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精准扶贫探索

2019-03-19 18:33王素月宝艳丽
广东蚕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特色旅游黔东南贫困人口

王素月 宝艳丽

(西南大学 重庆 400000)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精准扶贫”,在贵州调研过程中,提出要解决贵州“贫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攻坚的问题。贵州是我国精准扶贫的主阵地,其自然生态种类丰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越,特色旅游产业精准扶贫发展战略,是其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社会经济效益。2017年以来,国家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 ~ 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等系列重要文件,对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工作做出全面部署。众所周知,黔东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但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发展需要相应的旅游人才的培养,由此基于黔东南地区职业教育旅游人才的培养来促进黔东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的研究价值及现状

1.1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的研究价值

精准扶贫的对象是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让贫困人口脱贫,最根本原因还在于提升其自身能力,而教育则是重要的途径,因而,基于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人才培养探究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对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理论研究层面,可以为目前的职业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在实践研究方面,可以深化黔东南地区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的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此外,基于这个项目的推进可以为当地提供专业化的旅游人才,实现地方经济与当地旅游业的共赢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良好成效[1]。

1.2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现状

目前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缺少科学的分析研究,没有结合贫困地区的自身发展特点[2]。经过梳理当前学界相关的研究概况发现,教育扶贫在当下具有比较成熟的研究,从理论研究到实践落实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基于职业教育的扶贫研究在当下比较薄弱,基于职业教育的精准扶贫研究当下正处于探讨之中。

而基于民族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就更缺少探究,而具体落实到黔东南地区的民族旅游文化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探究就更为缺乏。教育扶贫主要是根据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科学的教育自主服务,让其掌握脱贫致富的技能。通过深化当地人口的文化素养,实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摆脱贫困的重要扶贫手段。教育精准扶贫,主要是针对不同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的情况,应用教育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帮扶的开发手段。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属于教育精准扶贫,主要是科学应用教育,识别扶贫对象的开发模式[3]。

2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的创新路径

2.1 强化“政企合作”,创新扶贫观念

政府在推进大型民族村寨景区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山地高效农业、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打造生态农产品的品牌,调动民族参与村寨旅游发展产业链条中,拓展大范围脱贫。要应用丰富的村寨字眼,建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积极建构生态体验与旅游观光风景名胜区,形成稳定的旅游业发展建设规划,通过自主创业促进稳定脱贫。社会团体要协助政府按照不同宣传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宣传活动。要开展扶贫志愿活动,积极建构贫困志愿者服务网络,为贫困居民提供旅游扶贫信息服务、爱心捐赠、文化下乡、科技推广等扶贫活动,对留守儿童、老人、妇女实施文化关爱服务。旅游企业要强化当地贫困居民就业培训,开展劳务信息服务,增加贫困人口工资性收入,实现劳务转移就业。积极引进外界的新观念,应用旅游精准扶贫带动贫困居民的精神脱贫,社会团体要应用旅游扶贫地区文化广场、少年宫等平台和设施,深化技术、法律、利益等精神文化培育工作。

2.2 应用多元贫困测度方法,建构精准识别机制

根据旅游发展对旅游地的经济社会影响,要通过多样的贫困测度手段,科学分析如今贫困人口识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打造良好的识别机制,及时解除精准扶贫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正确的目标导向,这对旅游产业要素、制度环境等要素的支持效果,科学分析旅游企业的配套设施、服务体系,积极调整精准扶贫的目标。借助宏观政策的引领,以科学的价值观导向作为重要前提,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要科学考量贫困人口的发展,积极协调相关的政策体系。要积极推进民族村寨旅游外源式发展,提升贫困人口的生化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组织建设。拓展贫困人口参与旅游扶贫的空间,积极建构致贫风险的化解机制,创新贫困人口受益增长机制。在旅游业不断转型升级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旅游产业与村寨传统农业、文化产业的产业融合机制,因地制宜,带动贫困人口应用产业参与脱贫致富。

2.3 发展职业教育旅游管理,提升教育扶贫效果

系统设计与开发基于黔东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计,具体包括培养目标的凝练与明晰、课程方案的调整与设计(基础课程与选修课程的设计、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设计)、教学实践(包括实践基地的建立)的有针对性展开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评价的实施。建构能够满足并促进黔东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发展指标,要强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当地就业问题,实现教育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人才培养探究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拓展当下学界关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理论探究,促进黔东南地区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为其专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实践基地与就业路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的目的。

猜你喜欢
特色旅游黔东南贫困人口
遇见黔东南
创意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磐安县维新乡溪下路村为例
特色旅游产品培育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诗书画苑
隐形贫困人口
寻味贵州——黔东南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基于3D打印技术的旅游商品创新研究——以浙江特色旅游纪念品为例
图们江流域朝鲜族特色旅游景观设计与文化研究
黔东南:2016年计划搬迁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