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中的心理危机如何干预?

2019-03-19 11:58赵丰于桐
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导处层面科普

赵丰 于桐

《礼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除了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据国奥心理健康数据中心分析,在2018年心理咨询行业接诊的案例里,36%属于在校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的求助者,以每年3%-5%呈递增趋势。

从心理健康到不健康,再到发展成各类症状,甚至影响到社会功能,都源于“习惯性重复”。当孩子的感官系统一次次被血腥、暴力、自大等行为进行重复刺激和强化时,大脑的神经元已经储存了已知的潜意识行为路径。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影响,接下来只是在校园中彼此相互复制而已。

针对目前校园欺凌事件的情形进行分析、梳理、归因。笔者提出了“四个层面,十个维度”的校园欺凌中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科普层面包含三个维度,分别是法制科普、德行科普、心理健康科普。

“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2018年12月3日,12岁弑母少年这句话震惊了整个媒体圈。极度的认知偏差,行为过激,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人间惨剧。针对这类现象,有必要对校内学生通过法制、德行、心理健康的科普提升认知力,明确校内行为的红线或边界。降低因认知不足而导致的校园欺凌行为!

干预层面包含两个维度,分别是德行强化、心理咨詢。

16岁左右是大脑额叶区的闭合期,在此之前,大脑属于高效学习阶段。耳濡目染的事件同类性越强,对其行为的影响越久。所以,听闻正面积极的故事、实时事件越多,重复性越强,欺凌事件就会越少。其次,每个季度一次的“定制化心理健康测试”可以更早地让家长或老师了解到学生的潜在心理问题,犹如“上医治未病”。让心理咨询师在早期介入,让问题在萌芽期得到有效干预。

依从性层面包括两个维度,分别是校内教导处、保卫科。

校内教导处和保卫科的胜任力尤为重要。他们既是学生道德规范的引领者,也是学生身体安全的保护者。所以,这两个部门在学生心目中信任度和依从性的强弱,对校内欺凌者和欺凌事件都有实际的影响。

环境层面包含三个维度,分别是家庭、校园、朋友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上三个环境是孩子成长史的主要环境,对孩子行为的养成,人格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是家人、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校园潜在安全风险的根本所在。

学生由于遭受校园欺凌事件而形成的投射反应,导致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不仅为家庭带来了持续性困扰,更为国家未来的治安稳定发展带来了阻力。对上述四个层面的关注,十个维度的评估,尤其是校园内心理健康科普及高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教导处层面科普
对“慢孩子”,评价更应柔情
对“慢孩子”,评价更应柔情
科普达人养成记
教导处在哪儿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