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学寿的启示

2019-03-23 01:47王彥
长寿 2019年6期
关键词:阮元自警刘墉

文/王彥

阮元(1764—1849年),是清代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元老、九省疆臣,道光帝称其为“极三朝之宠遇,为一代之完人!”他虽然自幼聪颖,但身体羸弱,弱不禁风。公元1791年他27岁那年,在朝廷举行的一次考试中,他得了一等第一名,奉旨南书房行走,参与《石渠宝笈》的编纂工作。

此前,阮元的老师是文渊阁大学士嵇璜,阮元乃是嵇璜的小门生。有一次,阮元与嵇璜、刘墉、彭元端等前辈在内阁北门相遇,彭元端指着嵇璜对阮元说:“皆须学!”意即你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要向这位老先生好好地学习。这时,刘墉插话说:“第一先学寿。”所谓“学寿”,就是学会保养自己的身体,“第一先学寿”,即“健康第一”!古人也知道,做学问、理政事、延宗祧,都必须有健康的体魄。为民报国,必定操劳,不学寿,精力不济,终将一事无成。

“第一先学寿”这句话让阮元震动不小,联系到自己的“惕然自惧”的体质,他知道前辈的话意所在。第二天,阮元诚恳地前去拜访刘墉,请他题了“学寿斋”三字作为自己书房的牌匾,在他的居住处“西斋”一直悬挂着,以资自警。后来,阮元又乞请嵇璜为此写了一副楹联,挂在自己书房中,日夜诵读,加以提醒。从此,阮元身在书斋,不仅仅是治学理政,还探索学寿之道。日后,他对刘墉说:“父母只生我身,学寿滋养我心;想想说说不行,健体心行并进。”道光乙巳年,81岁的阮元还请名家徐士燕为他刻了一方朱文印章“学寿斋”,无论出巡出游,印章随身携带,做到日日自警。

阮元将学寿的警示和行动付诸日常生活中,他忙里偷闲,踏青、散步、爬山、赏花、听鸟叫、看飞鹰,从不间断。他将自己的学寿之道总结为“八多”:多动、多静、多思、多笑、多素、多水、多蔬、多果。阮元“学寿”后,使身体越来越硬朗,治学理政精力充沛,政绩显赫,民誉极佳,健康至85岁无疾而终。

临终时,阮元抚摸“学寿”印章,留给后人最后一句话:“本来,我还会有一些寿数,可惜学寿晚了些!”阮元的这句话给后辈以醍醐灌顶般的醒悟。是啊,对于健康和养生的认识,虽然说什么时候都不晚,但还是越早越好,越早,健康的基础夯实得越牢,长寿就有保证。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生活中却有些人不太懂得,他们常常忘记了珍惜这笔财富,更忘记了一切社会竞争须以健康竞争为前提,甚至干出有损于自身健康的蠢事。社会上有些人自恃身强力壮,常常凑在一起搓麻将,打扑克,泡舞厅,上网吧,一玩儿就通宵达旦,白天睡大觉,来个昼夜颠倒。这样做长期下去,身心健康定会受到严重伤害。还有许多人为了挣钱拼死拼活,不顾及生命,最后把身体搞坏了,所挣的钱全都给了医院。西方有一句民谚:“60岁以前,为了一切而不惜生命;60岁以后,为了生命而不惜一切。”前面说的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便得到了印证。对于这些肆意挥霍健康的人们,所以“悔”于后而不能“慎”于前者,应该见贤思齐,学学阮元。

猜你喜欢
阮元自警刘墉
西斋茶廊坐雨
涵养行举自醒的自觉
辽宁省图书馆藏宋刻珍本《自警编》考论
阮元与焦山的不解之缘
阮元信守“一品清廉”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刘墉测字劝降
和珅与阮元的眼镜诗
刘墉《平凡》中的不平凡
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