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艺术对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影响

2019-03-19 08:47王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当代发展

王辉

摘 要:当代水墨人物画是传统水墨人物画发展到现阶段所产生的新的分支。20 世纪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西方现代绘画观念涌入中国,给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都市的飞快发展促使艺术家们将关注焦点更多地投入到水墨人物画题材上,他们在创作中不断地探索新的突破,使当代水墨人物画发生了质的飞跃。

关键词:西方现代艺术;当代;水墨人物画;发展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2019年共建项目“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创作题材研究”(2019D015)研究成果。

一、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概述

从写意人物画过渡到水墨人物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出土的新石器时期彩陶上就已经有了较多的人物画元素,比如半坡出土的彩陶内彩人面鱼纹盆,在人物的脸庞上画着三角形的鼻子,人物形象鲜活灵动。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多是用线来描绘人物的形体,造型古朴,格调庄重。这种表现手法成为写意人物画发展的雏形。

汉代继承了先秦人物画古朴坚实的表现风格,创造出了气势雄壮的绘画风格。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不断,各国分裂割据,民不聊生,绘画更多是追求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气质。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通过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人物。在隋唐盛世时期,由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绘画风格“百家争鸣”,这也为写意人物画的发展与创作提供了精神养料。

写意人物画真正出现是在五代时期,五代末宋初画家石恪《二祖调心图》,该作品描绘自由不羁的祖师调心诗禅时悠然自得的景象。画中的手、足等处用细线勾勒精妙细致;二祖的衣服则是运用书法草书笔法,线条洗练,简约灵动,富有变化,节奏感强烈,干湿结合。这幅画作被视为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开端。

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在笔墨的表现上有了新的突破,淡墨勾画出人物的五官,衣服用大笔、大面积的泼染笔法,笔笔相连,墨色层次变化丰富而自然,形成酣畅淋漓的效果,气韵生动,梁楷也被认为是写意人物画绘制的巅峰代表人物。元代绘画只有短暂的百年历史,到了晚清时期任伯年本着“学古融西”的思想开辟了水墨人物画全新的绘画风格,他的画风在清末画坛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同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使“美术革命”的呼声越发高涨。留学归来的徐悲鸿先生主张用西方写实的手法来改良中国画,拓展了传统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形式。他在作品《九方皋》(图1)中,人物的塑造采用西方写实主义,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中国古老的寓言故事。蒋兆和对水墨人物画又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他把西方的造型手段与中国的传统笔墨相结合开创了水墨人物画的先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门打开,水墨人物画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构图方面更加注重对大场景多人物的组合描写,表现形式上以西方造型与中国传统笔墨线条相结合,运用皴擦、勾染点、泼墨、泼彩的技法,审美特征上追求真善美,歌颂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国家的生活场景。人物鲜活生动,技法精湛,意境宏大,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所取得的成就超越了以往。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艺术观念涌入,中西艺术观念的碰撞,在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观念的影响下当代水墨人物画家获取新的启发,渐渐形成了多角度、多观点、多面貌的水墨艺术形态,这些新变化促使水墨人物画从20世纪90年代直到今天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状态。

二、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和科技的引领下,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更多的水墨画家投身到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中,他们不仅关注着当代人的生存状态,更加关注着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什么是当代水墨人物画?顾名思义,以人物为题材的水墨画或者说是通过水墨这样一种传统的媒介来表现人物题材的绘画。通过描绘折射出当代都市人群的内心状态,深刻挖掘都市人的各种情绪变化。

随着西方现代美术思潮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西方現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更加激烈起来,这种碰撞敲击着每位画家的心灵。水墨人物画的兴起与中国经济的发展、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川流不息的车辆、霓虹灯下的都市男女等成为当代都市中的景象,当代画家身处在繁花似锦的文化氛围中。这些画家运用传统水墨与西方的现代艺术相结合为当代都市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梦幻境界,描绘着都市人复杂的心理感受以及情感上的各种微妙变化,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表达出都市人紧张、焦虑、浮躁、压抑、无助等内心情感。其中代表人物有李孝萱、刘庆和、田黎明、王彦萍、周京新、邹建平、党震、杨子勋、白璎等。

水墨人物画是对当代都市人的现实关注,是具有时代独创性的,是对都市人的精神世界与生活状态的一种高度的表达。艺术家们在都市中感受着都市人群的情感变化,并把这种体验转化成自己的笔墨语言,并用它来描绘当代都市生活中的芸芸众生。水墨人物画家每天面对着飞速发展的都市文化、科技,同时也感受着都市带来的压力,他们思考笔墨发展的现状,是对传统绘画该如何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深度思考,是一种紧跟时代发展的艺术探索。

三、西方现代艺术对当代水墨

人物画的影响

(一)西方现代艺术在中国的传播

20世纪初期,西方现代艺术在中国还无人知晓,它的传播,初期是随着新式美术教育的创办,专业性的美术杂志出现而开始的。这些美术杂志开始介绍美术教学专论,报道国内外的重要美术活动,侧重对西洋美术及艺术流派进行介绍。这些美术类专业杂志的创办使西方现代艺术在国内得以宣传,它为中国人民打开了眺望艺术世界的窗户,增进了东西方美术思想的交流。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去欧洲及日本留学和参观的学者逐渐增多,海归的中国艺术家也陆续开始介绍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及其作品,如刘海粟、汪亚尘、方于民等人先后在报刊上介绍印象派、立体派绘画以及塞尚、凡·高等画家的艺术事迹;丰富多彩的西方艺术流派开始出现在国人的视野里。从欧洲留学归来的徐悲鸿在国内大力的宣传西方写实绘画理念,并将它引入到传统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当中。徐悲鸿在中央美院担任院长期间,建立了以西方素描为基础的现代美术教学体系。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从此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

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艺术家了解学习西方的现代艺术。许多西方现代艺术的展览、书籍也接连不断出现在国内,如《世界美术》《美术译丛》等。西方现代美术思潮与观念不断冲击着艺术家的内心,使他们开始探索与研究符合时代发展的绘画形式语言。绘画创作也从传统单一的艺术模式中逐步挣脱出来。85思潮后,一批年轻画家开始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构成法、造型法进行借鉴。一些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绘画作品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林风眠将西方的构成观念与抽象主义引入到传统的水墨画中,实现了西方抽象主义与中国传统水墨的完美对接,周思聪大胆运用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卢沉一直主张将西方现代观念与中国传统水墨相结合,并应用到教学中。

西方现代艺术在中国的传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传统中国画向前发展和前进的动力,西方现代艺术的思想观念对传统艺术观念的转变与引导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二)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画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始,改革开放打开了封闭已久的国门,一直囿于写实的中国画坛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下开始逐渐复苏,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思想上西方艺术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的传统绘画,从早期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到后来的表现主义、波普艺术等。20世纪末,西方写实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在激烈的碰撞中相互融合借鉴。在不断的碰撞融合中,中国的艺术家在题材、造型、构图等很多方面找寻着自己的创作表现语言。古典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艺术注重人的个体性,尊崇感性,揭示内心的情感,关注个人内心世界。野兽派、立体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都反对模仿自然,强调尊重个人主观情感,主张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改变世界。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与波普艺术主张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对客观物体进行归纳重构,西方现代艺术中反传统、追求自由和个性的特点对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85思潮以后,几乎西方现代派的所有绘画样式都开始在国内传播开来。随着西方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印象主义、达达主义、装置艺术和影像艺术的兴起,更多的艺术家在西方现代艺术中不断汲取营养,并在自己的水墨画创作中大胆尝试运用西方绘画语言。林风眠借鉴西方现代艺术,将抽象艺术与中国传统水墨相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吴冠中等人吸取西方艺术的养分,将西方的现代构成观念引入到水墨画中,从而引发人们对画面抽象美的认识,抽象因子在传统水墨人物画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西方现代艺术的核心思想是主张创新,主张打破传统艺术的束缚,解放自我,张扬个性,强调表达个人的主观精神。大批的写意人物画家开始接受并运用西方现代绘画的理念。如蒋兆和、卢沉、周思聪、方增先等,更多的艺术家开始关注西方现代美术流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

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下,水墨画家跳出了传统的绘画思维,释放自己的创作热情,将内心的情感和内在精神,自由融入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中。他们用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语言来展现当代水墨人物画,表现题材上也更加多元化。这些艺术家在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研习传统的同时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学习。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多元互补、交相呼应的新局面。西方现代艺术使传统的水墨人物画大放异彩,展现出了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裔萼.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2]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學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当代发展
区域发展篇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论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三个转向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