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汉族民歌演唱研究

2019-03-21 00:33张薰涵
艺术评鉴 2019年2期
关键词:风格特征

张薰涵

摘要:广西桂林地区的汉族民歌极具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有着多姿多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广西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桂林汉族民歌根植于劳动人民当中,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不同的社会形态,歌曲当中唱出了桂林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本文结合西洋美声的发声方法对桂林汉族民歌的风格特征和演唱特点进行思考和总结。

关键词:桂林汉族民歌   风格特征   演唱特点   发声方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2-0025-03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省区,也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圣地,素来以“歌海”著称,而广西的汉族民歌更是种类繁多,有着鲜明的风格和极强的地域特色。桂林以其“山水甲天下”而闻名于世,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独特的艺术文化,桂林汉族的民歌更是成为广西的代表,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文化价值。桂林汉族民歌的题材丰富,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笔者通过归纳前人研究的成果结合当地采风调研,研究其演唱方法和特色,从中得以启发。

一、广西桂林汉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桂林地区的汉族传统民歌历史久远,多姿多彩,体裁丰富,唱法各异,韵味浓厚。桂林的汉族民歌与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割的,不论上山下地、劳动比赛、婚庆嫁娶等,都会通过编唱民歌来表达情感,传达爱意,鼓舞士气,美化了生活也丰富了精神。这些汉族民歌就像是桂林的山山水水,沉淀了这里的自然人文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大多数桂林汉族民歌的篇幅都相对短小,内容质朴,旋律优美,节奏多变,其表现形式非常具有特色,例如许多的歌曲当中加入了丰富有趣的衬词衬字,根据不同歌曲的需要,使用当地方言的语气助词或者感叹词等融入歌词当中,更好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有些衬词的篇幅甚至超过了歌词本身,当唱词受到旋律发展的约束时,这些衬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广西桂林汉族民歌的演唱特点

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风格特点等都可以通过当地的方言所表现出来。而桂林汉族民歌区别于其他地方民歌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就是要使用桂林当地的方言,即“桂林话”来演唱。“桂林话”是源于明朝官话为代表的西南方官话方言,由明朝江淮移民带来,在长期的传习过程中演变成了桂林话。桂林话中许多字的发音由于声母韵母的不同,为民歌的音调带来不同的色彩,凸显了桂林汉族民歌鲜明的地域特征。例如《贺郎歌》歌词当中的“贺(hè)新郎”应当发成“贺(huò)新郎”,这样便能凸显出浓厚的桂林味道。

传统的桂林汉族民歌有用本嗓、假嗓和阴阳嗓(也就是真假声结合)来演唱,根据不同的体裁和不同的歌曲内容,演唱的方法也不同。以桂林极具地方特色的山歌和小调以及风俗歌为例:山歌的传统唱法一般分为高腔、平腔、念腔,这类歌曲一般旋律高亢嘹亮、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演唱技巧非常丰富。例如《妹在一边哥一边》,这首山歌音域就相对较高,句子旋律起伏变化大、衬词多、拖音较长,所以演唱气息要求较高,气要充足,演唱长音时要具有连贯性,不能断。声音要张弛有度,根据旋律的变化而变化,音色上要求明亮集中,带有一点“呼喊”的感觉去唱。每一句的句头和句尾都要注意润腔的使用,句子中间有很多倚音的部分要带入一点甩腔,声音不要唱得太直,根据句子的变化稍微调整加入颤音,歌曲表现了阿哥想念阿妹之情,要唱出一种悠扬辽阔、思念之感。

小调的旋律一般优美灵动,篇幅短小,有很多固定的特色衬腔,所以演唱时音色要求更柔和,更注重情感和语气的表达。例如全州县的《鸭咀哪有鸡咀尖》,这是一首“扭扭歌”,整首歌曲都带有“扭扭”这样的衬词,歌曲轻快活泼,幽默风趣,旋律起伏不大,演唱的时候要准确的唱出歌词内容,咬字清晰,注重衬词所表现的语气和语感,使用真假声混合的方式来演唱,句子的长音部分要保持。由于桂林话发声位置会相对靠前,更多的使用鼻腔共鸣,但要注意的是声音不能太过于尖和紧。歌曲节奏速度稍快,这就要求气息要更加的稳定,用气息带动发声然后再吐字归韵,声音流畅自如加上方言的语音语调方能凸显出歌曲的地域特色。

风俗歌是专用于传统风俗仪式,节日中所演唱的歌曲,如婚嫁歌、龙船歌等,这类歌曲旋律、节奏变化多。如《开船歌》,这首漓江龙船歌虽然没有明确的歌词,其衬词要用地道的桂林口音来演唱,表现力要强,要融入歌曲的情境之中,短短几句,需要充分表现出开船时的精神状态。演唱者要积极调动自己的兴奋度,气息要深沉,声音要饱满、有力度,大部分运用真声来演唱,前两句的句尾长音都要带下滑音,唱出一种优美的线条感,强调语气和情绪的抒发,表现出开船时那种愉悦、兴奋的状态。

三、桂林汉族民歌演唱方法与美声演唱方法的融合

大多桂林汉族传统民歌都是表现生活,抒发情感而编唱,因此为了感叹劳动与生活,追求地方的风格和味道,演唱一般比较质朴、自然,用本嗓较多,声音较直,但是真声的成分过多会造成演唱起来,声音容易疲劳,音域也较窄。而借鉴西方的美声唱法,通过科学的训练而发出来的声音,会更加圆润饱满,流动性更强,音域更宽广,音色也更丰富。所以要更好的演唱出桂林的传统民歌,就需要有更有好的声音质量与地方特色相融合,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使演唱具有表现力。

首先气息是演唱的基础,在歌唱当中气息的运用非常重要,用气发声才能更好把握声音的力度和厚度。传统的桂林汉族民歌演唱也非常讲究呼吸,但是当地演唱大多在生活中比较追求自然,相对美声而言,气息会较浅,如果要把作品放在较宽阔的音乐厅和舞台上演唱的话,声音就会相对小号很多,会导致传不远。因而我们要采用胸腹式呼吸的方法,这样的呼吸方法会使气息更深更充分,能更好的调动气息。气息运用好了,才能保证声音的力度的饱滿度,演唱的时候身体的其他部位就能放松不紧绷,更好的做出适合歌曲内容的表情动作,表达喜怒哀乐等,在舞台上演唱就会更自然,更具有表现力。

其次是声音的运用,在歌唱时不仅要使用好气息,也要学会使用好发声的器官,演唱的时候,要用气息带动声音,声带要闭合,不能漏气,喉头要学会稳定,喉部肌肉不要用力,保持歌唱的通道。很多民歌手,唱得非常“浅”,演唱时为了追求音色,用捏着嗓子的方式挤压着唱,这样是非常磨损声带的。所以要吸取科学的方式,打开喉咙,气息下沉的同时,让喉头往下落,不用像美声那样压得很低,可以根据歌曲需要稍作调整,但是尽量要保持喉头的稳定,这样既能减少过度用嗓,也能更好的发挥演唱技巧,让声音更具有穿透力。

另外桂林汉族民歌演唱口鼻腔共鸣较多,音色更尖细,更直白,泛音较少;而美声唱法当中由于头腔、鼻咽腔、胸腔的共同作用,声音更加浑厚圆润。前者更具有风格性,能表达出地方民族的特色,后者音域更宽广,音色更柔美動听。我们要吸取两者之间的优点进行融合,这就要求我们要适当的调整声音的位置,不能完全像美声唱法那样腔体开太大,也不能太窄。声音要稍微靠前、集中且明亮,不能往后躲。在混声的基础上,中低音区真声的比例可以多一些,加入胸腔共鸣,让声音更扎实;高音区则要进入头腔共鸣,真声的成分要相对减少,不然声音会过于尖锐,让人听着紧张难受;换声区则要随时调整混声的真假声比例和共鸣的位置。调整气息,控制声音,运用共鸣,演唱出来的音色才能既统一又悦耳。只有做到了民族与美声的结合,方法和风格并存,这样桂林汉族传统民歌的特色就能够得以最大的发挥。

四、结语

通过对桂林汉族民歌的演唱研究,使大家对桂林汉族民歌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感受到桂林汉族民歌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学习桂林汉族民歌,演唱桂林汉族民歌,将桂林汉族民歌带上更多的舞台,将广西桂林汉族民歌这样的传统艺术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家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分会.广西民间歌曲集[M].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出版社,1962.

[2]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6.

[3]刘蓉惠.汉族民歌演唱的用声与润腔特色[J].中国音乐,2005,(02).

[4]李肇隆,苏韶芬.桂林民间艺术荟萃[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5]陈香莹.四川汉族民歌演唱探析[J].艺术教育,2015,(07).

猜你喜欢
风格特征
巴洛克钢琴艺术的风格特征分析
基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产品设计应用研究
浅析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对节奏与风格特征的把握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比较研究
浅析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绕肩”的审美规范
肖邦《降b小调夜曲》(OP.9NO.1)的演奏特点与风格特征
品味元杂剧《窦娥冤》的人物形象和风格特征
中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画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