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评价素养探究*

2019-03-22 14:58杨香玲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大学素养

杨 琦,杨香玲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正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形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鼓励教师主动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的方式和特点,实施课堂和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面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大学英语教师的评价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教师评价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

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效提升外语教师评价素养的路径和模式上。许悦婷基于教师评估素养相关研究,思考了教师评估素养该如何发展和完善。[1]蒙岚运用生态学相关理论,构建外语教师评估素养提升模式。[2]詹颖则通过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模型,为大学英语青年教师评估素养的发展提供出路。[3]也有学者针对时代的需要,提出教师评价素养的具体内容,如蒙岚在对比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不同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翻转课堂的英语教师评价素养构式图。[4]然而,类似于后者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大学英语课堂逐渐走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评价素养究竟面临哪些挑战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的评价能力对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有着直接或显著的影响。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基于混合式学习这一概念提出来的,是指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的结合。国内最早提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5]随着高校数字化的建设和发展,大学英语课堂已经逐渐呈现出基于微课、MOOC、多种在线平台及QQ或微信群等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较于单一的传统面对面授课或在线学习,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混合。混合式教学模式主张学生主动探索,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其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可以通过线上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等形式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答疑、成果汇报、结果反馈、课后巩固等方式内化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削弱教师的地位。相反,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前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选取线上学习的内容,及时解答线上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需要根据线上学习效果设定或调整课堂教学活动。课后还需批改作业、反思教学效果,以便设计下节课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的混合。单纯“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优势明显,却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很有可能使自主学习变成无人监管的自学。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结合起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6]

评价方式的混合。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成果需接受学生自身、同伴和教师等多元主体的评价,这也意味着来自教师的评价不能仅限于对某个阶段学习成果的终结性评价,而是应该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所提供相关记录和数据,结合课堂学习各个环节的表现,给予学生客观、科学的评价反馈及改进的建议,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不断改善自主学习。

二、教师评价素养的内涵及意义

(一)教师评价素养的内涵

评价素养(Assessment Literacy)是指人们进行评价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国外学者对于教师评价素养的解读略有不同。Stiggins 认为,知道评价什么、为什么评价、怎样评价以及怎样才能获取学生优秀表现的教师才真正具备评价素养。[7]Malone认为,教师的评估素养就是指教师理解、分析和运用学生表现的信息来提高教学的能力。[8]Brookhart 在1990 年颁布的关于教师评估素养的“七标准说”基础上,提出了更新版本的11 条原则,不仅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可测量性,也包含有效反馈的意义。近些年,教师的评价素养也受到语言测试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并提出了语言评价素养(Language Assessment Literacy)这一概念。

由此可见,学术界对于教师尤其是外语教师的评价素养虽尚未给出统一的定义,但仔细看来都涵盖了教师所拥有的关于教育评价活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其基本内涵可以表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熟练掌握评价知识,能够根据学习者的情况选择并制定相应的评估活动,又能合理使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实施评估,并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达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二)教师评价素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评价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所占地位极其重要。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做出评价,还需要收集、分析并向利益相关者反馈测试结果,这些评价活动都将占据教师相当长的工作时间和极大的精力。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评价素养将直接决定评价活动的质量。其次,教师评价素养直接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能否实现最大化。教师的有效评价不仅促进学生学习,激励其缩短实际表现与期望目标之间的距离,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指明方向,反思教学,从而达到提升教与学品质的双重目的。此外,高校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是顺应时代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和学生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教师评价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不仅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阻碍教师个人的发展,评价素养作为教师职业技能之一是教师成长路上的必修课。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的具体要求

大数据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结合了线上线下教学优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既可以满足学生对多元化学习资源的渴望,也可以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实时监督与改进。

(一)具备信息素养和数据素养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之前,教师需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海量网络信息筛选、分类、整合,为学生甄别和提供优质教学相关资源。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在线学习平台会自动生成表示学生学习过程的大量数据,教师需要对这些大数据进行监控、整理和分析,以获得每个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还需要对该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归纳总结,以便在课堂面对面教学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具备促学评价素养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评价,评价将成为激励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重要工具之一。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评价素养,尤其是促学评价素养。相对于传统的形成性评价,促学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学习目标达成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其评价结果需详尽地描述学生的表现,并告知其下一步怎样做得更好。[9]此外,促学评价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学习,除了教师外,学生也在评价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然,教师促学评价素养的重点还在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促学评价中,通过自评和互评客观了解自己的学习,成为自主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评判者和决策者。

(三)具备运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的素养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线上线下学习需紧密关联、环环相扣,教师的评价活动也是如此。在完成相关数据收集和评价之后,教师需要得出针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评价结果,即将学生在线上线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课前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或制定的参照标准相比较,帮助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充分认识到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然而,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具备根据评价结果和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改进教学的素养。

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方向,优化了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持下英语教学资源的配置,实现了线上学生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合作学习的结合。这需要教师在转变角色、承担重任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评价素养,这不仅关系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教师实现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大学素养
“留白”是个大学问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大学》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大学求学的遗憾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