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带给中关村的变化,沉淀中关村的精神

2019-03-21 00:39师毅
中关村 2019年1期
关键词:创业园海归中关村

师毅

2018年,《中关村》杂志和北科建集团主办的“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系列专题系列讲座”,以及与中发展集团共同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关村精神宣讲活动”,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奉献了一束鲜花。

创新,中关村发展的根本

作为中关村的第一代企业家,王小兰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这一路上,她看到了什么,又将预见什么?

在中发展集团总部的礼堂里,王小兰娓娓讲述道,很多人都说中关村有优势,人力资源丰富,那么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智力密集等等。但全国像这样的地方有的是,不仅是中关村。为什么最初大家能够看到科技人员成群成群、成批下海,是发生在北京、发生在中关村?

王小兰说:“我自己认为是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敢为天下先的企业家。中关村的第一代创业者们勇于冲破大院大所的束缚,把那些在大院大所束之高阁的科技成果拿来进行商品化、产业化。我是1984年下海的,算中关村第一代企业家当中年龄偏小的人。那时候我们给这个社会、给这个区域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即“四自”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这些人在原来的单位都非常优秀,他们扔掉了“铁饭碗”,捧上了“泥饭碗”,走上了“四自”的道路,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的退路,这样一种精神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精神,吸引了相当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中关村的创业队伍中。第二,敢为天下担的政府。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在体制机制、市场经济运行规则都不完善的时候,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很多政府领导敢于出来为我们承担责任,或者用他们的智慧帮助我们去渡过难关。没有他们对我们的爱护、支持、引导、鼓励,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关村。第三,当时的技术大背景。当时信息产业进入到了中国,一批科技人员从大院大所走出来,通过用电子一条街,把它商品化、产业化”。

在王小兰看来,全国没有任何一個区域像中关村这样,连续十多年都是两位数的增长。无论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是2014年的宏观调控,中关村始终风景独好。

王小兰对此表示:“我分析大概有四个原因。第一,创新驱动。我们有不断可以拿来进行商品化、产业化的技术。在这个领域上走栽了,接着创业。由于我们都是靠创新驱动,所以中关村的企业社会化和职业化的程度非常高。中关村几乎没有二代接班。因为我们干的创新发展的事,永远需要职业经理人,需要新的人才。因为是创新驱动,中关村的政商关系比较简单,在中关村,企业家跟领导都是一个战壕的,大家都是共同去推动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这种亲清的政商关系跟我们的商业模式有很大的关系。第二,中关村的发展直到今天是两个金融体系支撑的。一个是中国的金融体系,一个是美国纳斯达克。这两个金融体系,始终是按照生产力本身发展的需求来解决资金问题。第三,中关村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小政府、大社会。“小政府”就是中关村管委会,没什么权力,没什么钱,无非就是跟我们一样协调政策、先行先试,协调市里各个机构一些政策的关系等等,给我们社会组织“大社会”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这种“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将来可能是我们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自律和自治的作用。第四,企业家精神。像我们这样的比较老的中关村人,大体上都是四个角色于一身: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导师、社会组织工作者”。

中关村的社会组织大体上是形成一个“品”字形的架构,上面这个“口”是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简称“中顾委”)。中顾委主任委员是柳传志,王小兰是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还有很多中关村的优秀企业家,像李彦宏、雷军、王文京等,包括一些投资人,如李开复、邓峰、张颖等,还有经济学家,像周其仁、杨斌等都是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成员。我

“品”字形下面两个“口”,一个“口”是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联合会下面有130多家协会,覆盖大概2万多家企业,2018年1-10月份组织活动1700多场,非常活跃。另一个“口”是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理事长是启迪创始人之一梅萌。

奉献,中关村传承的精神

夏颖奇,中关村管委会原副主任、博士。他是中关村国际科技园领域的知名活动家,也是中关村海归留学生们的很好的兄长,更是中关村企业家的知心朋友,是中关村招才引智的奠基人。他将自己职业生涯最美好、最热情、最年富力强的20年奉献给了中关村,奉献给了改革开放。

在北科建集团的多功能厅里,夏主任回忆说:“当时管委会只有20多人,像个前线指挥部。我的办公室没有窗户,整天开灯开门。食堂自己做面汤,街上买馒头饼子咸菜。我隔壁的会议室也没有窗户,我们整天在那里规划生命园、软件园,然后就撒出人马满园区的跑,不分昼夜。中国最有名的科技园区从此起步”。

夏主任高度评价海归:“留学人员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优秀群体,留学人员是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关村建立整套海归创业服务体系。夏主任总结了两才落地的理论:“政府的一切努力,都是追求人才和钱财落地。人才是高科技之本,钱财是风险投资,让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支撑人才和创业。”夏主任还提出了中关村国际化的概念,写出了“国际化等于市场化+法制化”的夏氏公式,到处宣讲,要把西方二百年有利于生产力的要素学来用好。

要搞高科技,大量高端人才在海外,夏主任他们就组团去美国、加拿大,主要是硅谷。十二天五个城市,座谈、宣讲、谈话。从此海外人才大批涌入中关村,继联想四通、方正、用友之后,新浪、搜狐、百度、小米一批批涌现。王选、柳传志、段永基之后,又出现了张朝阳、李彦宏、雷军、俞敏洪、邓中翰、严望佳、俞孔坚,新人辈出,新技术辈出,新产品辈出,上市公司辈出!

1999年中关村管委会只有一个海淀留学生创业园,早就不够用了,夏主任就领命扩建组建,国际创业园,北大创业园,清华创业园,十年间组建了28家留学生创业园,还在硅谷、东京、华盛顿、伦敦、多伦多、阿姆斯特丹等组建了六个海外联络处,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流程,夯实了中观海归创业的基础设施。

中关村发力,开足马力追赶硅谷。管委会成立了留学生服务总部,推出海归手续“快办单和《海归企业商务指南》,由执行力极强的初军威总协调各园工作。海归企业多了,人物和成绩也出来。加上后来在海外学人中心,共计立下了五百丰碑。

中关村海归企业从纳斯达克、纽交所上市回来,政府为他们祝贺接风,新闻发布,百度、搜狐、新东方、中星微、奥瑞金等。帮助他们的成长和成功,就是政府服务的目的,见证中关村的发展和成就。

经过夏主任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世界500强企业来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来了,外国国会议员来了,国外的总统、总理、部长们也来了,他们都要“通过中关村看到21世纪的中国”。

夏主任回忆说:“接待罗马尼亚总统让人想起东欧剧变,接待伊拉克临管会让人感受到中东的战火,接待卡斯特罗让人近距离触摸加勒比海风云,接待朴槿惠让人对近邻充满着关注和忧虑。接待俄罗斯总理他让我率团去俄罗斯交流,我们还看了他们的高能物理加速器。接待哈萨克斯坦总理哥伦比亚科技部长,他们硬要我带专家顾问团去传经送宝,帮助他们克隆中关村”。

夏主任说:“这二十年在中关村,经我接待的留学生创业考察团160个,经我评审的获得100万国家奖励的留学生500多位,获得十几或几十万的创业留学生1800多位。我接待外国代表团2000多个,一万多人,出访参会50余次。我组建并领导海外联络处6个,留学生创业园29个。这些年下来,我实实在在成了中关村的‘外交部长,成为了国际科技园领域的知名活动家,成为了海归留学生们的兄长,成为了我们这支服务团队的领袖,成为了中关村企业家们的知心朋友。直到退休,我依然是我,不改奉献的初衷”。

猜你喜欢
创业园海归中关村
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 依托科技打造现代农业新模样
苏州创业园:倾心服务筑侨家 硕果累累迎党庆
为新征程汇聚海归磅礴力量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海归”返乡当“猪倌”
新海归
海归周炳“意发”攻“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