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活水层:废弃道路生态恢复的关键

2019-03-19 22:49王俊杰张洋军
甘肃林业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水层覆土土层

王俊杰,张洋军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某自然保护区完全封禁后,区内部分道路也被弃用并绿化。对于废弃沙石道路,绿化方法是在原路面上覆土后栽植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大苗,或者播种草籽。观察发现,废弃道路覆土种植的油松枝叶枯黄,长势衰弱,明显不如邻近坡地树木生长正常。最近,互联网上也有网友提问秦直道为什么不容易长草[1]?秦直道修建于秦朝,清朝初年逐渐废弃[2]。天然长草和植树种草都属于生态恢复过程。秦直道废弃后不容易长草,保护区废弃道路覆土种植油松长势不良,说明废弃道路这样的人为干扰严重削弱了自然的生态恢复过程,是自然的难以消化之重。人类征用地表空间修建道路,不能用过之后就丢还自然了事,必须想方设法让自然能够消化。许多自然保护区封禁后都将面临废弃道路的生态恢复问题。为此,现就废弃道路生态恢复问题展开讨论,通过理论分析揭示其困难原因,进而提出废弃道路生态恢复的技术设想。

1 废弃道路生态恢复困难的原因

直观上看,自然保护区废弃道路覆土栽植的油松生长衰弱,人们很容易认为是覆土太薄所致,油松根系无法下扎到原路基中,仅靠覆土层吸收不到足够的养分,因而长势不良。秦直道不容易长草,同样也是路面天然降尘形成的覆土太薄所致。进而设想,挖去原路基更换客土,再植树种草就会生长正常。在土壤理化性质不良的地区,园林绿化首先更换客土。因此,废弃道路更换客土植树种草必然有效。但是,全路换土植树种草,工程量很大,成本高昂,还会带来弃土取土的问题。

对于植物生长来说,土层厚薄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例如,一些石质山坡,土层并不厚,20~30 cm之下便是破碎石砾层,直到基岩,其土层厚度与废弃道路覆土相差无几。但石质山坡上的树木一般生长正常。在甘肃陇南还曾发现,在风化板岩泻溜坡上,覆满石砾,但生长有苦楝Melia azedarach孤立木,长势并不比平川地上的苦楝差。在新疆伊犁果子沟,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野 杏Armeniaca vulgaris、阿 尔 泰 山 楂Crataegus altaica等正常生长在乱石丛中。特别在一些悬崖绝壁上也有松柏类树木正常生长,例如黄山景区著名的迎客松和梦笔生花奇松。悬崖绝壁上的土更少更薄,甚至比废弃道路上的覆土还少。为什么树木能够生长在悬崖绝壁上?因为悬崖绝壁有各种各样的缝隙,降水可以沿着缝隙下渗,树木根系则跟着水走,土壤养分则溶解在水中被植物吸收利用,因而不乏水分养分。黄山梦笔生花奇松的根系正是深扎进两条自顶而下的石缝中[3]。石质山坡土层下面的砾石层中缝隙更多,更有利于降水向深层渗透,根随水走,草木因而长势健壮。

较大的缝隙会充满泥土。泥土是一种固体—液体—气体三相混合物,其中固体为泥土颗粒,液体为土壤水分,气体为土壤空气。泥土颗粒大小不一,形状不定,互相支撑粘附形成许多孔隙[4-5],其中当量孔径>0.02 mm的孔隙,水分在重力作用下迅速下渗排出,成为通气孔道;当量孔径0.002~0.02 mm的孔隙,毛细管作用明显,可以克服重力拉升水分,成为持水孔道;当量孔径更细的孔隙,束缚水分的作用明显,属于非活性孔隙。通气孔道和持水孔道交织构成立体网络,是土壤中蓄存水分和空气的结构。“襄”字本义指挖土播种再覆土的意思,引申为“包裹在内、包容”[6]。因此,由“土”和“襄”组合构成“壤”字,表示壤具有包容作用,本质上说明土壤的作用就在于包容水分和通气。农业上称兼有黏土和砂土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良好的土壤为“壤土”,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在悬崖绝壁和石质山坡上,植物能够正常生长。

废弃道路的路基整体坚实致密,如同石板一块,其中均为非活性孔隙,通气透水性能微弱,植物根系无法扎入其中,不属于土壤范畴,只有其上方覆土才具有土壤功能。这就是废弃道路覆土浅薄时植物生长衰弱的根本原因。

2 土壤活水层

生态恢复的关键是植树造林。森林植被这床被子要远远厚过草地植被,缓和环境剧烈变化的性能远远优于后者,生态功能更加优良[7]。与草本植物相比,树木的根系下扎很深。因此,土壤存在不透水层,对树木、对林分的生长影响更大,是生态恢复的制约因素。

黄土高原区土层厚达数十米,乃至上百米,但就植物生长而言,其实并不深厚。在黄土区土壤水分循环研究中发现存在干层现象。干层指土壤深处出现的低湿度层,其含水量接近植物凋萎和毛细管水柱断裂湿度[8],在陕西黄土区出现在2.1~3.0 m[8-9]深处,在甘肃中部黄土区阳坡林地甚至出现在0.6 m深处[10]。土壤干层顶端是降水入渗的最深处,只有分布在干层以上的植物根系才能吸收利用当年降水。也就是说,干层以上的土层才会有效蓄存降水,降水时入渗蓄水,然后被植物吸收利用,对植物来说是活性土层。有人说“有松鼠的山就是活的”,山林有松鼠说明野生动物丰富,生态系统食物链完整,物质循环畅通,系统健康稳定。活性土层与活的山林一样,循环通畅,生生不息。

在农业上活土层一般指耕作层,在林业上则指表土层,其中土壤微生物丰富,能把枯枝落叶迅速分解为矿质养分和腐殖质,归还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活性土层与活土层不同,活性土层的活不在肥力,而在水分,是水有活性,是水分的循环通畅,生生不息。准确应该称之为活水层,是入渗蓄存天然降水供应植物生长发育的有效土层。在黄土地区,干土层以上为活水层;在石质山坡,由于砾石层透水通气,活水层则深达基岩;一些地区土层含有透水性能微弱的黏化层[6],其黏化层以上为活水层。因此,废弃道路生态恢复的关键是创造深厚的活水层,路面覆盖薄层土得到的活水层同样浅薄,生态恢复过程微弱。

3 废弃道路生态恢复技术的关键

废弃道路覆土形成的活水层浅薄,蓄水能力有限,又位于树木根系主要分布层之上,植物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养分供应,长势自然就衰弱了。可以仿照石质坡地的土层结构,设计新的废弃道路生态恢复方法:先破碎原路基,形成多种多样的缝隙,再覆土植树,甚至不用覆土,只需挖穴换土即可。破碎路基可以采用机械法和爆破法。市场上有多种型号的水泥路面破碎机,采用冲击原理,可以均匀破碎包括水泥在内的各种路基。王永蕙等人在河北太行山区试验爆破松土法改造低产枣园,效果良好[11]。其中阜平试验枣园为沟谷梯田,土层较厚,由于多年没有耕作,土壤坚实致密;赞皇试验枣园为丘陵坡地,土层薄,多砾石。其方法是在树冠投影外缘打设炮眼1~2个,口径15~20 cm,深50~80 cm;每个炮眼填入硝铵炸药0.75 kg,雷管引爆。爆炸震裂密实表土层,使之破碎为千缝万隙,爆破后表层土降水入渗速度提高1倍。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废弃沙石道路的破碎,只是炸药用量、炮眼密度和深度要根据路基密实程度试验确定。

许多路基使用三七灰土分层铺填夯筑密实而成,破碎后,路基缝隙中残余的消石灰可能影响植物根系活力。三七灰土由消石灰和黏土按体积比3∶7配制而成,使用历史悠久。消石灰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是一种强碱,由生石灰加水消解而成。加水后,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氧化钙水合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缓慢与土壤中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碳酸钙,将土壤胶结硬化起来[12],三七灰土因此具有较高强度和不透水性。同事何虎林介绍,在主持铁路、公路路基边坡绿化工程中发现,有些灌木成活正常,有些成活率低,甚至成活后又枯死。挖出枯苗观察,分析认为是路基三七灰土中残余的消石灰致死苗根。不同灌木对消石灰的耐性不同,耐性好的灌木植苗成活率高,成活后生长健壮;耐性差的灌木植苗成活率低,成活后长势不良。因此,选择耐性强的树种,完全可以避免路基三七灰土中残余消石灰的影响,实现废弃道路破碎法生态恢复的设想。

4 小结

废弃沙石道路覆土栽植油松,长势衰弱;秦直道废弃数百年仍然不容易长草,根本原因在于坚实致密路基透水性能微弱,造成原路面以上土壤活水层浅薄,植物水分供应不足。设想采用机械法或爆破法破碎路基,再覆土就可以造成与石质山坡相似的深厚活水层,为植树种草、恢复生态创造条件。如果路基由三七灰土夯实而成,则需要选择种植耐消石灰性强的植物。

媒体报道,2018年7月,英国遭受破纪录的热浪袭击,致使草地中呈现出历史遗迹轮廓[13]。其原因在于,建筑遗迹的地基被掩埋形成的活水层较薄,遭遇严重干旱时,地表生长的草本植物枯黄而呈现遗迹轮廓[14]。由此可见,不仅废弃道路生态恢复要破碎致密路基,废弃的其他土地要实现真正的生态恢复,同样需要破碎致密土层,扩大活水层厚度。仅靠自然力量很难迅速消化这些人为造成的致密土层,即使成功植树种草,也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残留人为干扰的烙印。

猜你喜欢
水层覆土土层
土钉喷锚在不同土层的支护应用及效果分析
长江口邻近水域仔稚鱼分层群聚特征分析
水稻机械直播同步悬摆式覆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土层 村与人 下
土层——伊当湾志
土层 沙与土 上
水稻水层管理田间试验总结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百病傻
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