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岩画在述说……

2019-03-21 00:39冯新生
中关村 2019年1期
关键词:贺兰山岩画景区

冯新生

青少年,喜在清晨宁静时读书习剑。那时,每每曙色初开,便步入家边松林。晨练之余,坐在巖石上,拿起唐诗宋词朗声吟诵。有时,大声唱起精忠大帅岳飞填词、中国近代歌曲之父黎锦晖配曲的《满江红》。一歌唱罢,剑气如虹……

那时,岳帅词中的贺兰山,便让我心向往之。

上苍待我不薄。迈过而立之年,我成为中国旅游权威纸媒采编人员。在银川参加“大漠风情旅游节”,来到贺兰山。

我原本想深入探究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究竟是何意?因为,一向精通战略图、一心“直捣黄龙、迎二帝还朝”的岳帅,为何忽略今日吉林长春一带、当年囚禁徽钦二帝的“黄龙府”,而剑指与之方向差之千里的贺兰山?

贺兰山景区领导告诉我,在贺兰山东麓、西夏王陵景区内的西夏博物馆,这个答案昭然若揭。

然而,当我面对贺兰山景区,当我看到一块深褐色巨石,当我看到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所书“岁月无语,惟石能言”镌刻之中……我忽生好奇心,暂且不计较岳飞《满江红·写怀》中那句激励人心的词句,决定深入景区深处,感知岁月为何无语,听听群石究竟在说些什么。

金灿的夕辉,为山林、峭岩、溪流、岩画增添几分壮美。暮色中的贺兰山显得超逸、沉静。在山间巨石岩壁之间,似有似无、似远似近的对话声,让我更想一探究竟。

终于看到了!延展起伏的山石上,或深或浅、或大或小、或粗犷或精致,或难解或直白……刻有古今难解的岩画。

我环顾四周,身处山势高峻、海拔1448米的贺兰口。明显乏力的余辉洒在山体,让岩画若披金纱。此处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涌泉从崖沟奔涌而出,似乎与两侧岩壁间千余幅岩画互诉心语。走近细看画作,但见艺术表现手法各有特色。有的鲜活生动;有的注重情节;有的凸显亲情、有的描述禽兽……粗略算来,大半为人首画像、生存景貌。其余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我把脸贴到岩壁,凝神看、静心听。与此同时,努力搜寻记忆中与岩画相关的知识,让意念与画面相融、互动……

贺兰口岩画,从人类进化初始延伸到春秋战国时期,大多为北方游牧民族所为。极少数画作,为西夏时期的写照。相当一部分,记述着3000年前至10000年前远古人类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乐、交媾等生活场景。其中,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及抽象符号,揭示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渐近过程……伴随暮色临近,伴随“心听解悟”,我仿佛听到远古穿越而来的呼唤。

此时,贺兰山景区领导沿着山径寻我而来。笑着、说着,把我引到崖沟间一座书香四溢的小木屋。开灯、泡茶,从一面墙书柜上,取下一本郦道元所著《水经注》。翻开册页,请我看有关“岩画之谜”的叙述。

这是一本仿古线装书。墨香缕缕、纸质上乘。我在翻阅中,绵绵感思,融入那位北朝北魏地理学家、一代散文家经多年研究、多年考察构想的画面——远古时期一个春晨,莺飞草长、蝶飞燕舞,在贺兰山溪涧旁聚集的先人们,或立或卧、或说或叫,带头人把大家寻获来的食物依次分发。大家吃饱喝足,开始嬉戏。继而,他们手握尖石,十分认真地把自己所闻、所见、所感、所思的情景刻在平面岩石上。然后,高举自制的“石笔”欢呼跳跃、相互拥抱。随之取来自酿的土酒,载歌载舞,畅意抒怀。一声声清啸、一阵阵欢笑,让日常冷寂的长峡生机盎然,让寂寞的贺兰山激情燃烧。

无数个春华秋实由远而近、由近向远,而岩画的表现力依旧清晰生动。史学家、地质学家纷纷到来,指手画脚、高谈阔论,却不能留下有说服力的解释。神奇的岩画,究竟是何时所刻、何人所作,至今仍是千古之谜。考察者初步解析,这里曾有匈奴、鲜卑、羌、突厥、党项、吐蕃等族放牧狩猎。

山水间最神奇的文化遗存或许就是这样——让人难知缘起、不解深意。任艺术精魂与后人想象不断融通、不断碰撞。

联想悠远年月的生活环境,自然远不及当今物质文明程度,甚至可能连年岁概念都被忽略。那时的寒暑晨昏,无文无字、淡化尊卑、是非鲜明、恩怨易解,没有暗算与觊觎。更没有表面一脸谄媚,心中包藏祸心。那时的人,或许披毛戴角,或许声若猿啼。但心地坦诚、性情直率,诚如唐代诗人孟郊所述:“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

我再次走入山谷,举着手电端详岩画。从画面人物形态、环境氛围中不难看到,那是一片和谐愉悦的天地,那是直立动物坦诚相见、相互帮扶、轻松度日,共享春花秋月的时代!联想到此,登高环望,但见暮色苍茫、山路幽静、草木葳蕤、风声如诉。时有宿鸟回巢、低声悄语,与潺潺流泉、簌簌秋叶,形成和谐的小夜曲。

不断前行的时代,莫非未摆脱老子所言“物极必反”“周而复始”的自然定律?任何事物走向极端,难道真是“高处不胜寒”?在时尚科技、创新理念、物质丰厚、变数频现、概念诡异甚至人心叵测的当下,一代圣贤、文宗陶醉其中的“捧卷阅读”被新新一代轻慢。古时,芸芸墨客视为潇洒的“挥笔抒情”,已然被随手点击、轻松读屏所替代。书海畅游、翻阅文史的乐趣,将随一代人远去而逐渐落寞。亿万年前的“读图时代”似乎情景再现,无情冲击着文字表现力。

我高度承认、欣然赞许时代进步、生活新潮。然而,喜新不应厌旧,瞻前也须回首。网络新词与秦歌汉赋唐诗宋词皆为文化,岂有轻重远近之分?

遥思那久远时代,人与人之间那份淳朴、诚挚、明快、粗简的情感交流何等愉悦、何时再现?身在历史车厢、醉心当下、忽略窗外、不知进退,只知向前迈步的人们,谁能精准解析“读图”与“阅文”,究竟是在前行,还是在逆转?

沐一弯月色走出贺兰山。我回顾所来径,有此感思……

猜你喜欢
贺兰山岩画景区
China builds digital image database for 72 petroglyphs
贺兰山岩画:刻在石头上的远古呼唤
宁夏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技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灵魂只能独行之六
孜孜荣岩画
岩画系列
贺兰山岩画中原始体育活动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