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城市街区慢行系统自行车道构建研究

2019-03-23 07:45庞梦莹冀媛媛邓如颖胡慧敏吴倩雯
安徽建筑 2019年2期
关键词:区隔自行车道交叉口

庞梦莹,冀媛媛,邓如颖,胡慧敏,吴倩雯

(天津农学院,天津 300384)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机动车量不断增长,导致交通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变。机动车成为主流的出行方式,随之带来了车行道的肆意扩张,城市污染加剧,城市肌理被道路割裂,街道空间失去适宜尺度,从而失去活力等一系列的问题。天津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自行车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同时自行车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一。但是在城市的不断发展中,原有的骑行系统不断萎缩,居民不再以自行车出行成为首选方式,因此在低碳出行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借鉴国外慢行交通尤其是骑行系统的建设方式,对于新时代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慢行系统及自行车道的相关定义

1.1 慢行系统

慢行交通一般常指的是行人通过步行或者自行车人力助力工具,实现以人力为动力机能的空间移动的交通方式。“慢行交通”一词最早出现于200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编制的《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该书对慢行交通的定义是:主要依靠人力为动力的交通方式,主要是指步行及自行车,适合较短距离出行,并为机动出行方式提供接驳服务,在通常条件下,慢行交通的平均出行速度不大于15 km/h[1]。

1.2 自行车道

自行车道是慢性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在满足一定效率下低碳出行的主要推行方式。在自行车道被定义为是道路的一部分,通过划线、标识、铺装标记等被标示出,为自行车骑行者提供优先和专用的道路[2]。

2 天津市自行车道发展现状及问题

随着共享单车的发展,天津市共享单车的数量已经接近100万辆。共享单车的便捷性,使得人们骑行出行的意愿高涨,但同时也暴露出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对于自行车道在规划设计中的考虑不完善。目前,天津自行车现状道路主要存在路权不足、安全性差等问题,不仅无法满足自行车的交通需求,还对机动车、行人产生影响,降低了通行能力,影响了交通安全。

2.1 自行车道路权不足

天津的中心街区是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自行车使用频率最高的区域,但是根据调研,目前很多的街区尤其是老街区,存在大量自行车和汽车混行的区域。这些区域的自行车道没有保护和任何的区隔,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图1)。同时部分自行车道设计过窄,形同虚设,不能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6)中“与机动车道合并设置的非机动车道,车道数单向不应小于2.5m的设计要求”[3]。

2.2 道路交叉口混乱,指示牌不清晰

目前,天津大部分的道路交叉口处,尤其是自行车道和车行道区隔不明显的区域,在车流量比较大的时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大量的骑行车辆和机动车量在此汇集,容易发生剐蹭和碰撞事故。同时,与自行车骑行道路的指示牌不清晰,对于骑行的群众无引导,也是造成交叉口混乱的一个原因(图1、2)。

3 国外城市自行车道的发展及类型

3.1 国外自行车道的发展

图1 人车混行的老城区道路

图2 混乱的道路交叉口

国外很多地区一直都有自行车骑行的传统,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在1986年正式提出“健康城市”的生活概念以来,骑行作为一种最为便捷和日常的出行方式之一,在很多国家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推广,自行车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期。同时,为了给更多骑行的人们提供舒适的骑行环境,很多国家通过缩减机动车道,增加自行车道及道路交叉口的保护等措施,骑行交通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并且得到了民众的认可。

3.2 国外自行车道的类型

为了给骑行民众创造更好的出行环境,现阶段国外自行车道在设计中主要从骑行车道的区隔、道路交叉口的安全性以及骑行标识设计的引导性三个方面进行考虑[4-6]。

2 .2 .1 国外自行车道的类型

自行车道除了以道路的分级宽度作为其分类方式外,自行车道根据其与道路的区隔方式,目前很多国家主要分为以下三种自行车道形式。

①隔离的自行车道

在此种自行车道设计中,设计将缓冲带或者一些障碍物与车道相结合,障碍物可以是停车道或者是一些道路护柱、可移动的花钵等。在国外这种自行车道通常用于城市和郊区道路比较繁忙的路段右侧,年平均日交通流量AADT>10000。自行车道推荐宽度为1.5m~2.1m,同时具有0.6m左右的缓冲带(图3)。此种自行车道在安全性上更高,实用性强,在国外的自行车道规划中最为常见。

图3 隔离的自行车道

②路面抬高的自行车道

这种自行车道在设计中,紧邻机动车道,高度上可以与人行道同高,或者略低于人行道。这种自行车道在国外一般用于城市和郊区道路,年平均日交通流量AADT>10000,道路宽度为1.5m~2.1m,斜砌路缘石的宽度为0.45m左右,道路坡度为4∶1(图4)。此种自行车道通过高低的路面将自行车道与车行道分离,对道路的连续性要求较高。

③路牙分隔自行车道

图4 路面抬高的自行车道

此种自行车道在设计中主要适用于双向骑行。同样应用于城市和郊区中,年平均日交通流量AADT>10000,推荐宽度为3.6m,分隔道路路牙的宽度为0.9m左右。此种通过路牙分隔的自行车道一般用于双向车道,安全性较好。

图5 路牙分隔自行车道

3 .2 .2 国外自行车道交叉口设计

国外现阶段一些慢行系统道路口的车道设计方式,也是其骑行系统人性化考虑的重要体现之一。很多国外自行车道在设计中,将自行车道在路口加宽,让骑行者先于驾驶者,从而使骑行者有更多停留的空间和更好的骑行体验,同时,这种设计形式也可提高道路路口的安全系数,不会造成人车混行的混乱局面(图6)。

图6 路牙分隔自行车道

3 .2 .3 国外自行车骑行标识引导

在国外很多自行车道的设计中,在主要的交叉路口,都会设计有明确的标识牌引导,提示骑行的人们道路的方向、距离目的地的距离、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信息。这些提示信息能够有效的提示骑行人员,同时也保证了交通通行的有效性。

4 国外自行车道设计带来的启示

国外的自行车道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通过自行车道的区隔、道路交叉口的安全性以及骑行标识设计的引导性等方面,都为骑行的人们创造了最优的出行环境。天津市人口密度高,地处平原地带,自行车出行本应是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选方式,但是随着机动车辆的增长,自行车道在密度及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的萎缩,使得大量的居民摒弃了传统的出行方式。所以,大力改善自行车道的规划设计方案,提高其安全性,将为天津市的城市居民出行提供更多的选择。我们在前文中所述的自行车出行方式,在我国一些地方规划自行车道中已经开始应用(图8),所以借鉴其他城市和国外的自行车道的规划设计,将为骑行系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

图7 自行车道标识设计

5 结论

图8 我国自行车道的建设

文章主要论述了天津市目前城市慢行系统中自行车道在规划及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于国外自行车道在骑行车道的区隔、道路交叉口的安全性以及骑行标识设计的引导性三个方面的分析与总结,为天津城市自行车道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启示与规划发展方向,从而为更多的居民创造安全、便利的骑行环境。

猜你喜欢
区隔自行车道交叉口
日常变奏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研究与实践
“全球最长”太阳能自行车道投入使用
趣味区隔功能的流变
为何日本骑车者众多却罕见自行车道?
网络“晒跑”的生成逻辑及其后果:消费、身体与区隔
修建自行车道有助于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一种Y型交叉口设计方案的选取过程
广西城市道路增设专用的步行和自行车道
考虑黄灯驾驶行为的城市交叉口微观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