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怕地不怕的“杠精”

2019-03-20 12:29
人生十六七 2019年3期
关键词:杠精毒舌个性特征

有一天,顾客问牛肉面店的老板:老板,你这牛肉面里怎么没牛肉?老板回答,这有什么好奇怪的,难道老婆饼里有老婆吗?这个极简段子中的老板,其语言表达方式通常称作“抬杠”。喜欢“抬杠”的人,有个共同绰号叫“杠子头”。如今,这一名头又被重新定义,摇身一变升格为“杠精”!

将“抬杠成精”的人誉为“杠精”,从语言逻辑上说,倒也般配。被封为“杠精”的人,自然是“抬杠”的行家。他们为了说服或者压倒对方,往往会采取偷换概念、转移命题、反客为主、强词夺理、循环论证、机械类比等手法,断章取义、过度放大、以偏概全、非此即彼,甚至于無中生有,将歪理讲得头头是道,令对手哑口无言。“杠精”者流以死拧著称,但又与“犟种”不同。“犟种”的个性特征是固执,认死理;“杠精”的个性特征是诡辩,讲歪理。总之,“抬杠”也有品级,“杠精”是“杠头”的升级版。

讲歪理的人善于狡辩,通过倒打一耙的反逻辑推导方式,将人带到沟里。从前有个县官要买金锭,店家遵命送来两只。县官问这两只金锭要多少钱?店家说太爷要买,小人只收半价。县官收下一只,还给店家一只。店家等了许久也不见县官派人来还账,便小心地登门探询。县官呵斥说,本官要你两只金锭,你说只收半价,我已把一只还给了你,折抵那一半的价钱,本官何曾亏你!这个县官讲歪理振振有词,占了便宜还训人,不啻强盗逻辑。在不平等的话语权下,被忽悠的店家有苦说不出,唯有自认倒霉。

提起“杠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小品中蔡明演绎的“毒舌”,以及赵本山演绎的超级“大忽悠”。其实,讲歪理的“杠精”并非都活跃在舞台上,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其人,自古而今都存在。历史上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名嘴们,如晏平仲、淳于髡、陈轸、张仪、东方朔、郦食其等人,个顶个都是熟谙诡辩术的高手,就连大名鼎鼎的庄子,在其著述中,也有“抬杠”的记录。

相比较而言,史上最牛的“杠精”不是庄子,而是公孙龙,他提出的“白马非马”说,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尤为经典。咋一听来,“白马非马”是歪理,是诡辩,但却透彻地论证了个别与一般的逻辑关系。由此说来,被称为“杠精”的人,也可能是擅长逆向思维、具有独到见解的人。在特殊的领域、特殊的对象以及特殊的语境中,他们提出的被人误解的歪理,可能是歪打正着的至理。所谓“话糙理不糙”,奇谈怪论不见得都是狂言悖论,就像佛门禅宗的偈语,看似朴拙却高妙,简短一句话,就能令人顿悟、开窍。见过网友整理的一些小品经典台词的人就会明白,那些借演员之口说出来的俏皮话,“抬杠”的语调够呛,“歪理”的色彩较浓,但却是幽默风趣的大实话,有些还是人生哲学的另类诠释和通俗表达。

但是,不论在职场同事圈还是在社会亲友圈中,没人会喜欢同“抬杠成精”的人物打交道,对那些咄咄逼人的“刀子嘴”和“毒舌”,就更惹不起、伤不起了。反过来说,心直口快是优点,出言不逊则必伤和气。委婉的调侃、善意的揶揄,未尝不可,但不分场合,口没遮拦,不分对象,动辄抬杠,逞口舌之快,以歪理取胜,能占上风于一时,终将为他人所厌弃。因此,在正常的人际交流中,秉持与人为善、坦诚相见的同时,还是举止沉稳、谈吐谦和一些为好,否则人们为何都主张和推崇相处不累呢?

猜你喜欢
杠精毒舌个性特征
毒舌出没,行人避让
爸妈毒舌幸存指南
“杠精”
杠精
一起审审题
毒舌有规矩 说话须反思
关于对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
苏轼散文的个性特征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10 No.2 第一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