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运动康复训练对腰椎爆裂骨折所致不完全性截瘫患者的影响

2019-03-23 08:02邢政伟邢松伟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被动脊髓康复训练

邢政伟,邢松伟

腰椎爆裂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即脊髓损伤,其中脊髓的不完全性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通过及时手术结合术后有效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康复[2]。脊髓损伤大多因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等引起,尤以中青年男性多见,脊髓损伤后往往导致损伤水平以下的运动与感觉功能出现障碍[3]。不完全性截瘫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大小便控制失调,长期卧床进而导致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以及压疮、骨质疏松、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以上多种问题将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威胁其生存[4]。

随着医疗康复工程学技术、医疗手段等的进步,结合生物力学锻炼,针对不完全性截瘫患者进行的康复训练手段越来越多,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尤其针对不完全性截瘫者,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5]。部分患者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达到站立、自主行走并参与社会活动。本研究主要探讨系统康复锻炼干预腰椎爆裂骨折所致不完全性截瘫患者后对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015年5月—2017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腰椎爆裂骨折致不完性截瘫患者80例,所有患者行神经系统检查,结合疗程表现与脊柱磁共振检查确诊合并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完全性截瘫,入组前签字同意入组。排除脊柱结核、脊柱肿瘤、凝血功能异常、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四肢关节损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系统康复治疗组(系统组)及被动运动治疗组(被动组),各40例。系统组: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18~60岁,平均44.2岁;腰椎爆裂骨折原因:道路交通伤21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9例;损伤平面:L18例,L212例,L311例,L46例,L53例;脊髓损伤程度(Frankel分级评定):D级20例,E级2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2h,平均8.0h。被动组:男性33例,女性7例;年龄18~60岁,平均44.1岁;腰椎爆裂骨折原因:道路交通伤20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10例;损伤平面:L17例,L212例,L312例,L45例,L54例;脊髓损伤程度(Frankel分级评定):D级23例,E级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2h,平均8.1h。两组性别、年龄、腰椎爆裂骨折原因、脊髓损伤程度、受伤至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系统组给予系统康复治疗,针对关节活动的康复,以损伤平面以上关节保持自主运动功能,嘱咐患者每天定时进行主动运动与功能锻炼,损伤平面以下的关节,则定时进行被动的关节活动,主要由康复理疗师进行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协助,保持每天早中晚各1次,每次至少15min;对于残存肌力的康复训练,主要针对腰背部肌肉、保留有部分肌力的下肢进行康复训练,通过理疗师进行辅助肌力训练,并逐渐过渡至渐进性抗阻肌力训练;腰背部肌肉主要通过仰卧位桥式运动为主,坐位时进行双上肢伸展运动,双下肢被动承重运动,平移运输沙袋抗阻运动;辅助站立锻炼,通过电动支具辅助下进行起立、站立位改变训练,缓慢过度至平行杠辅助站立位锻炼;平衡能力锻炼,先行坐位平衡训练,如短坐位与长坐位锻炼,缓慢过渡至站立位平衡锻炼,随后进行静态平衡位锻炼,如自动平衡锻炼与他动平衡锻炼。以上锻炼进行并同时结合功能性电刺激,使用仪器为Physiomed Expert型(德国Physiomed公司生产)诊断仪,对损伤平面以下肌肉进行定时的功能性电刺激,其运动阈值设定为5Hz,时间为20min,连续治疗15次为1疗程,间断2周继续进行。被动组实施被动运动治疗,如推拿按摩(2次/d,1次30min,连续治疗15次为1疗程)、牵引针灸(1次/d,1次30min,连续治疗15次为1疗程)、高压氧(1次/d,1次60min,连续治疗20次为1疗程)、电刺激(2次/d,1次30min,连续治疗15次为1疗程)等。

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干预后两组下肢感觉及下肢运动恢复时间、骨密度及降钙素水平变化,并统计干预后6个月两组运动及感觉功能ASIA评分。

4 评定标准

骨密度检查通过Hologic Discovery-W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美国Hologic公司),以标准比值(SD)进行,测定部位为股骨近端(股骨颈)部位,正常值为±1SD;骨降钙素检查通过测定患者空腹晨起肘静脉血以放射免疫法进行,正常水平为4.8~10.2μg/L。运动及感觉功能ASIA(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加权后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运动及感觉功能越理想。

5 统计学分析

结 果

干预后系统组下肢感觉及下肢运动恢复时间均显著早于被动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组骨密度明显高于被动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降钙素水平大于被动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系统组运动及感觉功能ASIA评分均显著高于被动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组别下肢感觉恢复时间下肢运动恢复时间系统组(n=40)36.3±3.154.6±7.3被动组(n=40)48.7±5.386.7±9.5t值12.77316.945P值0.0000.000

表2 干预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及骨降钙素水平比较

表3 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运动及感觉功能ASIA评分比较分)

讨 论

腰椎爆裂骨折导致的脊髓损伤严重,其中不完全性截瘫预后相对优于完全性截瘫,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可能性较大[6]。近年来随着私家车普及,交通事故引起的损伤越来越多,同时因建筑工程的发展,脊髓损伤发生率越来越高。目前针对脊髓不全性截瘫的治疗主要以恢复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解除大小便障碍为标准[7]。故针对脊髓损伤尤其是不完全脊髓损伤者,早期进行有效的综合康复训练极为重要[8]。以往的康复手段主要包括:推拿按摩、牵引针灸、高压氧、电刺激等,各种方法虽具有一定效果,但并不能直接针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干预。

系统运动康复训练是指通过系统化康复训练针对患者的运动系统,如韧带功能、肌肉功能及关节功能进行分步骤的训练[9]。手术均由同一位具有主任医师级别的医师在患者受伤后4h内实施,针对损伤脊髓进行早期减压处理,并结合术后神经营养治疗等内科药物干预。术后系统组针对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不完全性截瘫患者实施综合运动康复训练,相对于常规推拿按摩、牵引针灸、高压氧、电刺激等被动训练,针对干预后两组下肢感觉及下肢运动恢复时间比较发现,系统组下肢感觉及腰腿部感觉恢复时间均显著早于被动组,说明综合运动康复训练对改善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不完全性截瘫患者下肢感觉及腰腿部感觉有重要意义。对于腰椎爆裂骨折致下肢不全截瘫者,其双上肢功能及躯干背阔肌、腹直肌、竖脊肌等功能尚正常[10],采用综合运动康复训练后,可提高上肢肌肉功能,同时改善患者平衡能力,更好地促进机体运动协调能力的恢复[11]。

另外针对干预后两组骨密度及降钙素水平比较发现,系统组骨密度显著高于被动组,骨降钙素水平高于被动组。说明针对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不完全性截瘫患者实施综合运动康复训练,对改善下肢骨密度,调节骨降钙素水平,从而对预防骨质疏松有重要意义[12]。随访6个月,针对两组运动及感觉功能ASIA评分比较发现,系统组运动及感觉功能ASIA评分均显著高于被动组。进一步证实相对于常规被动训练实施综合运动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及感觉功能,提高患者预后。进行早期的运动康复训练,通过支具固定进行早期的站立与行走锻炼,从而有效地预防和避免肌肉的萎缩[13],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膀肌及肠道功能,减少压疮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社会适应性,改善其不良心理状况,减少负面情绪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腰椎爆裂骨折所致不完全性截瘫患者,实施综合运动康复训练,能有效地促进患者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改善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被动脊髓康复训练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蔓延
第五课 拒绝被动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