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涉水区域饰面砖铺贴系统质量控制探讨

2019-03-19 12:09冯黎喆
工程质量 2019年1期
关键词:空鼓防水涂料粘结剂

冯黎喆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4)

0 引 言

饰面砖工程是室内装饰工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与内装工程的观感效果和使用功能密切相关。其中,玻化砖是近年来兴起的室内装饰材料,由于其质地密实、表面坚硬、光滑透亮,且耐磨性、光泽度、破坏强度、耐热性能、抗冻性、耐污性、耐酸碱性等性能均优于抛光砖、釉面砖及大理石,加之比普通大理石更轻薄,已受到越来越多业主的青睐。但正由于玻化砖质地致密,吸水率极低,若采用传统铺贴工艺,很难与粘结材料形成长期的牢固粘结,特别在长期浸水或冻融循环后,粘结强度将急剧下降,最终导致空鼓(见图1)、脱落(见图2)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图1 饰面砖空鼓现象

图2 饰面砖脱落现象

1 空鼓脱落原因分析

厕浴间、盥洗室、厨房、阳台、茶水间等涉水区域是室内饰面砖铺贴出现空鼓、脱落问题的多发区域,根据对已完工项目的回访调研以及对维修项目的调查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环境条件、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过程管理四个方面。

1.1 环境条件

1)施工区域环境温度过高,造成粘结层失水过快;或环境温度过低,造成粘结层受冻融破坏影响,使粘结层强度显著下降,从而影响饰面砖与粘结层间的粘结力,导致饰面砖出现空鼓、脱落。

2)施工区域环境温差过大,引起材料的温度应变,产生伸缩形变,造成饰面砖与粘结层间因变形差异而产生变形应力,当变形应力超过饰面砖与粘结层间的粘结力时,从而导致饰面砖逐渐形成局部裂纹甚至出现空鼓、脱落[1]。其中,饰面砖尺寸越大,弹性模量随之增大,因温度变化产生的变形应力也越大。

3)饰面砖铺贴后受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饰面砖出现空鼓、脱落。

1.2 材料选用

1.2.1 防水材料

厕浴间等室内涉水区域因面积小,管道、阴阳角、卫生设备等搭接部位多,适宜进行整体涂膜防水施工[2,3]。其中,聚氨酯防水涂膜与粘贴层材料的相容性较差,需要通过在防水涂膜面层撒砂处理或界面拉毛处理来增加表面粘结强度,但若施工过程操作不当,空鼓、脱落问题仍屡见不鲜。笔者通过试验测试对比证实[4],在室内涉水区域饰面砖铺贴过程中,防水材料宜选择水泥基防水涂料,如刚柔性能结合较好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Ⅱ型或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Ⅲ型。

1.2.2 粘结材料

采用传统的水泥砂浆或水泥素浆铺贴饰面砖,因水泥水化反应后会变硬变脆,在温度变化较大时,饰面砖系统各组成部分产生的变形不一致,从而导致饰面砖空鼓、脱落。而在水泥砂浆中加入可再分散乳胶粉,可以改善砂浆的柔韧性,通过变形吸收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少粘结砂浆层的内应力,可有效解决饰面砖空鼓、脱落问题[5]。笔者通过试验测试对比证实,在室内涉水区域饰面砖铺贴过程中,应选择瓷砖粘结剂作为粘结层材料,并根据饰面砖尺寸、重量、基层类型等因素选择不同等级的瓷砖粘结剂,如增强型粘结剂、弹性粘结剂。

1.2.3 界面材料

界面材料(背胶)的作用是在饰面砖与粘合层之间,架构起一层牢固的桥架,其具有良好的粘合力,与粘结层形成强有力的粘合作用;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能有效抵抗不同材料之间的收缩变形;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有效降低粘结层遇到水粘合力下降产生的层间剥落问题。笔者通过试验测试对比证实,在室内涉水区域饰面砖铺贴过程中,宜采用界面材料对饰面砖粘结面进行处理,可显著提高瓷砖粘结剂与饰面砖之间的粘结强度。尤其是防水型界面剂,还可有效避免饰面砖铺贴浸水后或冻融循环后粘结强度骤降的现象,适合厕浴间等涉水区域使用。

1.3 施工工艺

1)饰面砖处理不当,饰面砖粘结面存在灰尘或脱模剂等影响粘贴的物质;饰面砖粘结面未做背胶处理或养护不当,使饰面砖和粘结层未形成有效粘结,导致饰面砖与粘结层间剥落。

2)基层处理不当,基层存在浮灰、油脂、涂料、混凝土脱模剂等有碍粘结的物质未清理干净,导致基层空鼓;基层表面强度不足,抗拉强度小于0.4MPa,且未进行增强处理,导致基层表面剥落。

3)防水层施工不当,涂刷厚度不足或养护不当导致防水层强度不足,因粘结层固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应力导致防水层与基层剥落;使用聚氨酯防水涂料等有机类防水材料时,防水层表面未撒砂或未做界面处理即粘贴饰面砖,导致粘结层与防水层间剥落。

4)粘结层施工不当,未采用双面薄层粘贴法,导致粘结层满浆率低、强度不足,导致局部粘结空鼓;粘结层厚度过厚,固化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导致饰面砖与粘结层间剥落。

5)饰面层留缝不当,饰面砖板缝留置过小或未设置装饰伸缩缝,因轻质板材等基层伸缩变形而造成饰面层相互挤压,导致饰面层空鼓、脱落。

1.4 过程管理

1)未组织施工班组技术培训或技术交底不到位,施工班组人员流动性大、责任心不强,对过程工序把控不到位。

2)未组建施工管理小组,未建立过程管理制度流程,过程中没有专项图纸会审、施工方案逐级审批、技术交底等相关控制环节。

2 质量控制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正确、高效地进行室内饰面砖铺贴施工,确保饰面砖工程质量,笔者在探讨涉水区域饰面砖饰面粘结性能影响因素、施工操作因素对涂料防水层质量影响和住宅室内防水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室内涉水区域饰面砖铺贴施工管理流程与质量管控措施。

2.1 施工管理流程

为规范室内饰面砖工程施工管理行为,提高在建项目饰面砖施工质量,防止饰面砖空鼓、脱落问题,施工企业应根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结合饰面砖工程实际情况,制定饰面砖工程管理制度流程。内容应包括成立施工管理小组、专项图纸会审、施工方案逐级审批、技术交底等环节。具体的饰面砖工程管理制度流程可参考如下:项目进场→成立施工管理小组→专项图纸会审→施工方案逐级审批→技术交底→人、材、机准备→饰面砖处理→基层处理→防水层处理→饰面砖铺贴→留缝处理→填缝处理→表面清理→成品保护→质量检测→验收交付→维保阶段→维保到期、合同终止。

2.2 质量控制措施

2.2.1 饰面砖处理环节

1)饰面砖清洗。将饰面砖粘结面残留的灰尘、浮浆、油污、脱模剂等有碍粘结的物质清理干净。

2)背胶配置。将双组份型背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比例(液料∶粉料=1∶2~2.5),使用机械搅拌机混合均匀,形成背胶浆料。为证明混合比例对背胶性能产生的影响,笔者进行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混合比例对背胶粘结强度的影响对比

3)背胶涂刷。将背胶浆料均匀地涂布于饰面砖粘贴面,厚度约为0.5~0.8mm;涂刷背胶浆料时,饰面砖四周边缘宜留出5~10mm空间不刷,防止因满刷浆料导致溢出污染;饰面砖四周若溢出背胶浆料,应在表干前使用美工刀或铲刀清理干净。

涂刷完背胶浆料的饰面砖应水平放置养护,常温下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4h;背胶养护时饰面砖不得立放或斜放,防止因浆料流淌造成背胶层厚薄不均或饰面砖污染。

2.2.2 基层处理环节

1)施工前应预先检查基层的立面垂直度和表面平整度,当垂直度和平整度未能达到要求时,应进行基层找平处理;其中,基层表面平整度偏差不应大于3mm,立面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4mm。

2)基层应坚实、牢固、不空鼓,表面抗拉强度不应小于0.4MPa,若基层表面出现起砂、粉化等现象时,应使用墙固处理剂等材料进行加强处理;基层表面若有浮浆、油污、涂料、混凝土脱模剂等有碍粘结的物质,应进行处理;检查基层有空鼓、开裂、疏松的部位必须铲除,局部修补找平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3)清理后的基层应提前润湿饱和但无明水。

4)在加气混凝土、轻质隔墙、墙体保温系统等基体上粘贴饰面砖时,应采取加强及粘结质量保证措施。

2.2.3 防水层处理环节

1)防水层宜采用水泥基防水涂料,如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施工前基层润湿饱和但无明水,防水涂料分三遍施工,每遍涂膜厚度为0.4~0.6mm,间隔时间为6~8h(具体应根据实际使用的防水涂料而定,夏季施工可缩短,冬季应延长),最后一遍防水涂料施工完成后应养护24~48h;防水涂膜的平均厚度值应满足设计要求,且最小厚度值不应小于设计厚度值的80%。

2)防水层若使用聚氨酯防水涂料等高弹性防水涂料时,则须对防水层表面撒砂或进行界面剂处理;进行界面剂处理时,应待防水层最后一遍涂实干后,将界面处理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液体∶粉体=1∶2)混合均匀,用毛刷或滚筒均匀地涂布于防水层表面,厚度约为1mm,用量约1kg/m2,待自然养护24h后即可进行后续施工。为证明界面处理对不同防水层的表面粘结强度产生的影响,笔者进行了验证试验,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

2.2.4 饰面砖铺贴环节

图4 界面处理对不同防水层的表面粘结强度影响对比

1)粘结剂的选择与制备:粘结剂选择时应根据饰面砖尺寸、重量、基层类型等因素,选择不同等级的粘结剂,其强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C/T547-2017《陶瓷砖粘结剂》的有关规定。粘结剂制备时应按照材料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用机械搅拌器混合均匀。使用过程中严禁掺加水泥、黄沙等其它物质,搅拌好的粘结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用完,表面干固后不得加水继续使用,具体制备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粘结剂的制备流程

2)饰面砖铺贴:铺贴时应采用“双面薄层粘结法”,即用锯齿抹刀将粘结剂浆料均匀地刮涂于饰面砖背面与基层粘结面上,再将饰面砖按压至基层粘结面,用振荡器振荡压实,调整水平,并刮去多余胶浆。

3)粘结层厚度宜为5~8mm,对应的增强型粘结剂用量约为8~10kg/m2;当饰面砖尺寸≤300mm×300mm时,宜选择规格为4mm×4mm的锯齿镘刀刮涂粘结剂;当饰面砖尺寸在300~600mm时,宜选择规格为8mm×8mm的锯齿镘刀刮涂粘结剂;当饰面砖尺寸≥600mm×600mm时,宜选择规格为12mm×12mm的锯齿镘刀刮涂粘结剂。为证明厚度对粘结层的粘结强度产生的影响,笔者进行了验证试验,测试结果如图6所示。

2.2.5 留缝处理环节

图6 厚度对粘结增强层的粘结强度影响对比

1)板缝设置:针对饰面砖因温度变化产生温度应力,应力累加导致变形空鼓、脱落等问题,通过铺贴温度应力测试,利用饰面砖尺寸、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季节变化产生的温差等数据,准确计算应预留板缝宽度,在施工时即合理预留板缝。

案例分析如下。

西安某工程项目,饰面砖施工环境温度为5℃,西安全年最高温度为40℃,墙体为现浇混凝土结构,饰面砖尺寸为500mm×500mm×10mm,经测试该批饰面砖的热膨胀系数为7.5×10-6/℃,施工时预留板缝计算见式(1)、(2):

2)装饰伸缩缝设置:室内墙面和地面饰面砖铺贴宜设置装饰伸缩缝,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8m,伸缩缝宽度宜为5~10mm,伸缩缝应从找平层断开,并一直延伸至饰面砖表面,并采用密封胶或柔性装饰线条填充。

3)找平、调缝:饰面砖铺贴过程中还需借助拉平器进行找平;找平拉平器分手楔型和拧盖型,手楔型用于地面满铺,拧盖型适用于墙面的各种铺贴工艺;拉平器施工前应将带子预埋于饰面砖缝之间,手楔型拉平器可借助推钳子将楔子推入带子孔部进行定位,拧盖型调平器需将拧盖拧至于合适的位置进行定位。

表1 饰面砖铺贴系统粘结强度测试数据对比

大面积完成检查后,应再次检查铺贴平整度,不符合平整度规定,要按要求进行返修;尺寸大于300mm×300mm的饰面砖建议每块砖配备4个拉平器,在饰面砖靠近四个角的位置分别安放,一般情况配备2个即可。

所有的找平、调缝工作必须在可调整时间内完成;饰面砖铺贴完毕后1d即可拆除调平器及定位十字架。

2.2.6 填缝处理环节

1)饰面砖填缝施工应在粘贴完成至少7d或粘结层完全干燥后进行,填缝前应先将饰面砖缝隙内残留的浮灰、油污、疏松物等有碍填缝的物质清除干净。

2)填缝材料拌合应按材料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填缝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缝应连续、平直、光滑、无裂纹、无空鼓。

3)对于轻钢龙骨轻质板材等易变形基层,宜使用柔性填缝剂或弹性硅酮胶进行填缝处理,以降低基层变形等产生的破坏性应力。

2.2.7 表面清理环节

填缝后用棉纱蘸水擦净饰面砖;当砖面污染严重时,应尽量采用中性清洗剂,若使用浓度20%的稀盐酸清洗时,应保护五金件,洗完后用清水冲净。

2.2.8 成品保护环节

1)饰面砖铺贴完成后,在养护期内不得受压;对后续工序可能造成污染的部位,应做好相应临时保护措施。

2)对后续施工中可能出现碰撞受损的通道、入口、阳角等部位,应采取相应临时保护措施。

3)应合理安排及协调水、电设备安装等工序,宜在饰面砖铺贴前预留相应的孔洞。

2.2.9 现场测试环节

利用数显式粘结强度测试仪(满足JG/T507-2016《数显示粘结强度检测仪》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JGJ/T110-2017《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6]的相关规定,对饰面砖粘结强度进行现场拉拔测试,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

3 结 语

针对室内涉水区域饰面砖铺贴工程,笔者结合装饰施工实际经验,分别对饰面砖处理、基层处理、防水层处理、饰面砖铺贴、留缝处理、填缝处理等重点环节进行了研究探索;通过材料性能测试,优选材料施工参数;通过现场质量测试,对铺贴系统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各层之间的粘结强度达到标准要求。通过以上环节最终形成了室内涉水区域饰面砖铺贴质量管控措施(见表2)及铺贴构造示意图(见图7),该铺贴体系从根本上杜绝了室内涉水区域饰面砖工程中出现的空鼓、脱落等质量问题,保证了工程质量,减少返工带来的损失;同时提高人工效率,减少材料损耗。

表2 饰面砖铺贴系统质量管控措施

续表 2

图7 饰面砖铺贴构造示意图

猜你喜欢
空鼓防水涂料粘结剂
高弹倍固沥青防水涂料的研制
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特点及应用展望
沥青基防水涂料及密封粘结材料探讨
蜡基温拌添加剂对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蜡基温拌添加剂对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饰面层空鼓方法研究
隧道复合式路面高粘改性乳化沥青防水粘结剂开发
浅谈房屋建筑内墙机械喷浆施工工艺
一种型煤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防水涂料的分类与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