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环境缺失的表现及对策

2019-03-19 18:33曾先琴
广东蚕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农村

曾先琴

(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荆门 448000)

在传统的认识中,家庭教育一般指父母对子女进行直接的抚养和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接受的教育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1]。90年代初,伴随改革开放的浪潮,越来越多的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区域逐渐实现了现代化和工业化,造成很多农村劳动力大数量的涌进城市寻找工作,“民工潮”现象开始盛行。据统计,到2018年底为止,我国农民务工数量为28 836 万人,进城务工的农民数量达到13 589 万人[2]。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数量的激增,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截止2018年8月,全国有697 万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能陪伴儿童左右,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生理、情绪和行为等多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进行高度重视。

1 概念解释

1.1 家庭教育

对于家庭教育的含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作者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当中,父母对孩子采取的潜移默化的、系统性的教育行为。家庭教育的关键是父母对孩子的教导,当然也包括父母孩子之间的互相教导和影响。在本文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特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除儿童父母之外的亲属对儿童实施的教育。

1.2 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留在农村的儿童[3]。在本文中,农村留守儿童特指由于父母在外面打工,孩子留在原来居住的农村地区,不能和父母双方在一起生活的,交由其他亲属进行照顾的儿童。

2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

2.1 留守儿童监护现状

作者通过调研发现,当前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出打工后,将儿童交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代为抚养。这样的抚养模式从根本上就存在问题,一方面,隔代亲属一般年龄都比较大,受到体力和精神上的限制,在孩子的照顾和教育上一般不能做到尽心尽力;另一方面,隔代教育双方的年龄差距太大,在思想上和情感上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无法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也不能和孩子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交由家中的亲戚进行抚养,这种抚养模式下的儿童心理上没有安全感,总感觉像个局外人,找不到归属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反映出诸多的不适应。

2.2 留守儿童学习现状

作者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有良好的推动作用。通过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一般比完整家庭中的孩子要略差一些。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父母没有在儿童身边守护,导致儿童在学生上缺少指导和监督,当学习上有困难时不能及时的解决,导致问题越积越多,时间一长,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成绩不佳、最终导致出现逃课、厌学的现象发生。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管教不认同,以违反学校纪律为荣,最终导致辍学。

2.3 留守儿童情感现状

绝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处于小学或者初中阶段,处于这两个阶段的儿童情感比较细腻,处在情感发育的关键时期[4]。但是由于监护者不是年龄较大,就是关系不近,造成留守儿童和他们之间可以交流的话题比较少,缺少精神层面的融合。伴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这种隔阂会越来越深。他们认为老一辈的思想比较落后,不能与自己达成共识,更不会理解自己的思想,所以干脆不和家人进行交流和商量,习惯性的把问题和想法憋在心中,或者试图寻找其他的宣泄方式。累计在心中的疑问长期不能释放和纾解,慢慢就会压抑孩子的情感发展,造成孩子性格上的孤僻,严重影响儿童的康健生长与未来发展。

2.4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完备的、和谐的以及优良的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健康生长有着极端要紧的作用。父母在儿童长大的岁月中所起的作用是别人都不可替代的,这也是儿童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源。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导致家庭关系松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少之又少,缺少与孩子在心灵上的沟通,亲子关系淡化。同时,由于儿童又不愿与其他监护人进行心灵层面的交流,孩子正常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导致性格和心理出现异常,通常表现为性格怪异、自卑或极端自大、容易冲动和发怒、不善于人际交往和严重的逆反心理。

3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

3.1 家庭方面:选择正确合适的儿童教育方法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有着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义务。因此,要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首先父母要有担当,应该主动承担起教育儿童的责任,不要选择任何理由推卸父母教育责任,在孩子面前,所有理由都是没有根据的。父母要不断提高的素质,积极探寻合理的、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认识到不同阶段孩子的性格特点和规律,积极主动的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其次,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将孩子放于平等的地位,建立民主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努力增强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孩子全面能力的培育。再次,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不能简单粗犷的使用鞭打责骂教育方式,摒弃陈旧思想。也不能任由孩子,不能采取溺爱的教育模式,要学着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试着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感化教育;最后,作者认为最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父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离长期居住地不远的地方进行务工,既可以随时掌握儿童的成长情况,又能够保证家庭教育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2 学校方面:扭转教育观念并增设心理课程辅导

在农村,学校是除了家庭之外,儿童接触时间最长的场所。面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这一问题,学校应该主动担负起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担。一方面,学校应该意识到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学校应该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课程,通过课程的实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安抚和调节;另一方面,教师必须转换教育理念,抛弃为成绩论和升学论的错误观点,加强对学生生活和心理的关心和照顾,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关注。同时,针对留守儿童自卑的心理状态,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展示自我的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活动,通过激励的手段,帮助他们克服心理恐惧,重拾自信心。

3.3 政策方面:注重对留守儿童的政策倾斜

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的子女却作为留守儿童饱受父母子女分离的痛楚。因此,社会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重视。政府应该制定可行的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实施方案或者细则,建立适宜的留守儿童帮扶机制,保证留守儿童幼有所养、学有所教,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政策保障。

4 小结

积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十分关键,为了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应该从家庭、学校和政策三个维度入手,为农村留守儿童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心理感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