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风景

2019-03-22 02:52聂炳福
福建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坑口武夷山

聂炳福

我在武夷山生活了大半辈子,耳闻目睹了红土地上这座山城日新月异的变化,亲身感受到乡村美人民富的社会现实。40年改革开放一路春风,吹绿了武夷这山、这水、这片红土地。

在距离武夷山市区西北32公里的大山深处,有一个村子,是我的老家坑口村。坑口村与江西接壤,山道四通八达,土地革命、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坑口一度成为福建省委、闽赣特委等机关、新四军第3支队崇安留守处所在地,领导着福建全省人民的革命斗争,被誉为红旗不倒的“红色都城”。故乡光荣的历史,伴随着我童年的向往和青年的梦想,与我的血肉长在一起。后来工作调动,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移居到城里生活,我每年都会回老家探访一两次,看看收藏在记忆深处的大街小巷、山道田垄,还有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不久前,我的故乡坑口村新建了革命历史纪念馆,开辟了红色文化旅游。在各个历史时期,坑口人民参加红军、新四军、游击队和地方工作近900人,为国捐躯被确认为烈士的有97人,被确定为老红军、老游击队员、老苏区干部、老接头户的有74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坑口全村只剩下500多人口。许多村民为革命无声无息地倒在枪林弹雨中,倒在敌人血淋淋的刺刀下,倒在阴森森的监狱里,但家乡人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就像永远砍不完的一根根翠竹,春天一到,又有许多新竹争先恐后破土而出。坑口村的红色遗址主要有:武夷干校遗址、省委遗址、黄道烈士墓、新四军第三支队崇安留守处遗址、方志敏率红10军第一次入闽作战在坑口村头墙上书写的“中国红军万岁”红军标语。革命遗址成了坑口村一道红色风景线。每年七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都有一拨一拨客人前来参观游览。村民们也办起农宿、农家餐饮,顺带土特产销售,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同时也创收了不少经济效益。

我的家乡不仅红色旅游亮眼,美丽乡村也让人流连忘返。公路两侧的山上堆蓝叠翠,溪中的河水清澈得能看到河底一沙一石。记得过去村民们烧柴做饭,家家户户门前堆着许多柴火,近村的山上被砍伐得百孔千疮面目全非。每年生产队都要组织村民上山搞副业,砍毛竹伐木头,造成水土流失,清清的河水也变得浑浊。现在村民也和城里人一样做饭烧液化气,山场归个体管理,谁也没有权利乱动别人山上一草一木。山上的植被越来越好,树木蓄水,水也越来越纯净清澈。村里还计划开辟绿色旅游通道,修整古道山路,让城里人节假日到乡村到大山里走走看看,看看我们这里的绿水青山,喝喝我们这里的高山云雾茶,品尝品尝农村土特产,感受乡村生活的温馨静美。当年,坑口村搞大集体时种稻谷,可是一年忙到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改革开放后,分田到户解决了温饱,大部分年轻人到外地打工创业,不少人在城里安家落户。也有些年轻人返乡创业,改山田种经济作物,种茶、办茶厂,创自己的茶叶品牌,把自己的事业搞得红红火火。

土生土长在武夷山这块红土地上的我,从坑口大山里移居到城里生活有20年了,亲历了武夷山的许多变化。前不久,我的一位上饶文友葛冬乘坐高铁来武夷山参加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茶博会,见面的第一句就是:“哇哈,太方便了!上饶到武夷山只需一支烟的工夫,比我在家出门乘公交车上班时间还少呢,实在是了不起!”是的,武夷山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路网建设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1995年开始,武夷山对原有的公路路网结构进行了调整和改造。1997年,横南铁路(江西横丰到福建南平)正式通车,开通到上海、南京、合肥等十多条铁路客运,日均旅客量上万人次,成为福建省第二条出省铁路通道。武夷山民用机场,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南京、天津等国内和地区航线20多条,是福建省第三个开通民航运营的机场。2012年,宁武高速公路(宁德到武夷山)、上武高速公路(上饶到武夷山)开通,连接全国高速公路网络,开车自驾游武夷的人越来越多。2015年,合福高铁(合肥到福州)武夷山北站正式运营,加大了北京、南京、上海、杭州等沿线大城市来武夷山的客流量。

陪朋友葛冬到武夷山三姑会展中心参观茶博会的开幕式,接着参观了太伟风景会展中心和凯捷岩茶城会展中心。朋友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武夷山的会展中心好大气。”武夷山是茶乡,茶产业是武夷山的支柱产业,每年都要举办各类有关茶的赛事活动。武夷山有茶山面积14.8万亩,从事茶叶生产、销售及和茶有关行业的有8万人之多。

许多参展茶商在展铺中摆上茶具,招呼客人品茶。葛冬是个文化人更是个好茶之人,坐定后,主人以茶待客热情有加。喝过几泡大红袍后,葛冬连说有岩韵味,香气足,是泡好茶,他对武夷山的品牌茶如肉桂、水仙、正山小种等非常认可。

葛冬住在三姑悦华酒店,那晚我陪他坐游船云河漂流夜游武夷,在悠扬的古筝声乐中感受武夷山梦幻般的人间仙境。葛冬说,武夷山不仅自然风光美,三姑国家旅游度假区更像个小苏杭不夜城,让游人流连忘返。葛冬在茶博会结束后,顺便游览天游峰景区,接着参观了朱子故里五夫、万里茶道起点地下梅和城村古汉城遗址。我们还一起漫步于九龙湾河滨和小武夷公园,他竖着大拇指对我说,武夷山山清水秀,环境宜居,生活在武夷山的人真幸福。

从乡村到城市,我与祖国一同走过许多坎坷岁月,品尝过大跃进饿肚子的滋味,吃过人民公社集体大锅饭,领略了分田到户温饱有余的惊喜,也感受到当今丰衣足食的生活。经历过战争的人,觉得活着就好;历经过风雨的人,觉得有阳光就好;吃过苦的人,觉得温饱就好。

记得我结婚那年,正是20世纪70年代中叶,那时物资匮乏,钱值钱但非常难挣。女方向我家提出要三大样:缝纫机、手表、自行车,另加彩礼人民币200元。这要求不过分,是当时农村的一般标准,女方仅是跟风而已。单位领导照顾我,把当年全单位仅有一张的缝纫机票给了我,让我解决了“有钱买不到”的困难。手表买不起120元的上海牌,只好花60元钱从亲戚手中脱下一块杂牌表忽悠对方。凤凰牌自行车搞不到票,女方理解,买了一辆海狮牌也算有所交代。结一次婚欠一屁股债,让我整整还了一年债才还清。到80年代末期,虽然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也能赶潮流买到三用机和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那时的电视机,只能接收南平台,因信号不好,时不时雪花飘飘,我只好爬上屋顶,转动室外天线架来对接信号。遇到有风的日子,室外天线架随风转动,电视屏幕上不是一道道横杆就是一条条斜纹,要么就是有声音没图像或有图像没声音。直到宽带网络进入家家户户,电视机的图像才趋于稳定,收视频道也渐渐多了起来。大家觉得很幸福,坐在家里看新闻能知天下事,这要在过去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90年代末,我因工作调动,举家迁进城里。老家的旧屋处理后,在城里搭建一个小小的新居,充当了乡下人进城的“先头部队”,也让老家人好一阵子羡慕。新家还安装了电话,可以随意与远方的亲朋好友通电话,那种融入城里人生活的惬意感,美美地甜蜜在心里。后来客厅上又多了一台大屁股的彩电,一家人晚上其乐融融坐在一块看电视,享受着城市生活的美好。

进城生活的20年里,家中的变化让我惊喜连连。大屁股彩电换成液晶彩电,小屏换成大屏。电脑几乎人手一台,我也学会上网、打字、玩QQ、下载音乐和网购。玩手机虽没年轻人玩得那么转,但也学会微信聊天、视频、滴滴打车、制作相册等。退休后每年会随团外出旅游,领略祖国河山的大好风光,品味异地他乡的民俗风情,用平板电脑的镜头记录下许多精彩瞬间,留下美好回忆,和所有的老年朋友一樣,快快乐乐过好自己晚年的每一天。

春风一路千山绿,幸福花儿遍地红。

责任编辑   石华鹏

猜你喜欢
坑口武夷山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内蒙古动力煤小幅涨价
3月下旬内蒙古动力煤坑口价、电煤购进价均小幅下降
11月上旬内蒙古动力煤坑口价格略降
7月下旬内蒙古动力煤价格略有上涨
大美武夷山
8月下旬内蒙古动力煤价格略有下降
2020年12月中旬内蒙古动力煤坑口价格小幅上涨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武夷山漂流口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