匠于心的职业态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

职业态度体现一个人的独立决策能力与选择水平。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它们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体现在道德规范中,延伸到职业态度,就要求个体懂得团结互助、热心服务、真诚奉献等。职业态度是一个人对本职业、本岗位忠诚度和责任感的体现,一个人的职业态度直接影响他的工作成效。一般来讲,职业态度高于职业能力,职业态度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高职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工匠精神为职业教育赋予了新的特质,丰富了职业教育的思想内容。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德”就包括工匠精神。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嵌入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体系,是当下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三)品于行的人文素养是高职教育的价值体现

高职教育关注具体的自然人,着眼于自然人的全面发展,是对个体知识需求的满足与人格健全的服务。高职院校在培养职业人的时候,必须既要注重他们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专业技能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人文素养则是职业教育价值的基本依托。高职院校以市场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优质就业为目标,必须重视企业的人才需求。而高职教育是培养市场所需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强化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优质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

三、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

(一)专业文化的培养

工匠精神的特征之一是精于工,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钻研专业,研究相关专业和产业发展方向,深入感受专业的价值所在和工匠精神的地位所重。专业文化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專业教育及专业素养的培育,与专业课程、专业内容、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合理设置、安排与职业素养相关的课程,强化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注重师生间的交互启发,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实训课程的设置和安排,提倡采用更有利于学生个人身份(学生到职业人)转换的场景化教学模式,让学生真实感受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素养、专业要求以及行业行为规范,从中找出自身与职业素养要求之间的差距,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自身素养。

2.丰富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紧扣当前产业发展形势和行业改革方向,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发展要求,帮助学生分析本专业和相关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精神,分析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关系,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知识的最新进展情况,深度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脉络,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工匠精神在提升个人专业素养的价值和地位。

3.结合本行业发展特点和本专业特色,将职业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并在教学考核中有所体现,实现过程培育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将工匠精神嵌入课程,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中培养学生精于工的专业精神、匠于心的职业态度以及品于行的人文素养。

(二)榜样文化的引领

榜样文化的引领机制是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增强凝聚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职业素养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法。

1.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以身边的人和事为案例,真实反映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情感和认知,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自信。

2.注重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既是传授知识的载体,又是践行工匠精神的表率。“言传身教”式的实践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快更直接地领悟工匠精神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还必须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很好地践行、传承工匠精神。所以,授课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践行工匠精神的典范,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把握工匠精神的本质。

3.树立典型感化机制。典型感化教育是践行工匠精神的重要环节,通过鲜活的榜样人物和典型事例的激励作用,将大学生置身具体情境之中,有助于对工匠精神产生强烈的价值认同。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适合大学生的方式对身边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采取情境学习方式学习践行工匠精神的真实案例,分享感悟,拉近自身与榜样的心理距离,给予大学生以“踮踮脚够得着”的心理启示。

(三)校园文化的融合

高职院校是传授知识、技能的重要载体,是培育能工巧匠的摇篮。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借助先进校园文化的渗透、陶冶、滋养,有助于大学生吸纳、内化工匠精神的含义。高职院校应利用校园文化这一隐性教育方式,将工匠精神嵌入校园活动。

(四)企业文化的实践

《周易》所言:“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的价值来源于“教化于人”的过程。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讲,不管是工匠精神的学习内化还是道德人格的塑造,都要通过“教化于人”的实践才能内化为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所以,高职院校要通过强化校企合作,融入企业文化,使工匠精神在职业场景中有效实践。还可以采取企业专家名人讲堂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工匠精神的价值与实质。

1.选优配强合作企业,以互联网、工业4.0、大数据为定位,选优配强合作企业,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善于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选准现代工匠和职业精神的契合点,探索工匠精神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的评价模式。

2.加强企业实训、企业参观等真实场景实践。纯理论性地讲述工匠精神,比较虚幻,难以融入现实职业,但是将具体职业场景与工匠精神相融合时,学生能更直观地体验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和地位所重。

3.高职院校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高职院校可以定期邀请企业开展类似“企业大讲堂”的系列专题讲座,或者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正常教学,能让行业最新技能、知识及时地渗透到课堂中;也可以带学生到企业参加一两个月的实战演习,在真实场景的实践中寻找行业中的优秀工匠品质,体验工匠精神的魅力,感受工匠精神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小鲁.“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2016-05-13.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08).

[3]邢玲.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研究[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6,(08).

[4]徐浩,孙敬.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向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10).

[5]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报告[R].2016-03-05.

猜你喜欢
实践途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林场护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思路及实践途径选择
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践与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