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技类图书原稿质量的有效策略
——《作者须知》的撰写

2019-03-21 17:06孙露露
传播与版权 2019年7期
关键词:原稿类图书须知

孙露露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北京 1007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中宣发〔2018〕45号)明确了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4项指标,其中出版质量占50分(包括内容质量42分和编校印装质量8分),另外3项指标,即文化和社会影响、产品结构和专业特色、内部制度和队伍建设合计占50分。由此可见,出版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质量极端重要,而内容质量对出版质量有决定性影响。

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收稿后,发现如章节设置不合理、体例混乱、参考文献缺漏或者不规范等涉及全书修改的问题,如作者工作繁忙,无法按照要求修改,则原稿质量无法保证[1]。因此,将编辑工作前移,在作者原稿创作伊始,编辑就参与进来,对作者进行科学性、针对性的编写指导,可以极大地提高原稿质量[2]。因此,一份根据图书所属学科、种类编写的《作者须知》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编辑与作者进行沟通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

一、《作者须知》的编写原则

笼统的《作者须知》往往不具有针对性,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按科技类图书所属学科、种类编写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作者须知》迫在眉睫。编写原则如下:(1)共性要求和个性要求均要细化,增强可指导性;(2)采用模块化编写模式,编辑可根据学科和图书种类自由组合使用,提高可操作性,增强实用性;(3)案例导向,便于作者快速理解、提高创作效率。

二、《作者须知》的内容安排

(一)共性要求

1. 出版周期。建议以流程图的方式描绘具体出版流程,并标注每个流程需要的时间及注意事项,使作者对出版周期有整体认识,从而可以合理安排交稿时间,并对出书时间有合理预期。

2. 交稿要求。说明“齐”“清”“定”的具体要求及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需要重点说明以下信息:(1)扉页的内容要求。扉页应包括书名(含副书名)、署名方式、出版社等信息,如为教育类图书,可包含丛书名;如为专业类图书,可包含资助信息(此项信息需要作者按照相关资助基金的要求在原稿中清楚标注)。(2)内容简介和前言的内容要求。明确说明内容简介和前言分别需要重点介绍的内容范围,写明内容简介的字数要求,一般为200~400字为宜。(3)目录的内容要求。目录一般上三级标题,如有必要,也可以上四级标题。告知作者标题制订的原则,即标题名称应尽量简洁、高度概括,并保持连贯的描述风格,标题名称不能重复。如为教育类图书并采用“项目任务式”编写方式,标题的呈现方式还与篇章结构的体现形式相关,需统筹考虑。(4)正文。应着重强调原稿内容的政治导向,明确原稿内容应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得有政治性错误,不得泄露国家机密,原稿内容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从正文中的引用方式到文后的著录方式,均要给出详细的格式要求和范例,尤其是专业类图书的参考文献,因参考文献涉及全书且数量较多,一定要在作者创作开始就给予详细说明,可为后期稿件加工节省大量时间。

3. 字数控制。字数会影响图书的直接成本和定价,从而对图书销售产生影响。需向作者说明此项信息的重要性,并告知控制字数的方法。开本选择:给出常用开本的成书尺寸,版心尺寸,可通过样章给出参考模板。字数的计算:给出计算公式(版面字数=每页行数*每行字数*正文面数)以及特殊情况的计算方法。正文与图表字体、字号要求:可通过样章给出参考模板。

4. 著作权要求及责任归属。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给出正确做法,明确侵权责任。

(二)个性要求

以下各项可根据科技类图书涉及的学科和种类个性化制定。

1. 篇章结构。篇章结构犹如一本书的骨架,是书稿中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与外部形式的统一,也是作者编写思路、图书特色的具体体现。不同种类的图书,篇章结构会各有特色,篇章结构的制订也有一定的章法可寻。专业类图书:一般采用章节式,形式相对固定,可通过样章详细展示。教育类图书:根据课程性质,可采用章节式(理实一体化)、项目任务式和情景式,可通过样章详细展示。篇章结构的制定,需要编辑与作者进行反复的沟通交流,需要编辑创新性地工作,以激发作者的创新思路,使其能够将自己对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教学实践的经验积累转化为教材特色。沟通完毕后,编辑再结合自己对图书内容和特色的理解,给出样章参考模板,作者结合模版编写样章,双方再进行一轮讨论后最终确定样章[3]。此项工作是决定原稿质量好坏的基础性工作。

2. 出版规范。科技类图书会涉及诸如科技名词术语、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外文字符、数字的使用不规范,操作流程描述不统一,图片不清晰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留到编辑加工环节才解决,不仅会增大编辑工作的难度,也会大大增加产生编校差错的几率。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可依,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这些出版规范方面的具体要求体现在《作者须知》中。如何能更好地指导作者先进行系统学习,再按照出版规范进行书稿编写?这就需要编辑根据科技类图书的学科特点和自身编辑工作经验的积累,将大概率出现的问题分门别类地体现在《作者须知》中,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这也是《作者须知》科学性、针对性的具体体现。

3. 数字资源的配备与要求。随着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向出版领域的纵深发展,传统出版物借助数字技术,在内容的组织和展现形式等方面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数字资源的配备就是具体的实现手段。在作者创作伊始,是否配备数字资源,配备什么类型的数字资源,数字资源如何组织制作以及如何与纸制内容进行连接?这些问题均需要编辑与作者沟通商定,并将文件格式、资源内容、资源大小、资源数量等要求体现在《作者须知》中,以供作者创作时使用。

三、《作者须知》的维护更新

基于以上内容编写的《作者须知》能够对作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了维持《作者须知》的长期有效性,借用互联网产品迭代的思维,可由终审部编辑将国家或行业标准及规范的变更、一段时间内质检反馈的高频问题及时动态地调整到《作者须知》中,使《作者须知》能够实现螺旋推进式更新,进而不断完善。

另外,若要通过《作者须知》更好地起到有效指导作者编写、缩短作者创作时间、提高原稿质量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方面进行完善:(1)借鉴教育领域课程改革和微课的建设理念,将重要问题、难以理解的问题制作成微课,会更加直观,使人印象深刻,提高使用效果。(2)《作者须知》的呈现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做成电子书的形式,整合微课、案例等各种补充资源,方便作者查询、分享学习,也便于编辑进行更新维护。

四、应该效果

在篇章结构的确定、数字资源的配备等方面,编辑与作者会经过详细的沟通交流,进行真正意义的对话,不仅可以全面落实选题策划的思想,也可为撰写高质量的《作者须知》提供保障,还可加强编辑与作者的感情,提高编辑服务作者的能力。《作者须知》贯穿作者原稿创作和编辑初审验收两个阶段。个性化的《作者须知》可以为作者的创作保驾护航,尤其是多人合作作品,其作用会更加凸显,会极大地降低作者统稿的难度。

总而言之,鉴于当前的出版形式,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出版质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将编辑工作迁移,编写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作者须知》,依此对作者编写过程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原稿质量。

猜你喜欢
原稿类图书须知
来稿须知
来稿须知
来稿须知
来稿须知
戈公振《世界报业考察记》校读记
戈公振《世界报业考察记》校读记
论科普类图书如何借力融媒体转型树立精品品牌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中央圖書館”所藏甲骨文字原稿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