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音乐生活的趣味

2019-03-19 11:55张金鑫
出版广角 2019年2期
关键词:资中钢琴人生

【摘 要】 《大家小书:有琴一张》是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系列中的一本,是资中筠的音乐自传,记录了资中筠少时至暮年的诸多音乐经历和感悟,其中况味值得品读。文章从“大家小书的魅力”“别样的人生乐趣”“生命的热爱”三个方面探讨本书出版的意义。

【关 键 词】资中筠;“大家小书”;音乐生活;人生乐趣

【作者单位】张金鑫,集宁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2.028

《大家小书:有琴一张》是资中筠的音乐自传。资中筠1930年出生,良好的家风塑造了她温婉、坚韧的性格,也为她政治、翻译、文学等领域的建树提供了丰厚的养料。音乐不是资中筠的专业,但熟悉她的朋友和读者都深谙先生的钢琴造诣,这本自传也因此具有了传奇色彩。

《大家小书:有琴一张》记录了资中筠少时至暮年的诸多音乐经历和感悟,包含“从玩具钢琴启蒙”“幸遇好老师”到“衰年余兴”等十余篇文章,作者虽以“雪泥鸿爪”自谦,但其中的况味却值得细细品读。文中所述不仅是先生学琴的花絮,还融会了人生哀乐体验。这本小书就像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照出其中的曲折与坚毅,展现出音乐生活的别样趣味。本文从“大家小书的魅力”“别样的人生乐趣”“生命的热爱”几个方面感受资先生的音乐生活,探索本书出版的意义。

一、“大家小书”的魅力

“大家小书”秉承节约读者阅读时间、充分享受阅读乐趣的目的,重在书的作者和内容精选上——作者是“大家”,内容虽谓之“小书”,实则篇幅和意义并不浅显。就《大家小书:有琴一张》来讲,其“大家小书”的魅力就颇耐人寻味。

资中筠出生的1930年,正是中国面临巨大变革的年代。五四运动以后,受新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多女性从家庭中走出来,成为女教师、女学者……对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德望俱重、在不同领域有所建树,且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女性,人们约定俗成称之为“先生”。

资中筠便是这样一位值得尊敬的杰出女性代表,她不仅是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翻译家,而且在历史、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大家。在《大家小书:有琴一张》中,她抛开专业和学术,讲述自己精彩而又充满波折的音乐际遇——从初识音乐的懵懂到与钢琴结缘的热爱,从借乐会友的舒畅、中途搁浅的怅惘到魂牵梦绕、再续前缘,钢琴和音乐成为先生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资中筠先生之所以与音乐、钢琴产生一系列的“纠葛”,与她自身执着、坚毅的性格不无关系。书中写道,资中筠先生在正式学琴仅六年的时候就举办了一场像模像样的钢琴独奏会,演奏了巴赫的《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萧邦的《黑键练习曲》、贝多芬的《悲怆》等正规曲目,甚至还有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三个乐章,这在如今也是罕见的、不可思议的能力。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天分的因素,还与她坚持不懈地练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資中筠与音乐的相识相伴也映射出中国社会的诸多变迁。资中筠音乐之魂的冬眠时期,正是不可避免的灰暗时代,好在特殊的岁月终于过去,新的时代终于到来,先生也重温钢琴梦,秉持着初心,将梦想与生活、钢琴与自我再次结合。从中,我们看到一颗闪耀灵魂的执着与坚守,以及跳跃的琴键演绎出的平凡生活中的七彩之光。这也是“大家小书”的别样魅力所在——帮助我们了解一位杰出女性博大的爱与情思。

二、别样的人生乐趣

据资中筠说,音乐自传取名“有琴一张”,是受欧阳修“六一居士”之号的影响。“‘六一之中,我得其三:书一万卷、琴一张、老翁(媪)一个”,遂得名‘有琴一张”。这其中不乏先生的揶揄之词,但从中可以看出,钢琴之于先生的意义在于表达其别样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境界。“有琴一张”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论语》里被孔子赞誉有加的颜回,孔子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却也“不改其乐”。颜回在简陋的居室中,过着简朴甚至寒酸的生活,却仍然享受着向道的乐趣。资中筠在与钢琴的交流中享受到的乐趣恐怕与颜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正如前面所说,钢琴与音乐并不是资中筠的专业,她与钢琴的相遇在于少时课余学过六年,而结下缘分则是个人的好学、领悟等诸多因缘促成。年少时的资中筠享受钢琴与音乐带给她的别样乐趣,当经历诸多离散之后再去回忆那段缘分时,更多了一份对美好青春的怀恋和留恋,以及对因为钢琴而变得丰富有趣的人生的感激。

音乐对人的影响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当音乐融入生命后,会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钢琴是演绎音乐的绝佳工具之一,琴键的跳跃,旋律的流淌,快乐时是一种情绪的传递,悲伤时是一种精神的舒缓,往往能够为人生增添别样的乐趣,产生难以预期的影响力。

钢琴演奏虽然不是资中筠的专业,只是单纯的爱好,但是对演奏的喜爱却几乎伴随她的一生,成为她严肃、专业之外的难得慰藉。从资中筠讲述自己与音乐结缘的故事可以看出,她对音乐和钢琴充满了喜爱和热情。童年时期与一架玩具钢琴的一次偶然“亲密接触”,使钢琴与音乐成为她相伴一生的挚友,为她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带来了别样的乐趣。甚至可以说,她在事业当中取得的成就也离不开音乐的滋养。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可能为了谋生而从事某个工作,或许这个工作我们做起来游刃有余,但是工作中所获得成就感远远比不上做自己喜爱的事更快乐。这也是《大家小书:有琴一张》给我们的启示:碍于天赋、机遇等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现实生活中能够成为音乐家、钢琴演奏家的人少之又少,但这并不能阻碍我们爱音乐。人还是要与能带给自己快乐的美好事物相伴,这样才能将生活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三、对生命的热爱

“大家小书”系列图书能走近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不仅让读者看到这些大家所写的书,也让更多读者了解大家的日常生活。大家并不是圣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但他们不同于凡人的地方,就是能在自己的成长、追求中散发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热爱。这种理解和热爱往往不着痕迹,隐藏在他们的字里行间,隐藏在他们的经历之中,隐藏在他们的追求之中。

在《大家小书:有琴一张》中,资中筠向读者诉说她的人生经历。资中筠学琴虽然只有短短几年,但却影响其一生。资中筠是国际政治和美国研究专家,也是著名的翻译家,但在专业之外,她却旁涉中西历史文化,关注中国现代化问题,爱好钢琴。一个人具有活力和生机,恰恰是因为有爱好,有对生命的追求。如资中筠,即使不再年轻,只要心中有爱好和追求,就会变得神采奕奕。

资中筠在《从玩具钢琴启蒙》一文中说,她与钢琴的结缘是从一架玩具琴开始的,虽然那架玩具钢琴十分简陋,但却在她幼小心灵中种下了热爱生命的种子。孩子对音乐的感受是稚嫩的,对生命的体悟是懵懂的,她的乐趣只是在于能把“熟悉的歌弹出调来”。上小学时,“也许是得力于玩具钢琴,一般同学视为十分复杂的‘蛤蟆骨朵和那几条线的关系,我在脑海中与琴键一对号立刻就明白了,恍然大悟之感由此产生”。这其实便是作者的天赋,这种天赋来源于作者孩提时对艺术的感知。孩子对心爱之物的执着追求,会一直延续到成年之后。成年的资中筠之所以对政治感兴趣,是因为政治问题是国家的生命,她之所以没有放弃儿时的爱好,是因为艺术问题是个人的生命。

步入老年的她依然每天坚持练琴,不知疲倦,这种获得感、满足感与趣味感是没经历过的人感受不到的。她在钢琴演奏中融入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认知与情绪,这与纯粹的精神享受不尽相同,因为它掺杂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享受和追求,但与生命何其相似——生命岂不是肉体和精神的双重产物?资中筠在书中说:“我的节目单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付之一炬,其中有些现在仍记得,而且还在弹;有些则已惘然,任凭苦苦搜索记忆,也无法百分之百地恢复原貌。”为什么一个节目单竟然会让她怅惘?那是因为生命中失去了一份可贵的精神体验。

四、结语

资中筠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是因为古典音乐蕴含着这个时代所不具备的对远去的生命的理解,蕴含着人类优秀的精神传承,历史弥新。正如资中筠向人们展示的那样——少年时对音乐的热爱,到了老年方展示出其全部意义,这或许也是这本书所选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一步步展示给读者的精神线索。

“大家小书”从多个角度、多个视野带领读者进入“大家”用平凡文字所构成的精神世界之中,其中的这本《大家小书:有琴一张》宛如一曲从过去独奏至今的音乐,初看平凡至极,细品却韵味十足。这不仅因为资中筠朴实、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述,还因為其看似极近写实的语言之中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对人生乐趣的享受,以及对生命的赞美。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大家写给我们的“小书”。

|参考文献|

[1]资中筠. 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资中筠. 大家小书:有琴一张[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资中钢琴人生
四川省资中文庙的建筑发展史及其修复研究
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传承现状研究
人生中的某一天
名城资中 血脉香橙 中国·资中第二届血橙节开幕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