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童心创情境 对标“快乐”助成长

2019-03-20 00:37沈忆来赵春艳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9年2期
关键词:笑脸快乐绘本

沈忆来 赵春艳

【教材分析】

《学做“快乐鸟”》是第一单元的第2课,分为两课时。教材第一课时主要呈现了“我很快乐”“也有不开心的事” 两个部分的教学内容,以及绘本故事《蜗牛与寄居蟹》。“我很快乐”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回望”自己的生活,感受快乐;二是分享自己快乐的事情,感受分享能使快乐加倍。“也有不开心的事”也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理解“不开心”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情绪;二是学会乐观面对“不开心”。绘本故事《蜗牛与寄居蟹》,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疏导不良情绪。其中,体验分享使快乐加倍与学会乐观面对“不开心”,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

课前,教师分别对学校二年级学生和家长进行了有关情绪管理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根据调查数据及访谈情况发现,91.4%的学生曾有“不开心”的体验且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74.4%的学生不会采取过激行动来表达不良情绪;68%的学生希望在自己不开心时能有人陪伴、给予关心。同时,46.8%的家长认为孩子遇到困难时,有时会逃避;57.1%的家长认为孩子有过不良情绪,且能较快恢复;但也有23.8%的家长认为孩子不能较快摆脱不良情绪。由此可见,当学生处于陌生环境或者感到压力时,容易产生“不开心”的情绪。虽然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是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不开心”。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快乐,形成积极体验,并理解“不开心”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学生只有坦然接受,形成积极解决的心态,才能产生控制情绪的需求,也才能为学会应对“不快乐”的方法奠定认知基础。

【教学目标】

1.分享生活中让自己快乐的事,感受由此带来的愉悦,懂得分享会使快乐加倍,让自己更快乐。

2.知道生活中会有不开心的事,这是成长的一部分,学会换一种角度看问题,乐观面对“不开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毛绒玩具、“笑脸”贴纸、课件。

学生准备:带有快乐记忆的照片或者物件;写着不开心的事情的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分享快乐事,体验快乐加倍

1.动画片导入,引出“快乐”主题

教师播放动画片《头脑特工队》片段,展示卡通人物“乐乐”在主人公莱丽的大脑中,负责保持莱丽“快乐”记忆的场景,引出“快乐”主题: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自己的“乐乐”。

2.观看微视频,寻找快乐源头

教师利用教材“我很快乐”板块的图片内容做成的微视频,组织学生观看,从中发现快乐,并交流产生快乐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板书,并总结:我们都能获得属于自己“快乐”,这些快乐的记忆,真让人开心。

3.玩“笑脸”游戏,体验分享之乐

教师组织学生玩“笑脸宝宝到我怀里来”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当音乐停止时,毛绒玩具在谁的怀里,谁就拿着带有快乐记忆的照片或物件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开心事,与全班同学分享快乐。教师对乐于分享开心事的学生,给予“笑脸”贴纸的奖励,鼓励学生参与分享。

教师随机采访分享开心事的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快乐不仅藏在一些大事件中,如学习进步、比赛获奖、创造发明等,也会藏在生活中的小事里,甚至是很细微的瞬间里,如妹妹会说话了,我帮妈妈倒垃圾,老师对我笑了,等等。快乐钥匙,就藏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只要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快乐。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补充板书。

4.赠送“笑脸”贴纸,感受快乐加倍

(1)赠送“笑脸”。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分享快乐活动。人人在小组内分享与自己带来的照片和物件有关的快乐事。听完后,组员把“笑脸”贴纸作为奖励贴在分享者的胸前,感谢他給大家带来快乐。此时,教师也应该参与到小组分享活动中去,也随机赠送“笑脸”贴纸,以示鼓励。

(2)快乐加倍。小组分享结束后,教师采访胸前贴有“笑脸”贴纸的学生,请他说说将快乐与大家分享的感受,由此引导学生发现:你有一件快乐的事,我有一件快乐的事,我们分享快乐的事,快乐因分享加倍。

(3)传递快乐。教师播放家长、学校员工、社区工作人员感谢学生良好行为带来快乐的微视频。学生观看后,说说看到视频中他人因自己的行为露出笑容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快乐是可以彼此传递的,我做了快乐的事情,能给别人带去快乐,别人快乐了,我会更快乐”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创设情境,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学习主题。教师将教材内容制作成微视频,以展现学生自己生活中的场景,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唤醒“快乐”记忆,发现“快乐钥匙”,同时也为学生“回望”生活、分享快乐做好情感铺垫。教师有意让学生把带有快乐记忆的照片和物件带入课堂,能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讲述自己快乐的事情,表达快乐的情绪,让其他学生直观感受快乐。赠送“笑脸”贴纸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分享中产生积极的认同感,能更自由、开放地感受到“分享使快乐加倍”。“传递快乐”的微视频,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行快乐事,带给他人快乐,我也更快乐”的意义,从而意识到自己主动与他人分享快乐,付出善意的举动,能够改善集体生活状态,能拥有更为融洽亲密的同伴关系。】

二、感知不良情绪,引导正确面对

1.辨别不良的情绪,感知多元情绪

教师出示动画人物莱丽哀、怒、惧等表情图片,请学生观察并辨析莱丽有哪些不良情绪,再通过“乐乐”的画外音,提出问题:莱丽为什么有这么多情绪变化?难道不能永远快乐吗? 我们也有这些情绪吗?

2.诉说不开心的事,学习洞察他人情绪

教师拿出一个放满小卡片的盒子,卡片上写着学生不开心的事情。教师请学生随机抽取后读一读,说说自己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种情绪。

3.观察情绪统计图,理解情绪存在意义

教师提出“你有过不开心的时候吗”的问题,并呈现课前所做的“学生情绪管理调查问卷”统计图。请学生研究统计图,发现情绪的秘密。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不开心”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

4.认识情绪特点,学会接纳自己

教师播放《头脑特工队》片段,请学生找出“乐乐”等代表情绪的人物,说说他们各自负责什么情绪,是否喜欢有不同情绪的莱丽。

教师小结:虽然情绪的表现形式不同,但这些情绪都属于莱丽。有各种不同情绪的人,才是一个独特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愉快、积极地生活”不是让学生压制、回避不良情绪,而是理性面对、合理表达。这种理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养成和锻炼。抽取“不开心”卡片的活动,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会体察别人的情绪,从他人的情绪反应中逐渐领悟到,“不开心”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痛苦,也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应该用合理的表达方式进行疏导。随后,教师以统计图的形式呈现课前调查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不开心”的情绪是普遍存在的,由此认同“不开心”是自己生活的另一种状态,是情绪不可能分割的部分,它的存在是很正常的事情。通过观看、讨论动画片中的各种情绪,使学生生动直观地感受到不良情绪和良好情绪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而完整的自己,认识到情绪表达的多面性,学会接纳自己,产生主动调节不良情绪的意识。】

三、阅读绘本故事,学会换位思考

1.阅读绘本故事,初识“换位思考”

师生共同阅读绘本故事《蜗牛和寄居蟹》,围绕“蜗牛和寄居蟹不开心的原因”“解决不开心的办法”展开讨论。

2.运用生活实例,体验“换位思考”

教师提供几张写着学生不开心的事情的卡片,如: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了;费力地爬上山顶去参观古迹,却被告知在维修;妈妈不让我玩手机,还总是唠叨;等等。请学生模仿绘本故事中的人物,换个角度去思考,会有怎样的结果。

3.诵读“情绪”儿歌,培养调节情绪意识

乐乐阳光又喜乐(快乐),

怕怕谨慎又小心(害怕),

怒怒性急又勇敢(生气),

厌厌固执又诚实(讨厌),

忧忧操心又敏感(忧伤),

他们各有各脾气,

他们就是我自己,

情绪变化要知晓,

我来做好指挥官。

【设计意图:换一个角度思考,是摆脱思维定式的突破点,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智慧生活的品质,需要从小加以引导。阅读绘本故事《蜗牛与寄居蟹》,旨在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疏导不良情绪。因此,引导学生聚焦关键问题,读懂绘本主旨是本环节的教学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蜗牛和寄居蟹的自身状况,自始至终没有改变,变化的只是心态。因为各种情绪表达的面貌都蕴藏着情绪转化的可能性,心态一变化,心情就立刻变好。“不开心”卡片被教师再次运用,这些真实的学生生活案例成为训练学生“换位思考”的素材。通过这种刻意的练习,逐步培养学生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生活意识。】

【点评】

《学做“快乐鸟”》第一课时,是从儿童与自我的角度,引导学生“愉快、积极地生活”。综观全课,教师努力创设开放、互助的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敞开心扉,在对话交流中提升对“快乐”“不快乐”的辩证认识。

一、立足教材,超越教材,挖掘“快乐”元素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只有深入解读、利用和重组教材,才能引导教室里的兒童与教材中的儿童进行对话,使教材服务于儿童。教材只是范例,带有普适性,要真正使学生对快乐有充分的认知,还必须对接学生的真实生活。例如,教师将教材“我很快乐”的内容,由静态绘本转化为动态的微视频和“笑脸宝宝到我怀里来”活动。这种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的设计,不仅直观而形象地呈现学生自己的生活,而且迅速帮助学生打开“快乐”记忆,使学生在分享“快乐”中逐步意识到:快乐就在自己每天的生活中。同样,小卡片、调查统计图等成为学生感知不同情绪、学习乐观面对的支架,极大地丰富了教材内容,又为学生的体验提供了恰当的载体。

二、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加深“快乐”体认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目标,是引导儿童基于现有生活,过更好的生活。但学生的生活是个别化、散点式的,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进行提炼。例如,在学生分享快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快乐源自进步、分享、创造……使学生对快乐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还要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辩证思维,正确看待“快乐”与“不快乐”,明白生活中感受到不快乐是正常现象,是成长的一部分,要学着接受。最后,教师通过绘本故事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体察、关心身边的人,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与他人一起愉快、积极地生活。

三、基于生本,创设情境,引导“快乐”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和动画人物,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教师将“乐乐”作为“快乐”的形象主体贯穿于整堂课。从替莱丽记录快乐到引出不同的“情绪”朋友,从分享快乐的导语到“情绪”儿歌,教师一直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乐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快乐,感受分享使快乐加倍的愉悦,帮助学生辩证认识“不开心”,接纳自我,树立积极、主动的生活意识。生动可爱的形象、充满童心童趣的情境,拉近了教材和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也成为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 310000   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310000)

猜你喜欢
笑脸快乐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一笑脸就大
别毁掉你迷人的笑脸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小绵羊和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