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019-03-19 18:33莫照辉
广东蚕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乡土教学内容特色

莫照辉

(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荆门 448000)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领土面积广阔,各地的乡土资源也不同,具有当地的特色,因此各地的乡土资源也不同。当地学校应该根据当地的资源进行特色学校教育,挖掘当地的自然民俗文化等资源,以便幼儿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发展[1]。

1 乡土教育的概念

乡土教育大概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人文、社会、自然。当地的幼儿园教师应该挖掘当地的乡土资源,融入到幼儿教育中,使幼儿教育富有特色。

2 乡土教育的作用及意义

2.1 丰富教育内容

幼儿不比高年段的学生,他们没有自制力,需要用新奇的事物吸引他们的兴趣。同时,他们像一张白纸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因此幼儿时期是学习和培养性格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都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教材内容非常单一,教学内容也非常枯燥,吸引不了幼儿的兴趣。如果教师把小组资源运用到教学中,教学内容会丰富很多,学生也更加能够提升学习兴趣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2.2 调动学习热情

如果上课内容一味只是教材内容的话,学生会感觉十分枯燥,学习无趣也没有动力。幼儿阶段要让学生对文化学习产生兴趣,谈来谈去不外乎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更多的成功体验、多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等等做法。在这些做法中融入乡土资源,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可以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的思考。

2.3 有助于学生更了解家乡

环境作为教育的隐性课程,是一本非常吸引学生兴趣的教科书。幼儿在学校为他准备好的教育环境中去观察创造,从而进行思考,感受学习带来的成果,这也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的种子。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去给幼儿创造学习的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格,去创造当地幼儿园自己的特色,让幼儿与作为环境产生互动,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让学生能更好的学习。

3 乡土资源的运用策略

3.1 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你是否见过幼儿园的孩子奶声奶气地诵读这些经典,但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幼儿根本就不懂这些文言文的意思,他们只会背,但并不能理解,这也是这个学习阶段的特点。民间故事有非常多的哲理,教师可以去搜集当地的一些民间故事或者民谣。特别是当地最有文化特色的儿歌或童谣,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学习。虽然这些儿歌非常简单,通俗易懂,但正是因为他们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幼儿记忆。通过这些民间故事或民谣,可以让幼儿对自己家乡的文化有所了解,还能训练幼儿的表达能力。在教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方言,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文化有更深的理解[2]。

3.2 在学习环境中融入乡土资源的策略

3.2.1 拓展空间,增加互动

乡村幼儿园一般占地面积比较大,活动空间完全可以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但是大的空间也会提高布置空间的难度。那么如何布置又广又大的活动空间呢?

在布置空间的时候,我们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策略。

首先我们可以在整体的墙面上面进行绘画,在不同年级的墙应该画上不同的内容。而内容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与课程目标进行制定,例如可以在小班的墙上画上课文中出现的动物,让学生在学习那部分内容时就可以进行互动。

其实我们开始进行局部的划分。哪些是活动区,哪些是上课区,让幼儿在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的教学活动。这会使幼儿具有学习的主动性,为接下来新课成改革的主题进行铺垫。在可以互动的活动区,他们可以接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但都是幼儿园的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同时在这块区域我们增加多种生活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接触,去学习,去探索,体验不同的学习材料带给他们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产生疑问,必须询问老师。或者是与小伙伴一起探索,自己去体验学习的过程,找到答案。在这个活动区,学生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向教师寻求帮助,或者是在学生无法成功得到答案时主动去点拨,最好能够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一次次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学生能积累克服困难的经验,以后造成克服困难的可能性会大很多。

3.2.2 保持生态,增强野趣

农村幼儿园不管在哪个省份,都应该与当地的生态环境联系起来,使幼儿亲近自然。比如以湖北平原地区为例,那边河流众多,属于长江流域,某些农村地区有不少鱼塘。幼儿园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把这些鱼塘做好安全措施,多种花草,草木与流水结合,是一所非常具有大自然味道的幼儿园,在此学习人也会感到非常清爽,不易疲劳。无论是教师的工作环境,还是幼儿的学习环境,都非常具有特色,好的环境会让工作与学习事半功倍。

建设完幼儿园的学习环境之后,教师的游戏课堂也丰富了很多。例如可以在小花园的树木下进行游戏,通过游戏来达到学习的内容。

3.2.3 扎根乡土,增添特色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农村幼儿园相比较城市而言,自然环境和较大的空间是优势。在拥有这些条件之下,教师还应该创造可操作的情景环境,为幼儿提供当地特色的教育材料。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大自然的美。在大自然的环境中,用当地的特色社会民谣来进行启蒙学习。学校还可以把这些民谣贴到学习墙上,让幼儿在环境中就可以进行学习。在班级户外运动区可以增加一些教育材料,哪怕是树叶,花朵,云彩都是幼儿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的教学内容。幼儿的教育内容都非常浅显易懂,都是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事物,如果在教育环境中的有这些事物实体出现,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3.2.4 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当中

学校教育是系统性的教育。尤其是幼儿园,不仅要上课,还要照顾幼儿的生活起居,甚至要交给他们生活技能。在学校教育中要充分的渗透乡土文化,比如在学生一天刚开始上学时,就可以用广播播放一些他们要学习的民谣及课文,让学生在下课的时候,无论在做什么都能有学习的环境,在无形中学习到学校想要教给他们的内容。在饭后散步时,教师可以给他们讲解民间故事。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外面用大自然的东西来做作业,例如用野花做成花环送给自己喜欢的同学。用树叶做自己想要的手工艺品,哪怕是一只小小的书签,教师应该表扬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学习。在创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观察多点拨,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努力帮助他们,但是要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虽然幼儿年纪较小,但也要培养他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意识,这样在他的人生打好基础,他才能走向更好的人生。

教育环境如果偏向自然,也会丰富学生的知识,例如有的学校有一些果树,这些果子可以作为幼儿的饭后甜点。幼儿知道这些果子,它是长在树上还是树下还是灌木丛上。在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生只在书中见过一些果子,甚至很多学生认为草莓长在树上。这些常识的缺陷也是传统教育弊端之一。

乡土资源如果能很好的运用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非常有趣且能够丰富教学内容的手段,它能提升幼儿对家乡文化的理解与学习,也能对幼儿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3]。乡土资源是非常优秀的教育资源,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学校应该注重乡土资源的运用,运用到幼儿的学习课外活动与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增加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自信心与家乡的热爱,幼儿回归大自然,返璞归真,健康快乐的成长,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充分利用乡土教育资源,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丰富幼儿园教学内容,进而使幼儿园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乡土教学内容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读《乡土中国》后感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