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常规水稻新品种桂育11号的选育

2019-03-21 07:58,,,,,
种子 2019年2期
关键词:稻瘟病抗性优质

,, ,,,

(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广西水稻优质化育种研究人才小高地,广西 南宁 53000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优质稻米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广西优质常规稻的选育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育成了一批优质常规稻品种,整体米质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广西常规水稻品种产量水平也不断提高,2009年以前区试平均产量均在420 kg/667 m2左右,而近几年产量稳定提升,平均达到450 kg/667 m2[1],特别是近年育成的优质常规稻桂育7号及桂育9号产量达到普通杂交稻水平,综合米质达国标1级优质米指标,实现了广西常规稻品种优质与高产的突破[2]。但是广西常规稻育种产业也存在育成品种抗病性普遍较差、抗逆性较为薄弱等问题。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2000年以来,广西育成常规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基本在6.5以上,处于感至高感水平,且超过2/3属于高感[3],因此提高优质常规稻品种抗性成为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工作的重中之重。采用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手段相结合育成的高档优质常规稻品种桂育11号产量高,2年区试平均产量449.0 kg/667 m2,比柳沙油占202(ck)增产6.83%;品质优,符合部标优质一等食用长粒形籼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稻瘟病抗性取得较大进步,抗性综合指数5.8~6.3;2018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桂审稻2018030号)。该品种的成功选育,有助于提高广西高档优质稻抗性育种水平,降低病虫防治成本,满足生产上“减肥、减药”的实际需求。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杂交亲本来源及特性

桂育11号(黄华占×力源占2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手段相结合,经过9年13代选育而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常规稻新品种。母本黄华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黄新占为母本,丰华占为父本杂交后,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感温型常规水稻品种,该品种穗长大,粒型粗长,粒型较长,结实率高,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含抗稻瘟病基因pi5。父本力源占2号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和桂林市力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用长丝占作母本,桂713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米质特优,粒型细长,但产量和整精米率较低,抗性较差,易落粒。

1.2 选育经过

2006年早造配组杂交,2006年晚造种植为F1代,表现为株型好,似母本、穗长大,粒型变粗长,熟色好,2007年早造为F2代,群体表现为分蘖力较强,生长健壮,株叶形态较好,谷粒粗长,选择28个优良单株,2008—2009年进入株系圃,选择2个优良单株,2010年早造进入扩大繁殖圃,编号为:2010-1-扩5~扩6,其中扩5表现为群体分蘖力强,长势旺,穗较大,熟色好,结合分子检测结果,在扩5中选择13个综合性状表现好且含pi5抗瘟基因的优良单株,全部收获,2010年晚造继续扩大繁殖,编号为:2010-2-扩148~扩160,其中扩151整体表现较好,经检测,群体含pi5抗瘟基因,进入2011年早、晚造大区品比试验,表现为分蘖力强,长势旺,穗长、大,熟色好,经检测,群体含pi5抗瘟基因,继续参加2012、2013、2014年水稻所大区品比试验,同时跟踪检测抗瘟基因,在大区品比中表现稳定,性状优异并含pi5抗瘟基因,提交2015年广西区试,定名为桂育11号,2018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桂育11号选育流程图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早造全生育期平均119.0 d,比柳沙油占202(ck)长0.3 d,晚造全生育期平均106.8 d,比柳沙油占202(ck)短0.7 d。

2.2 植物学特性

株型集散适中,叶色浓绿,叶片大小适中、直立,剑叶直立,叶鞘绿色,后期转色顺调,熟色好。收获有效穗数17.8万/667 m2,株高109.1 cm,穗型长大,着粒密,穗长25.7 cm,每穗总粒数154.6粒,结实率79.1%,谷粒粗长,颖色淡黄,稃尖无色,无芒。谷粒长10.5 mm,长宽比5.0,千粒重21.9 g,与父本力源占2号相比,不易落粒。

2.3 抗性表现

田间抗性较好,经省内区试统一鉴定,2016、2017年度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分别是6.3、5.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平均级6.0级,最高级7级。

2.4 稻米品质表现

米质特优,米粒晶莹透亮,米饭爽滑柔软。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定:糙米率 81.6%,整精米率67.9%,垩白度1.0 %,透明度1级,碱消值6.2级,胶稠度74 mm,直链淀粉含量15.0%,符合部标优质一等食用长粒形籼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

2.5 产量表现

该品种产量高,参加2013年晚造、2014年早造,参加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自选育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大区品比试验,产量分别为465.6,534.3 kg/667 m2,分别比柳沙油占202(ck)增产20.5%、35.5%。推荐参加2016年早稻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品种区域试验,7个试点平均产量455.3 kg/667 m2,比柳沙油占202(ck)增产7.75%(显著),2017年晚稻续试,4个试点平均产量442.6 kg/667 m2,比柳沙油占202(ck)增产5.90%(不显著),2年试验平均产量449.0 kg/667 m2,比柳沙油占202(ck)增产6.83%,增产点率80.4%。2017年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29.2 kg/667 m2,比柳沙油占202(ck)增产8.70%,增产点率100%。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播种育秧

适时播种,播种时间参考桂育7号[4],手插秧用种量2.0~2.25 kg/667 m2,塑盘育秧1.75~2.0 kg/667 m2。苗期做好温度调控,早稻秧田可拱架覆盖薄膜,用于保温,防止烂秧,晚造可覆盖遮阳网或防虫网,早造秧龄25~30 d,晚造秧龄20 d左右。

3.2 移 栽

移栽方式可采用手插或抛栽,抛栽对大田的平整程度要求较高,应控制整块田高低差异在2 cm以内。插秧可采用23 cm×13 cm的插植规格,每蔸(含分蘖)可插2~3苗;抛秧可采用2万~2.1万穴/667 m2的种植密度。

3.3 施肥管理

施足基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施用量农家肥500~750 kg/667 m2,绿肥1 000~1 500 kg/667 m2。可将有机肥所采用的原料(包括人畜粪尿、肥泥、饼肥、各种秸秆、枯枝落叶残草)与过磷酸钙(按施25~30 kg/667 m2)一起堆沤。及时追肥,移栽后5~7 d第1次追肥,施尿素7.5~10 kg/667 m2;移栽后12~15 d第2次追肥,施尿素10~12.5 kg/667 m2、氯化钾10 kg/667 m2;在抽穗前15~20 d施用保花肥,施尿素3~4 kg/667 m2,氯化钾7.5 kg/667 m2。

3.4 水分管理

移栽时保持1 cm水层;移栽后至返青采用深水护苗,水深5~7 cm;返青后至有效分蘖末期采用浅水灌溉,水深3~5 cm。有效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应晒田,倒3叶末期结束。抽穗前12~15 d复水,抽穗扬花前采取干湿交替间歇灌溉,抽穗扬花期田间应保持1~2 cm浅水层。乳熟期至收获前1周,应干湿交替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并在收获前7~10 d断水。

3.5 病虫害防治

倡导生物防治,如采取稻田养鸭、释放寄生蜂防治水稻螟虫,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以虫治虫;也提倡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生态黄板等物理防治措施诱杀害虫;病虫害发生严重时,还可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用石硫合剂,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用氢氧化铜干悬浮剂,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用BT 粉或印楝素乳油,稻飞虱、叶蝉、稻蓟马等用烟碱水乳剂按照使用说明兑水喷雾防治。

3.6 收 获

及时收割,一般在 90%成熟时收割,防止因过熟收割导致落粒及影响米质。

猜你喜欢
稻瘟病抗性优质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不忘初心,回归经典!养虾至暗时刻,海茂坚定高抗苗,携抗性更强“普利茂”回来了
亚洲玉米螟对Cry1Ac蛋白抗性适合度代价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冻干益生菌微胶囊保护剂及抗性研究
一个控制超强电离辐射抗性开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