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恩:大山里走出的追梦人

2019-03-21 00:36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县河湾古民居

信阳市新县西河湾村是一个有着700余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村子依河而建,山环水抱,古木参天,是都市人眼中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17岁那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张思恩在高中毕业后便在村里担任电管员,但这并不是他理想的职业,去大山外面闯世界的梦想一天比一天强烈。1991年春天,他踏上了寻梦之旅,来到了向往的城市——北京。从一名建筑工地小工做起,历经11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2002年,张思恩注册成立双赢达建筑公司,拥有员工200余人,年收入百万余元。当年的山里娃在北京买了房子,开上了私家车,过上了让人羡慕的都市生活。

2013年,在一次返乡探亲时,他得知自己的老家西河湾即将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对家乡的眷恋促使他毅然放弃蒸蒸日上的事业回到了老家。然而万事开头难,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产业怎么发展?收益如何保障?一系列难题摆在了他面前,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他始终坚信自己回来是对的,在外打拼的经历让他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家乡才是他实现人生梦想的最终目的地。

面对各种阻力,张思恩没有放弃,凭借自己在外创业积累的经营管理经验,很快便确定了建立合作社、凝聚大家的力量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思路。2014年1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带领西河湾群众成立了西河农耕园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329人,流转耕地386亩,山场4500亩。他组织社员成立了施工队,承包“美丽乡村”建设工程,让群众直接参与施工,既为当地12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创造了就业机会,保证了工程质量,还在征地拆迁中实现了“零信访”。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产业来支撑。张思恩带领大家结合专家的建议和当地实际,对产业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在农业方面,他组织群众发展生态农业、现代农业,打造西河“三宝”—油茶、板栗、葛根粉;组织社员实施1500余亩油茶低产园改造工程,引进河北省迁西优质板栗品种对本地板栗进行改良,建立示范基地500亩,发展葛根种植700余亩。在古民居方面,修缮改造古民居,对村落景观布局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原汁原味保留豫南民居特色,已完成古民居修复改造11户,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丰富了西河湾的文化内涵。他组织修建了西河粮油文化博物馆,还原传统油茶压榨工艺,培育乡村文化旅游产业。

在创业的同时,他不忘加强学习。一方面积极参加村党支部组织的政治思想学习;一方面还利用工作闲余时间自学种养殖技术、古村落文化、旅游策划等知识,先后多次参加了浙江大学、信阳大别山干部学院等单位组织的“大别山信阳市文化产业培训班”“大别山商学院首届新县非公有制经济企业高管培训班”等学习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张思恩成为当地种养殖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行家里手和引路人。

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张思恩带领当地群众广泛参与,通过几年的努力,使西河湾从“藏在深闺人未识”到“映日荷花别样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香港卫视、《南华早报》等媒体竞相报道,仅2017年慕名而来的游客就接近7萬人。省长陈润儿等领导先后到西河湾视察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西河湾已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评选为第四届“中国景观村落”。张思恩个人也被评选为“2016河南爱故乡年度人物”“信阳好人”、新县“双创之星”。2018年7月2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西河湾发展乡村旅游,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举措进行了宣传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每每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张思恩笑称自己是画了一个圆。当年怀揣梦想去了北京,多年后的今天,他又回到创业的起点,圆了当年的创业梦。望着眼前这片熟悉的土地,他说:“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把西河湾建成人人向往的‘梦里老家”!

猜你喜欢
新县河湾古民居
河湾春夕
项链
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问题研究以河南新县为例
红色旅游背景下“农户—企业”扶贫模式探讨
我就是小小考古迷
红色新县秋意浓 文、图
充分利用古民居开拓旅游资源和发展区域经济的思考
新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问题与对策分析
贫困村落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浅论民居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