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童性 开放课堂

2019-03-24 08:44吴映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道德与法治

吴映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为提高教学实效,教师要基于童性,积极探索道德与法治学科资源整合路径,通过有机融合校园文化、合理运用生活事件、科学选择绘本资源、择机选用网络资源等策略,让学生在“童趣盎然”中加深体验,在“童心可掬”中增长见识,在“童心无瑕”中提升思维,在“童心飞扬”中拓宽视野,从而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童性课堂;资源整合;路径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是一门以儿童为授课对象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情感和兴趣,因此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运用上,应以珍视童年生活价值,尊重儿童权利为前提,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和学习兴趣为导向。[1]通过有机融合校园文化、合理运用生活事件、科学选择绘本资源、择机选用网络资源等整合道德与法治学科资源的路径,让学生在“童趣盎然”中加深体验,在“童心可掬”中增长见识,在“童心无瑕”中提升思维,在“童心飞扬”中拓宽视野,促进学生人文底蕴的积淀,自由发展能力的提高,社会参与积极性的高涨,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一、有机融通校园文化,在“童趣盎然”中加深体验,

尽管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本源,但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活动性、综合性的课程特点,要求教师必须突破教材的局限,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最终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校园活动、师生关系等校园文化都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资源。教师要利用儿童的自身特点和条件,采取形象而直观的学习形式,激发兴趣,加深体验,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快乐。例如,一年级上册第四课《我们的校园》,旨在激起初入校园的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熟悉校园环境,了解不同于幼儿园的生活方式和校园规则,快乐地适应小学新生活。教师将实际校园作为载体,对学校课程、活动、功能教室及设施设备等课程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先利用照片直观形象地呈现学生入学以来的上课、吃饭、午休、课间、活动等情况,再将小学生活与学前生活进行对比,让学生多维度地观察二者的差异,从而引起情感共鸣。接着,教师设计了“火车开进校园中”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体验校园生活。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认识校园,观察校园设施的独特性,用表演、兒歌等多种方式学习使用校园规则,培养学生讲文明、守秩序、懂规则的校园生活好习惯。课后,教师以开展“校园小达人”评选活动的方式带领学生重温课堂内容,参与校园活动,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道德与法治教学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校德育工作融合,从坐、立、走等校园常规出发,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创设竞赛活动,如系鞋带、穿衣服、整理书包等比赛,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体验,从而启迪学生智慧,开发学生潜能,形成学习自觉、习惯自觉、活动自觉的样态。

二、合理运用生活事件,在“童心可掬”中增长见识

《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意旨就在于帮助儿童认识和厘清成长历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生活与品德发展的问题,所以教师必须创造性地运用课程标准“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从儿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资源来生成教育主题和范例。[2]

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坚持“当下选取”的原则,即以选取真实的生活事件为主,以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以日常的生活事件为主,以今天的生活事件为主。[3]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快乐过新年》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留意观察新年时自家小区内发生的新鲜事,并将它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又如教学《上学路上》一课时,教师以校园附近的交通路线为样本,运用智能技术呈现人行横道线、红绿灯交通安全标志,通过创设主题情境,让学生认识交通标志、了解交通法规、讨论违规想象,用实际生活事件教会学生遵守规则,树立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生活资源多种多样,也包括家长提供的资源。教师要合理挑选,因材选取,发挥家长“术业有专攻”的优势。如一年级上册《吃饭有讲究》一课中涉及营养与健康的专业问题,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做了准备,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只能一语带过。于是,教师邀请做医生的家长走进课堂来解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家长结合视频、模型、现场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过量饮食、误食有毒食品的危害,向学生宣传营养均衡才能健康的科学知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要注意饮食卫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家长提供的生活资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给予他们更科学的知识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健全其人格。

三、科学选择绘本资源,在“童心无瑕”中提升思维

教材上的有些故事虽有一定哲理性,但过于简单,对学生难有吸引力。图文并茂的绘本则能弥补这一缺憾。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运用智慧使教学活动更优化,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反复地揣摩、精心地筛选、不断地补充与拓展。[4]绘本故事的阅读,浅显易懂,同时引人深思,加上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在值得深入探讨处与学生共同分析,有力地促进学生人文底蕴的增长,对社会各种现象的了解,健康生活,增强担当。

如在《上学路上》一课中,教师补充了绘本《小老虎和小熊的交通规则》,从小老虎和小熊因不会看交通信号标志而遇到一系列的糟糕情况说起,引导学生学会看信号灯、过马路,并以小兔子遭遇车祸的惨痛经历提醒学生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习惯。又如二年级下册《奖励一下自己》一课,教师以绘本《乌龟阿慢的宝贝》中的阿慢从被朋友嫌弃做事慢到被朋友夸赞的变化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探究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并以绘本为依据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为别人点赞的神奇魔力,从而形成欣赏别人、建立自信的能力。

由此可见,在选择绘本时,我们注重素材的价值分析,力求基于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使绘本兼具儿童性、艺术性、趣味性、教育性,促进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展开道德思考。[5]

四、择机选用网络资源,在“童心飞扬”中拓宽视野

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的浅薄,知识面和阅读面较为狭窄,仅限于课本的教学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有的智能技术大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师应敏锐地捕捉来自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中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并做好收集、整理工作,使其转化为合适的教育资源。[6]

例如,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一课是从生命来之不易、生命不可重来的角度来讨论安全的话题,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学会保护宝贵的生命。教师利用学生探究科学世界的好奇心,在课堂上播放了某电视栏目录制的有关南京小学生测试大货车盲区的实验录像,借助形象逼真的视频让学生发出“大货车的盲区竟然如此大,如此多”的惊呼。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播放了同一电视栏目制作的《突发地震时如何躲避逃生》视频。视频中,实验人员对地震的震级区分进行了模拟实验,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地震的形成原因,通过呈现不同震级对房屋、人体产生的破坏程度,直观提升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视频还传授了避震小技巧“黄金三角区”,通过摆放在不同位置的人体模型的损坏程度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避险方法。地震的模拟实验对学校来说是不可能进行的,而互联网提供的视频资源就为教学提供了选择。这些网络资源把说教变成有趣的学习过程,既奠定了安全教育的情感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增强了他们防范危险的避灾能力,达到了安全教育的目的。

杜威认为:理想的课程是以孩子的经验和兴趣为基础,并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7]而这恰恰与我们所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观念相吻合,学生需要具有能够适应自身发展、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具备责任心、创新意识等必备品格。但核心素养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园文化、生活事件、绘本和网络资源等,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构建高效课堂,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等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家成,王晓丽,李晓文.“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3]张茂聪.道德与法治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尹秀芹.構建高效课堂让小学品德课活起来[N].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6-31.

[5]王静娟.立足儿童立场,构建小学品德拓展性课程[J].浙江教育科学,2016(3):27-30.

[6]朱雅文.让品德课程资源“丰满”起来——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途径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0(2):14-16.

[7]包莉,马兰,彭燕.基于品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策略——以“守规则”素养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6(10):41-43.

(浙江省温州市营楼小学   325000)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道德与法治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物流资源整合模式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