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开始,让阅读真发生

2019-03-24 08:44杨丽玲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书目悬念图书

杨丽玲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的潜在差生。”阅读对人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随着统编语文教材的全面推行实施,课外阅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北京大学举行的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的观点——“教育改革必须用高考来逆向推动,从而推动阅读写作的教学”,更是让教师认识到了自己肩负的重任。

既然阅读教学必须从小学抓起,那该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体验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实效性呢?

爱上阅读,从“合适”开始

某家长告诉我,他买了许多书,但孩子阅读却很被动。询问家长购买的书目,他告诉我都是“经典”,都是“好书”,如《论语解读》《西游记》《水浒传》《十万个为什么》,等等。

其实这正是问题的根源——许多时候,孩子不喜欢读书,是家長和教师在推荐书目时造成的。阅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孩子爱上阅读是首要条件。

“她只喜欢看漫画,看公主、王子的童话,但看这些有啥用?”

你看,这就是家长阅读观的误区,把阅读看得太功利!其实,孩子喜欢读童话,就放开让他读好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积累,阅读方向肯定会转移。如果在阅读起步阶段就强行让孩子读不喜欢的书,这些“经典”“名著”就会变成洪水猛兽,吓坏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让孩子对阅读望而却步,端端地扼杀了孩子的读书兴趣。

其实,像这样对阅读带有功利性的家长不在少数。所以,引导家长认识阅读的特殊性,定期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指导他们购买既要内容有趣,也要符合孩子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的图书。

让孩子读自己想读的书,就能让他们慢慢爱上阅读,走上“悦读”之旅。

享受乐趣,从“悬念”开始

学生不喜欢读书,是没有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方法,如故事引领、悬念激发等。

在学生眼里,教师应该是“故事会”——无论是语文课,还是班级管理中,总喜欢针对性地插入故事、典故、传说;经常与他们交流最近读的书,并适时介绍书中一两个精彩的片段,并在他们最想听的时候来一个“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结语。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汉字,教师都要能讲出一个故事,造出一个悬念来。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有学生问:“老师,‘荆棘是什么?”教师故意不告知答案,而是讲起了“负荆请罪”的故事。从故事中,学生知道了“荆棘”是廉颇背负的带刺的植物。至于廉颇和蔺相如是否会和解,他们之间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教师立刻戛然而止,但告诉学生故事的出处。

就这样,学生被一个个故事、一次次悬念吊足了胃口,不由自主地拿起了书,在满足好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享受了阅读的乐趣。

养成习惯,从“约定”开始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不妨和学生进行一系列“约定”,并商议制定一些奖励措施。比如,实施“师生共读”工程:教师每天阅读不少于30页的教育专著,学生每天读10~30页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上不封顶。为了激起学生“超额”完成任务的兴趣,教师有意制定了“积分兑奖品”奖励机制:读完一本书后,给家长简要介绍基本内容,并请家长帮忙开“证明条”,证明自己的的确确认真读了这本书。图书管理员收到证明条,就在图书借阅手册上计1分。积满10分的学生,不但可以获赠班级“阅读小达人”的积分,还可以兑换一个奖品。此外,定时举行“我喜欢的一本书”推荐活动,帮助学生在阅读心得相互交流中获得成就感。

在师生的“约定”中,在积分奖励中,在相互交流推荐中,学生逐步养成了阅读习惯,自主阅读能力也渐渐提高了。

用好这三个“开始”,阅读就能真正发生。

(甘肃省酒泉第七中学小学部  735000)

猜你喜欢
书目悬念图书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巧设悬念增魅力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
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提供869种可供书目