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七中东区白碱滩组T3b1-T3b2沉积微相特征研究

2019-03-20 11:52肖汉文
中国锰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砂体泥岩测井

肖汉文

(长江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1 地层划分与对比

七中东区白碱滩组油藏为克乌断裂与南白碱滩断裂夹持的断块油藏,内部发育5137井断裂,为一自西向东南倾斜的单斜构造,是我国西北缘惟一的砂岩油田[1-3]。其地层厚度较大(150~350 m),平均190 m。自下而上分为T3b3、T3b2、T3b1层,位于下部的T3b3是一套泥岩,白碱滩组油藏主力储层位于上部的T3b2、T3b1层。本次研究在原基础上通过对测井曲线的旋回对比分析对储层进行了细分层,总共划分出12个小层(表1)。

表1 白碱滩组地层划分方案

2 沉积特征

七中东区白碱滩组油藏总体发育湖泊—曲流河三角洲相,前人研究发现物源来自北方的六区,T3b3层为湖泊相,T3b2-T3b1层为三角洲相。

根据现场岩心观察和分析化验资料,白碱滩组以细砂岩为主,次为细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细砂岩、含碳屑细砂岩、泥质细砂岩、中细砂岩、中砂岩、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等多种岩石。

岩心观察发现大量的沉积相标志。沉积相标志是指在原始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各种沉积特征。主要的沉积相标志包括沉积学标志、古生物学标志、地球物理测井标志[4]。

2.1 沉积构造标志

图1是位于东部的T74120井岩芯照片。显示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沉积特征。冲刷构造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解释为典型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构造。滑塌构造产生于水下分流河道侧翼与间湾过渡的相带,认为是同生期地层液化的产物。

2.2 颜色标志

岩芯观察发现,东、中、西部岩芯的颜色具有差异。东部取自T74120的岩芯中的泥岩,大都具有较深的颜色,表明沉积水体较深。而中部7459井的泥岩颜色明显偏浅。表明两者具有不同的水深或沉积环境。

图1 测井相标志

2.3 成分标志

西部7410井第二筒岩芯,发现一层约20 cm厚的炭屑与砂岩混层,具有较高的声波时差,见图2。炭屑具有明显的顺层排列特征,这种炭屑与浅色泥岩共生,明显不同于东部地区的沉积环境。推测沉积水体较浅并具有较强的水动力条件。这种水动力条件下,不利于河口坝微相的保存。认为西部地区主力储层主要是水下分流河道。

2.4 测井相标志

砂体的测井曲线形态是另一种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向意义的相标志,即测井相标志。在测井曲线的GR曲线上,水下分流河道表现出明显的钟形特征,而另外一种储集砂体—河口坝具有明显的漏斗形特征(图1)。

3 微相划分

研究认为,七中东区白碱滩组油藏主力储层,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

通过精细观察岩心与测井曲相研究,认为七中东区白碱滩组油藏主力储层段发育8种微相,常见的有3种,即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间湾等。主力储层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河口坝微相,见图3。

图2 成分标志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目的层最主要的微相类型之一。①沉积特征:水动力较强条件下的沉积,见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底部常见冲刷构造;②岩性特征:细砂岩为主,剖面上部发育粉砂岩,发育储层;③电性特征:电阻率曲线呈钟型或者箱型,电阻率值较低,一般10~25 Ω·m;④剖面结构:具有正旋回结构,向上变细,常覆盖厚薄不均的泥岩,砂岩厚度一般2~5 m;⑤平面分布:近物源区河道迁移导致砂体变宽,局部可呈片状,向湖盆方向,多发育枝状河道,砂体变窄。

河口坝是目的层常见的微相类型。①沉积特征:常见小型交错层理,变型构造;②岩性特征:细砂岩、粉砂岩,上部发育储层;③电性特征:电阻率曲线呈漏斗型或者宽峰状[5-6],其值较低,一般8~15 Ω·m;④剖面构造:常位于水下分流河道之下,具有反旋回构造,向上变粗,砂岩厚度相对较薄,一般2~3 m;⑤平面分布:砂体多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前端,片状展布。

图3 T74120井单井沉积微相柱状图

支流间湾工区广泛发育。①沉积特征:水平层理发育,见透镜状层理;②岩性特征:泥包砂特征,泥岩为深灰色,代表水体较深,其次为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局部发育薄层粉砂岩;③电性特征:电阻率曲线平直或齿状,多数层状低值,易于识别;④剖面结构:常位于水下分流河道之上,厚度变化较大,5~12 m不等,近源区与砂岩互层状分布,多形成储层的隔层、夹层[7-8],远源区为厚层块状;⑤平面分布:近源区与砂岩互层状分布,远源区为厚层块状。

4 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

岩电结合,是研究工区沉积微相的重要手段,本次研究观察岩心4口井,收集整理测井曲线356口井并做了岩性解释。以刻画单砂体为目标,编制沉积微相连井剖面,对单砂体的发育和分布进行了精细研究(见图4)。

图4 TD74112井~T71766井单砂体连井剖面

剖面位于东部近物源区,垂直于物源方向,主力储层段(T3b21)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为主的连片砂体,河口坝位于河道两侧或下部。水下分流河道频繁的侧向迁移、叠置是造成这种连片砂体的重要原因。这种砂体往往形成优质的储层。

该剖面上多见河口坝微相,这是东部常见的一种微相类型。这种微相除分布于T1b21与主力储层共生外,还在T1b22层段有普遍的发育,但砂体规模较小,连续性欠佳,一般不能成为主力产层。

以测井资料的岩性解释为基础,获得全区12个小层的砂地比数据,编制了砂地比图,了解砂体平面展布规律。以此为基础,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图,落实单砂体,见图4。

T3b22-2小层是东部主力储层。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发育。其中河口坝位于水下分流河道两侧或前缘,成片状分布。水下分流河道有3种形态,即连片状、枝状、指状。东部发育连片状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近物源区迁移叠加的结果。该小层在西部仅见枝状、指状水下分流河道和小规模的河口坝,总的砂体发育情况不良。

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图展示了砂体在剖面上的演化情况。砂体最发育的是T3b22-6、T3b22-5、T3b22-4、T3b22-2等小层,代表水动力强时期的沉积。砂体最不发育的是T3b22-1、T3b14-1等小层,代表水动力弱条件下的沉积[6-7],是白碱滩组藏两套主要的隔层。

5 结 论

1)七中东区白碱滩组油藏自下而上分为T3b3、T3b2、T3b1层,其主力储层位于上部的T3b2、T3b1层,主要以细砂岩为主,次为细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细砂岩、含碳屑砂岩、泥质细砂岩、中细砂岩、中砂岩、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等多种岩石。

2)七中东区白碱滩组油藏总体发育湖泊—曲流河三角洲相,其中T3b3层为湖泊相,T3b2-T3b1层为三角洲相。通过精细观察岩心与测井曲相研究,认为七中东区白碱滩组油藏主力储层段发育8种微相,常见的有3种,即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间湾等。主力储层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河口坝微相。

3)整个油藏由于其沉积演化形成三套褚盖组合,T3b22-6、T3b22-5、T3b22-4、T3b22-2等小层砂体发育,沉积时期水动力较强,形成了良好的储层。T3b22-1、T3b14-1以及T3b3层位沉积时期水动力条件弱,是白碱滩油藏主要的隔层。

猜你喜欢
砂体泥岩测井
泥岩路基填料抗剪性能实验研究
本期广告索引
高强度高温高压直推存储式测井系统在超深井的应用
不同pH条件下红层泥岩崩解特性研究
砂体识别组合方法在侧缘尖灭油藏的应用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延长油田测井现状与发展前景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胜利油田垦119区块塑性泥岩钻井模式研究
渤海某油田水平井随钻砂体构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