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如何借鉴香港经验?

2019-03-19 11:58罗家顺
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自由港浦东试验区

罗家顺

除去孩提岁月,我在香港25年,在上海25年,这两座城市我既熟悉又有感情。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这两个城市越拉越近,本文将浅论香港自由港的发展经验以及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推进。

浦東巨变

我出生在香港,香港是我的故乡,我热爱香港。1995年,我随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先生来上海投资,至今已有25年,我把自己最有价值的年华留在了上海,上海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热爱上海,因为我是中国人。中国日益强大,香港回归让所有香港人挺起腰杆。最让我骄傲的是,我的事业在浦东,多年在浦东工作、生活,如今我已是浦东人。浦东已被公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繁荣开放的标志性高地,中国改革开放后一批又一批具有原创性的改革措施都在浦东诞生。

我在中国投资管理的25年岁月中,特别是在浦东开发的实际推进中,有一个日子让我无法忘记,那就是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正大集团获得了0002号备案证书,最早进入上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决心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来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战略。中央将又一制度创新作为核心并可复制推广,服务全国的“试验”交给了上海,交给了浦东。

近5年的时间过去了,浦东乃至上海为这一“试验”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不仅自贸区的总面积由挂牌时的28.78平方公里至2015年4月已将自贸区范围扩展到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总面积已达120.72平方公里。到目前为止,上海自贸试验区新注册企业5.4万家,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600家。以仅占上海五十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上海40%的贸易总额和四分之一的生产总值,同时占浦东新区四分之三以上的生产总值和50%的工业总产值,浦东80%的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总部都聚集在自贸试验区。

至今为止,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累计有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诸如率先对外商投资准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率先实施推广境外投资备案制,率先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率先稳步推进金融改革等。由于上海自贸试验区已完成中央交予的既定任务,已取得可复制的制度创新之经验推广于全国,致使中国境内自贸试验区由1个发展到如今的11个,但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步伐没有停止,它将带着中央新的试验指令继续踏踏实实地朝前走,将自贸区建设往前推进,着力推动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的“三区一堡”建设,并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博鳌论坛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改革开放的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全面开放格局,“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出,“在洋山保税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上述文件表明,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推进自贸区建设,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谈到自由贸易港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香港。100多年来,香港从一个渔村逐渐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商业、金融中心,其真正的秘诀是坚持自由港的政策。香港回归祖国后,实行“一国两制”,其自由港的地位得到了法定的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自由港地位,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征收关税”。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保障货物、无形资产和资本的流动自由”。香港自由港建设百多年的历史经验,可以成为当今上海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可贵借鉴,上海与香港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地理环境相近,城市功能相近,一个是“一国两制”的“试验田”,一个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共同在世界先进港口前5名之内,共同在世界金融中心前10名之内,共同拥有大批的科技与管理人才,但由于法律制度框架,金融监管成熟度,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和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等两地仍存在差异,所以,当今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推进与扩容既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扩容和复制的层面上,也不能简单复制香港经验,应基于国家战略,在更高的起点上,将香港的经验通过改革创新,特别在制度突破的先试先行上融入到推进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中去。

他山之石

从制度角度看,香港自由贸易港为上海建设自由贸易港有哪些方面可以借鉴呢?根据我在香港的长期生活与观察,归纳起来大致有:贸易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人员流动自由、低税负和自由营商环境等6个方面。

贸易自由。在香港各类交通工具进出港口不受海关限制,不必接受相关部门的额外检查,普通物品进出口均无需向海关报批,对进出口额不做过多管制,只对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国家安全等相关领域进行控制。

投资自由。在香港投资不受国别的限制,资金来源无论是本地还是海外,资产所有制是集体或是个人,都可享受“国民待遇”。香港不限制资金来源、投资行业、投资股比、内外资等一视同仁(除金融和电讯外),企业注册简便快捷、公司注册无需验资。

金融自由。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已实现了资本金融项目完全放开,本地资金和境外资金均可自由进出流动,离岸资金和在岸资金转换自由,外资公司和个人只需开立买卖证劵账户就可随时交易,境外借贷者可利用香港资本市场上各种证券工具融资,金融监管机构以法律条例为准绳进行金融监管,把风险防范作为监管核心。

人员流动自由。香港推进人员流动的自由,对从事商务活动的访客、游客,入境事务处提供方便的入境政策,在香港劳动力谋职是自由的,在不同性质的单位之间流动也是自由的,竭力留住香港需要的优秀人才和凭自己的才能和本事是立足香港的根本原则。

低税负。香港除烟、酒、碳氢油类、甲醇之外,货物进出口香港无需缴付任何关税,香港不设增值税和营业税,境外所得利润也无需纳税。相对上海自贸区,香港的税负较低。

自由营商环境。由于上述五项制度的坚持及很好兑现,给香港带来自由和谐的良好营商环境,由此使香港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商业中心和购物天堂。

综上所述,我认为,香港百余年自由贸易港经验可以为上海借鉴,但不可死搬硬套。香港与上海虽然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上海自贸区要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完全是国家战略,必须根据中国体制、从功能与制度上探讨更多、更好地突破,朝更高的起点、更大辐射面和可复制性的方向努力。而香港应依托国家雄厚的实力,把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自由港融入到祖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去。

香港与上海之间不应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应该是互帮互学互利的关系,上海自贸区的成功与繁荣,力推祖国的兴旺与强大,祖国的兴旺与强大促使香港以更加坚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两颗东方明珠应携起手来,相互辉映,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自由港浦东试验区
新加坡殖民地自由港政策的形成(1819—1867)
三十年的浦东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浦东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自由港的生意经
“浦东好人”黄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