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编辑校对差错探析

2019-03-21 17:06戚革惠
传播与版权 2019年7期
关键词:编校瓢虫差错

戚革惠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安徽 合肥 230071)

绘本是少儿图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对于低龄儿童而言,她在许多儿童的成长道路上,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存在——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伙伴,能带给孩子温暖的陪伴。与父母共同阅读绘本,是许多孩子都拥有的美好记忆。对于出版者来说,做出让孩子喜爱的绘本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一本质量上乘的绘本,不仅要有风格多样、丰富精美的图片,还要有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文字,当然,高质量的装帧设计与印刷也缺一不可。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编校质量。本文从绘本的特点出发,对绘本常见的差错进行探析,并就如何提高编校质量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绘本的特点

一是绘本的涉及面很广,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社会科学方面的,还有文艺方面的,等等。二是绘本的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具有生动、活泼、准确的特点。三是绘本的版式设计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四是绘本的汉语拼音字母较多。

二、绘本常见编校差错解析及对策

绘本的文字普遍较少,图画占的篇幅较大,因此给人的感觉是编辑校对都比较轻松。其实,绘本中常常存在许多陷阱,编校人员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去,导致差错率超标。在编校绘本时,同其他类型的书稿一样,要消灭政治性差错、拼音差错、错别字。除此之外,有应根据绘本所独有的特点,消灭以下类型的差错。

(一)图文不符

图文不符分为两种情况,分别是图的颜色与文字内容不符和图的内容与文字内容不符。

1. 图的颜色与文字内容不符。图的颜色与文字内容不符是图文不符中的一种特例,虽然不多见,但却是很明显的错误,会给小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使小读者对书的正确性产生怀疑心理。例如,文中说“黑蝌蚪,圆脑袋,河里游泳真愉快”,这段文字没什么问题,文字下方有一群小蝌蚪在欢快地游泳。可是仔细一看,就能发现问题出在蝌蚪的颜色上。图中蝌蚪是深蓝色的,与文字中的“黑蝌蚪”不符。再比如,有一段文字是“可爱小乌龟,白白沙中藏”,可是图中有一只憨态可掬的小乌龟藏在黄色的沙子里,露出圆圆的脑袋。还有“绿螳螂,舞大刀”,可图中的螳螂是黄色的……

图片的颜色出现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图的作者大多数为艺术专业出身,他们往往追求的是视觉效果,对构图、色彩比较关注,有时对文字中的描述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呈现,从而在不经意间就出了差错。另一方面,许多出版社为了降低成本,在编校过程中一般不会出彩样,而是出黑白样,这样编辑在校对时就无法判断其中图片的颜色是否与文字完全相符。为了节省纸张,有的出版社甚至出缩小比例的校样。这种校样不仅文字无法看清楚,而且图的细节部分有时也无法分辨。对于这种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调阅稿件的电子文档,如PDF文件。这种电子文件是彩色稿件的真实再现,可以随心所欲地放大缩小,每个细节都不会遗漏。在编辑好稿件或校对纸样的工作结束后,可将纸样与电子文档对照着看。另外,可将图的颜色作为一个专项检查任务,编校结束后在电脑上对全书进行检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图的颜色与文字不符的问题发生。

2.图的内容与文字内容不符。图的内容与文字内容不符这类差错比较常见。比如,文字为“一个游客倚在围墙上”,而相对应的图片中,却是一个男子趴在栏杆上。再比如,“安米在喂小鸭子”,可图片中安米喂的是两只鸳鸯。出现这类差错,既有作者方面的原因,也有编校人员方面的原因。编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增强责任心,时刻绷紧“图文相符”这根弦,在全面理解文字内容的基础上,对图片的每个细节进行仔细辨别,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疏漏。

(二)文字性差错

绘本中的文字一般都是比较简单的,有时只是一句话,有时是一句诗,有时是一句顺口溜。正因为文字简单,它的正确、准确就显得尤为重要。若掉以轻心,就会出问题。比如“小龙虾,穿盔甲,舞起大钳把人吓”,这句诗在语法上没有什么问题,但细究起来,还是有不妥之处。“盔”是保护头部的帽子,只能“戴”;“甲”是保护身体的装备,是可以“穿”的。因此,“穿盔甲”可改为“有盔甲”。又如“活化石,水中漂”,是一句描写海洋软体动物鹦鹉螺的诗句,这句诗中的“漂”字用得不妥。《现代汉语词典》对“漂”的解释是:(1)停留在液体表面,不下沉。(2)浮在液体表面,顺着液体流动或风吹动的方向移动。而实际上鹦鹉螺生活在海底,因此,将“漂”改为“游”会合理一些。再比如,“咯咯噔,草丛动,鬼鬼祟祟钻出洞”,这句诗描写了一只老鼠钻出洞的情景,生动形象,可惜“咯咯噔”这个词用得不对。“咯噔”,一般形容皮鞋踏地或物体撞击的声音,用来形容老鼠出洞的声音,不妥,改为“窸窸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则要准确得多。

绘本中的文字虽然简单易懂,但要做到正确、准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编校人员面对绘本中的文字内容,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细“咬”慢“嚼”,勤查字典、辞典,细心分辨字词的细微差别,努力找出并改正其中的不妥之处,为小读者奉上明白晓畅、准确严谨的文字。在工作之余,还要多看业务书,多读读《咬文嚼字》这类杂志,全面掌握汉字的形、音、义,熟悉字、词的用法。也就是说,要与文字交朋友,熟悉它,了解它,掌握它,摸透它的脾气。只有提高文字方面的修养,才能具备发现文字中疏漏和错误的能力,这对提高绘本的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知识性差错

孩子的好奇心强,对形象化的东西有浓厚的兴趣,但他们的分辨能力较弱。如果绘本中出现知识性差错,会误导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穿花衣,真美丽,努力抓虫保棉地”是一首标题为《瓢虫》的小诗。与文字相对应的,是一幅瓢虫趴在棉花叶子上的图画。文和图看起来都很美,可其中隐藏着一个知识性差错。从标题来看,似乎所有的瓢虫都是益虫,都对棉花有益。其实不然。有些瓢虫以栽培作物为食,是害虫;有些则以蚜虫为食,是益虫。比较常见的对棉花有益的瓢虫是七星瓢虫。因此,可把标题改为《七星瓢虫》,把图中瓢虫身上的斑点改为七个。还有一首描写醍醐的小诗:“大嘴巴,尖又长,扎入水中捕鱼忙。”可是鹈鹕的嘴巴不仅长,嘴巴下边还有一个大皮囊,它捕到的鱼就藏在皮囊中,用“尖又长”来形容鹈鹕的嘴巴并不合适,改为“大嘴巴,带皮囊”要好一些。

在编辑校对时,编校人员除了看是否文通字顺外,还要注意有无知识性差错。只要多留心,多质疑,在如今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找出正确答案并不难。编校人员平时也要加强修炼内功,多学习,懂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常识,不断积累,用丰富的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学到的知识会潜移默化地在编校工作中发挥作用,对提高编校质量大有裨益。

三、结语

一本书的差错多种多样,从字、词、句、标点符号到政治性、文字性、常识性差错,都可能以各种面目出现。以上所举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些都对编校人员提出了种种挑战。然而,正是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编校人员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不断提高编校质量。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为孩子提供优质的图书,是提高下一代素质的意义重大的工作。著名出版人朱自强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绘本出版是从高到低的攀登。”具体来讲,编校人员要牢记自己的服务对象是孩子,应该蹲下身子,从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思考问题。在编校每一本书稿时,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究,对每一幅图片、每一段文字,都要在脑海里多画几个问号,多提几个问题,并勤翻工具书,勤查资料,用耐心、细心、爱心打造每一部书稿,使得出版的绘本吸引孩子的眼球,赢得孩子的心,为他们带去人生道路上最温暖的陪伴。

猜你喜欢
编校瓢虫差错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小小瓢虫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飞呀,小瓢虫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瓢虫
瓢虫
编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